激发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激发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

李灿

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镇中心小学  130300

摘 要:基础学科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尤为重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小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有效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数学核心素养养成是必要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任务艰巨,而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第一步。本研究尝试讨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激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旨在让学困生主动实现自我转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培养兴趣

引 言: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可见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学困生是集体教学中一个重要学生群体,学困生转化也是我们不可逃避的课题,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转化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也是对教育者专业能力的考验[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同样普遍存在,他们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方法掌握不到位、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良、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及时转化这部分学生,则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应该选择合适转化方法,尤其是重视对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形成数学学习的自觉性,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尽快摆脱学困问题、

1.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1.1内因分析

其一,学习兴趣缺乏。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思维特征之间存在矛盾性,导致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无论是在课堂学习中还是在课后作业中都容易出现的应付心理,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学困的情况。

其二,学习方法欠妥。多数学困生都具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课前和课后的自主学习阶段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并且他们在遇到问题后不愿意主动向老师提问,因此逐渐遗留很多“历史问题”,使得他们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

1.2外因分析

其一,数学学科知识抽象,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且学科知识系统性强,教学中前后关联,学生一旦对某部分知识理解和吸收不利,在后续学习中就会出现知识断层,使新知学习难度较大。

其二,教学方式不当。学科教学方式深受应试教育机制影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方式单一、落后[3],不利于激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且教育者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度不足,也容易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信心和兴趣。

2.小学数学学困生兴趣培养策略

2.1高度关注学困生特点

小学生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伴的关注,学困生转化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给他们更多关注和关心,让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拉近师生距离,让学困生有了问题愿意和老师交流。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方式和途径是多元的,包括课堂有意识地提问、针对成绩变化情况和学生交流、布置层次化作业、实施个性化辅导等,以“常用运算定律”的各模块内容为例,每一课时都给学困生布置特殊的课后学习任务,帮助他们针对性记忆和巩固,并且不断关联新旧内容,帮助学困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学完常用运算定律知识后,制作对比记忆和巩固练习的微课资源,给学困生提供专门的支持,帮助他们突破重点和难点,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2.2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数学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一定要契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学困生和其他学生在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是整体趋于一致的,这是他们之间的共性,但是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方面是略有差异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整体符合这一学段的学生的特点,同时又要面向学困生体现出差异性[4]。如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顺利激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图形的运动”内容教学中,我们可以联合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方法,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扩展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比如围绕图形运动知识设计多媒体小游戏,选择学困生参与游戏,增强他们趣味化学习体验,营造“学中玩”的愉悦教学氛围。

2.3采用个性化教学模式

所谓个性化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的,更强调在教学视角和方法上的创新转变,但依然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通过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思考和创新学习的契机[5]。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学困生和其他学生的差异最为明显,我们在个性化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选择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帮助学困生顺利把握学科知识,形成学习信心。以“因数和倍数”内容为例,在概念教学后,可要求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巩固理解概念,这一环节旨在发挥优等生的带动作用,让学困生有机会查漏补缺。小组合作讨论和巩固学习之后,我们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即让学生分组参赛,要求每组学生都两两相对进行抢答,教师可依据每组学生的层次水平让实力接近的两名学生作为抢答对手,抢答题目就是围绕因数和倍数设置的,记录员负责记录每组抢答中出现错误的题目,游戏结束后将错题反馈给相应的参赛组,小组内部合作纠错,让学困生有机会纠正错误和深化学习。

2.4以趣味情景驱动实践学习

很多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感和存在感,他们游离在课堂的边缘,无法真正获得良好的参与感,这也是造成学困生学习态度消极、学习状态散漫、学习兴趣低迷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呢?构建情景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以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目标,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尝试构建趣味情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素材,增强学困生的投入度,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如“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内容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借助情景驱动学生展开实践学习,以这种方式让学困生获得更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比如在生活化教学视角下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物品、问题让他们有充足的机会去应用所学知识。比如统计班级中同学们喜欢的零食种类、同学们的身高数据、同学们喜欢的动漫作品等等,要求学生小组协作分工完成调查统计任务,然后汇报各组的调查和统计成果,并引入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学困生在小组实践活动中需要按照分工情况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在集体荣誉感的带动下主动参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加速学困生转化。

结 语:

学困生转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育者要多角度入手,找准切入点,重视思想教育,强调兴趣培养,构建趣味、多样、创新的学习环境,展示学科魅力,让学困生先产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问题比较严峻,这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数学学科的特性都有关系,同时教学方法不当也会造成学困问题。兴趣培养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一步,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中要高度关注学困生的兴趣激活和养成,使他们逐渐消除厌学心理,形成数学学习信心,愿意和学科教师形成配合,主动摆脱学困生的身份。

参考文献:

[1]刘振国.如何激起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咨询),2021(09):138-140.

[2]赵小荣.如何激起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1(02):33-34.

[3]赵明兰.如何激起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J].读写算,2020(18):116.

[4]赵书峰.浅谈如何激起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12):1.

[5]周锐.新课程背景下对“学困生”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J].求学, 2021(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