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路径探析

胡子娟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番禺 511483

摘  要:数字时代下,网络育人已然成为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时效的重要方式。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网络育人承担着加强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职责。然而,高职院校网络育人仍面临着制度缺乏整体规划、平台建设不完善、师资结构待优化、内容缺乏时效性等现实困境。为此,提出完善网络育人制度、优化网络育人平台、打造网络育人团队、丰富网络育人内容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网络育人;高职教育;网络育人平台;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输送人才的重大使命。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为高职院校网络育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发展机遇[1]。因此,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应增强适应性,提升高职教育育人质量,以满足我国培养技能人才思想建设的要求[2]

一、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价值内涵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学生对网络使用频率较高,并认为现代互联网提供极大生活便利。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建设势在必行。这表示出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抓好数字时代带来的良好机遇,抓好网络阵地,构建网络育人体系。同时,超过九成的受访学生认为网络上存在一定负面信息并且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可以推测,高职院校有效利用网络育人宣传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已迫在眉睫。因此,政府部门与高职院校应当认清楚网络手段在网络育人中的推进作用,协同共建高质量网络育人体系,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正确观念,积极参与高职教育思想建设,切实发挥高职院校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的社会职能[3]

二、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现实问题

(一)制度缺乏整体规划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面临未成体系、缺乏全面规划的现象。究其缘由,网络育人制度缺乏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无法达到整体发展的程度。一方面,网络育人工作开展呈现出散状分布态势。由于制度不完全,高职院校不同部门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很难做到协同推进,从而造成网络育人缺乏配合,网络同质化、重复化育人资源利用不佳局面。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网络育人未实现一体化。网络育人工作开展往往依靠院校、学院、专业、教师多方协同推进。然而由于缺乏制度引导,网络育人各方出现不衔接、不顺畅的情况,导致网络育人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二)平台建设不完善

完善网络育人平台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加速推进育人质量提升[4]。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平台主要面临平台建设与平台利用两方面问题。平台建设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将网络育人平台建设工作交由外包团队进行。外包团队对教育工作往往不会过多了解,易使内容、板块设置与校园文化与课程内容脱节,导致平台建设面临内容割裂、缺乏后生动力。平台利用方面,网络育人平台未得到高效运用。高职院校耗费大量资源完成网络平台建设工作,但后续运用中并未有效发挥平台作用。表现为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号、抖音、官网等平台缺乏专业团队运营,导致网络育人信息输出困难,各方资源难整合,工作陷入较大困难。

(三)师资结构待优化

专业育人团队能够有效推进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进程。目前,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师资团队结构老化,导致网络育人工作无法顺利推进。细究其因,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思想结构老化、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现象成为网络育人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网络育人考核评价体系的缺乏,教师缺乏积极性,相比网络育人,更倾向于传统教学,导致网络育人工作缺乏经验积累,无法形成系统育人课程。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调动教师的自主能动性与积极性,不断调整团队内部结构,持续优化网络育人团队。

(四)内容缺乏时效性

网络育人工作推进中,高职院校面临育人内容缺乏时效性问题。究其原因,部分高职院校未正确认识网络育人对象是年轻人,忽略内容形式应与实施对象需求相匹配。学生作为年轻群体,习惯于实时更新、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也处于快速更新状态。目前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内容相对枯燥,加之内容更新慢、形式老旧、缺乏创意,相较于媒体平台上其他信息,网络育人内容出现与学生需求脱节的现象,难以受到年轻群体喜爱。这种时效性缺乏,导致网络育人面临信息接收困难,工作进程难以有效推进。

三、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网络育人制度

完善协作机制,形成协同育人体系。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网络育人统筹工作。相关部门结合国家政策,设立网络育人建设部门,建立网络育人新秩序,收集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推进中各项有效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详细操作指南与指导意见,从而确保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有规可循、规范运行。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网络育人顶层设计。相关部门可以加强网络育人思想建设,对高职院校明确网络育人与传统育人共同推进、相互合作的指导思想,提升网络育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二)优化网络育人平台

高效利用育人平台,打好网络育人基础。一方面,自主建设网络育人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加大投入,招募技术人才,设立一支网络平台专项管理小组。专项小组结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打造自主运营、自主更新的网络育人平台,消除由于平台外包所产生的内容割裂、运营困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加强网络育人技术支持。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大网络优化投入、增强平台稳定性,保证网络育人平台高质量、高效率运行。

(三)打造网络育人团队

打造高质量团队,提升网络育人质量。一方面,提升教师团队与网络育人适配性。人员选择上,高职院校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理论能力强的教职人员,组成网络育人团队。培训设置上,高职院校建立网络育人团队成长制度,聘请行业专家对教职团队进行技术培训,使教师具备足够网络教学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网络育人质量。另一方面,邀请学生代表实施共治。校方可指定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作为代表,发挥其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网络育人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联合学生会,举办网络育人线上活动,进一步宣传学校网络育人课程,提升学生参与度。

(四)丰富网络育人内容

丰富内容,提升网络育人有效性。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课程内容的设置要贴合学生兴趣,以学生关注重点为主要方向,提升校园文化、课程内容与职业素养等教学内容个性化与实效性,开发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精品课程。同时,围绕专业技术、企业文化等内容,细化网络育人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国家职教热点、岗位设置、技术发展,使课程内容更具专业性与实用性。此外,高职院校内容发布应当符合各网络平台特点,避免出现网络育人内容同质化,从而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问题,从而提升网络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晓彤,张先宗,于静.高职院校网络文化产品的现状与育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144-145.

[2]赵聪.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路径初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4):13-15.

[3]陈玉龙.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特征及提升策略[J].中国报业,2022(10):126-128.

[4]冯红,李彩丽.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路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11):109-111.【基金课题】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精品培育项目《立体化融合型网络育人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胡子娟(1984.4-)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网络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