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以安徽省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3

以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以安徽省为例

邓绘梅

中共安庆市委党校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指出,要用好科技创新这一优势,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本文在对当前经济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智能化改造为引领推动安徽制造融入长三江一体化发展、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本文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形成技术先进、共享开放、应用广泛、产业繁荣、保障有力的智能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大数据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衍生业态,促进全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字:智能制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智能产业;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

一、引言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45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并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在安徽落地生根及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高质量五大发展行动,以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推动了安徽制造的快速发展。但仍面临许多问题和不足,智能制造的基础有待夯实,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基础性关键环境要素的建设滞后于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其中,智能制造装备缺“核”少“芯”问题最为突出,核心控制技术依赖进口,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核心产业研发投入大部分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这导致了我省智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示范引领有待加强、智能制造标准指数缺位、国际技术合作服务乏力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当前经济状况分析

传统产业是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0%,是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更是智能制造推广应用的大市场。

在东南亚国家低成本吸引力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双面夹击下,传统产业渴望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增强盈利能力的内生需求十分强烈。各地也是把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列为建设“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任务,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不断涌现。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动力很强、基础扎实。

但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比例不到30%,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开展智能化改造。对于实施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的绝大多数企业主存在不懂、不敢、不愿三种态度,主体意识并不强。同时,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技术发展滞后、系统集成供给不足、人才和网络基础设施支撑有待加强等问题,也延缓了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步伐。

三、以智能化改造引领安徽融入长三江一体化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引擎。党的报告从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贺信中强调 :“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助力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这为安徽发展大数据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就要引导创新协同,构建最大限度发挥大中小微企业、产学研用各方优势的协同创新创业共同体,集中攻克一批以软硬件一体化为主要特征、带动性强的智能装备,自主培育扶持一批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系统集成、装备研制、软件开发与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等领域的智能装备骨干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在化工、汽车、纺织、家电、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中开展智能化改造示范应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工匠型”企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推动力,而我省在这方面发展相对滞后,成了发展“瓶颈”之一。当前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小、结构差等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制造企业普遍不能接受生产性服务外包这种模式,导致其发展迟缓;生产性服务业“重硬轻软”,重视工艺技术服务而轻视管理、市场、人才服务;缺乏本土的全国性生产性服务企业;服务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加快谋划新增关键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如把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建成“定制制造和定制电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整合现有制造业服务平台,建设“生产服务业综合对接平台”等。要大力推进企业内生产性服务建设,积极鼓励制造业企业成立生产性服务业公司,培育企业研究院和工程技术中心。要大力培育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和培育引领性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全国性的制造工业设计服务商,建立生产性服务应用技术创新联盟。

四、推进安徽制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要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流行词汇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智能制造便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关键之招。

(一)提高认识,加快智能产业发展

深刻认识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推动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着力补足智能产业发展的短板,切实摆脱路径依赖。把推动智能产业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把“破”与“立”结合起来,把说清道理与多干实事结合起来。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大数据战略行动的实施,带头主动学习大数据、运用大数据,努力成为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和促进者。

(二)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融合是大数据发展的价值所在,为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提供了无限可能。持续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服务民生等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融合的关键是创新应用,核心是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智能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都可以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中找到转型升级的路径,拓展创新发展的空间。

1.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当前智能产业泡沫化、同质化竞争激烈。发展必须回归理性、落在实处。基础在于培育完善的智能产业体系,关键在于培育制造业大数据的应用,重点在于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于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能力。要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努力实现智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出问题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支撑体系。

2.加快推进智能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为乡村振兴的推进装上“智慧芯”,用智能产业的优势破解乡村建设中的困难和不足,推动两者在融合中发生聚变,实现乡村振兴的提质加速。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助力产业选择、农民培训、技术服务、资金筹措、产销对接等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抓住产业这个关键,让农业大数据为农民种植养殖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引入大数据“识真贫”,依托大数据“扶真贫”,利用大数据“真扶贫”,推进智能产业扶贫进程。

3.加快推进智能产业发展与服务民生深度融合

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智能产业发展过程的始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智能化,构建“政府+市场+互联网”的便民服务生态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建设“高起点、全覆盖、有特色”的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施智慧党建工程。创新运用智能手段,建好建强“制度铁笼”、“数据铁笼”,以大数据云平台、党建工作系统、手机APP等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有力“推手”,推动党建和组织工作实现“智慧升级”。

4.加快推进智能产业发展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以大数据促进政府自身改革,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政府部门要坚决打破“信息孤岛”、推进数据共享,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的统一汇聚,集中有序向社会开放,优先推动民生保障服务等相关领域的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释放市场活力。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因为新技术“难”、新理论“深”,就产生畏惧感,要学习大数据、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设定目标,以钉钉子的精神钉紧钉实,突出抓好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三)加强创新应用,拓宽产业升级路径

1.打破传统产业升级的路径依赖

传统产业升级路径依赖,主要表现在理念、技术、制度三个层面。当前亟须打破路径依赖,以大数据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各级政府要强化对大数据企业的支持力度。打牢外部基础,降低企业成本,坚固内部结构,完善支撑体系。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价值深度挖掘最重要。在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互联网是基础设施,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是公共服务能力,智能化是转化应用成果。要大力实施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在数据的聚、通、用上整体推进,在大数据商用、民用、政用上深入挖掘,在数据开放、数据立法、数据融合方面全面布局,在大数据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规则创新上同步发力。

一手抓智能产业化、一手抓产业智能化,让更多企业和组织深度参与、创新创业。要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彻底释放数据价值。加快谋划和布局 5G 网络普及、计划下一代互联网及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要克服数据恐慌,做实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工作,统筹整盘产业棋,找到畅游大数据、人工智能蓝海的有效路径。

2.打造智能产业的人才队伍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强化对大数据等高科技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打造一支大数据 “梦之队”。既要搭建平台吸引人才,还要用心用情用力引进人才,更要在用人留人上下功夫。出台和完善支持大数据人才培育引进的政策措施,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智能产业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与此同时,要注重“本土化”培养人才,打造一支有一定规模、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四)加快培育智能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新发展带来了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数据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和战略资源。基于海量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应用催生的大数据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全球下一个促发创新、用力竞争、提高生产力的前沿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信息、生物、高端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将广泛带动行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产业转型升级。

紧抓机遇打造大数据创新中心。坚持把大数据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围绕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园区协同发展的需求,以大数据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为重点,聚集大数据创新资源,研发和引进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施一批全行业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培育一批智能产业领军企业,建设智能产业服务平台和智能产业基地,构建智能产业生态系统,促进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建设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培育形成智能产业集群。打造完整的智能产业链,建立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数据信息协作创新体系,突破大数据的收集、处理、挖掘、应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智能产业企业和一批领军企业;具有自主技术的云计算和数据中心软硬件设施得到广泛应用,初步实现互联网数据、政府数据、行业数据、科研数据的共享,形成良好的智能产业生态系统。

大数据、人工智能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若干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和服务标准,建成行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具备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的企业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一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消费、文化创意、远程教育、健康服务等领域新兴业态,对商业、金融、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迎着新时代,将着力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格局,形成技术先进、共享开放、应用广泛、产业繁荣、保障有力的智能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衍生业态,促进全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

基金项目:2022年度安庆全市党校系统课题(编号:22AQDX07)

作者简介:邓绘梅,女,1988年9月出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