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我的教育观

高华彩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及其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随着教师的经历、学识、经验、实践等的增加,教育观念也会逐渐改变。俗话说,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无疑教师的教育观念会对其教育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本身三个方面来谈我的教育观。

关键词:以人为本;重要他人;全面教育

1正确对待学生—以人为本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不仅是教育梦想,也是教育使命、责任,更是教育行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动力,增强他们的信心,并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1以学生为主体——体验式教育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其中,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体验式教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若想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或者所学的技能记忆深刻,体验和实践是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为更好地践行这一理念,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活泼天性得以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质疑,并善于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得以深化,学习效率也会逐步提高。

1.2以发展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树立起学生的发展观,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时刻关注并引导学生的发展。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增强学生的动力和自信心。其次,学生会犯错,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而教师应该做的不是指责甚至谩骂学生,而是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帮助学生加以改正。最后,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1.3以“容错”文化面对真实的学生

作为教师、父母,我们当然希望看到孩子各方面表现优秀,不犯错误,但这是不切实际的,是不真实的,但我们更想看到学生展现最真实的自我。然而,当今的教育常常会给学生灌输一种错误的观念:乖巧听话会受到肯定,而犯错则会受到惩罚,这种隐性的思想会约束学生的天性,造成学生的“不真实”表现。

在我看来,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建立起健康的“容错文化”。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包容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不要抱有顾虑。其次,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展现真实的自己、流露出真实的情感,从而避免不良情绪的积压。

2正确对待自身的角色——做学生的榜样

2.1做学生的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在学校,教师作为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之一,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学生不可回避的“重要他人”。

在我看来,学生是需要正确引导的。首先,老师不应该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我们要关爱学生,以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学生,做学生的重要他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学生犯错误都是有原因的,教师不能只关注其表面,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所以教师应该做学生生命中重要的“摆渡人”,用我们的经验和能力给学生指引方向,让学生自己摸索着缓慢前进。

2.2树立不同的角色

为了深入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及处理好学生之间的问题,教师要随机应变,在不同情境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充当好以下三个角色:慈母、严父、朋友。首先,教师应像母亲一样关爱学生的各方面,对待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要像母亲一样包容孩子所犯的错误;其次,教师还要做到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统一,教师对学生的爱绝不是溺爱,而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教师应像严父一样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修正他们前进的方向;再次,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朋友,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师要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平等地对待学生,以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缩进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行动上给予学生正面的影响。

3正确对待教学本身——全面教育

3.1推崇素质教育

首先,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关系,追求科学与人文的平衡。在当今社会,不乏出现重理轻文的现象,这种不良倾向需要及时改变,“理”增强人的技能,增长学生的本事,“文”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两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其次,教师要正确处理尊重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关系,追求个性与合作的统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富有创造力,与众不同;同时,合作也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育就是要培养“和而不同”的人。

最后,教师要正确处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关系,追求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统一。全面发展不是指所有学生达到同样的高度,而是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对学生进行超常的培养,保证其充分发展。

3.2 促进教育的流动和开放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同理,教育也应流动起来,我们不能“死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虚拟的文字世界中,而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运动起来。何为运动,即迁移,要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不同情境,与新情境产生新的联系,进而有新的感悟和见解。

除此之外,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我们的教育虽然要以书本知识为主,但不能仅以教材作为唯一的知识来源。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寻找多种形式的资源和材料作为学习资源,作为对教材的补充,增长学生的见识。其次,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们带到户外,使学生亲身感受。最后,学科之间也需要互相开放,各个学科既是独立的,又是相通的,所以教师们可以寻找学科之间结合点,进行有机整合,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是学生和教师的一种互动性行为,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们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因此教师应始终保持一颗上进求索的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尽责。

参考文献:

[1]杨金林.“上教若水”:我的教育观[J]. 江苏教育研究.2015(1).

[2]吕祝娟. 我的教育观:从“严师”到“摆渡人”[J]. 教育界. 2022(1).

[3]李政涛. 教育与永恒[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毕淑敏. 谁是你的重要他人[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高华彩(2001.3--);女:汉族;重庆长寿人;硕士在读;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