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

王艺洁

新疆昌吉市佃坝镇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的经济建设和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十四五”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重大工作。新阶段,全国各地在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时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若干难题,本篇文章着重就这些难题加以介绍,并探讨了加强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对策,力求为全国有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问题

前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十四五”发展时期深化农村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中央在“十四五”计划《建议》中明确指出,做好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造的推进工作,是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保障。所以,基层农业集体企业必须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农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和精神,坚决落实改革任务,逐步形成归属清晰、权能健全、流转顺利、保障严格的农业集体产权制度体系,为新阶段的农业农村发展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夯实了基石。

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意义分析

1.激活农村资源、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其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经济收益得到整体性提升,实现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构建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土地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提升土地资源保值增值是保障农村居民经济效益提升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因此,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改革工作,是打破传统束缚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的有效方式,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激活农村资源使用效率,巩固和发展农村公有制经济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与受益者,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经济基础及政治保障。

2.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逐步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提升农村群众经济收益,增加农村居民更多财产权益的重要举措,其能够最大化地发挥集体产权发展的优越性,激发农村群众参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形式及运行机制,建立更为全面清晰的农村集体产权,提高是农村体制机制的运行效率,实现农业农村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融合,最终实现农民经济收益提升,达到共同富裕。

3.维护政治稳定、强化乡村治理。

乡村成为中国党组织成长的重要基础之一,其集体经济、村级自治制度是形成农村执政架构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治理架构下,乡村集体成为中国基层政权组织的延伸,对于加强中国乡村基层政权的具有关键性意义。所以,尽快推动乡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改革,不但能够在增进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认识与情感沟通,而且还可以为建立和谐、法治、德治的乡风文明建设制度提供依据。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1.部分干部和社员认识问题

在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改革中,仍有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推动改革工作存在“怕难、怕烦、怕乱、怕失权、怕失利”的五怕问题。同时,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仍坚持传统思想观念开展工作,其对市场经济发展认识不足,对产权改革认知不全面等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部分社员认为制度改革后会影响自己的经济收益,还有部分社员担心改革政策的稳定性不足,这些情况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制度改革的困难。

2.收益比例确定困问题

农村集体资产收益配比是正确平衡国有、集体、农户三方内部的资产利益的重要方法。目前,已有部分基层提出利用集体的净资产实现利益配比量化的方法,不但可以降低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复杂性,还可以减少份额划分困难。另外,有另外部分的农村认为应全面维护乡村集体财富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利益平衡量化。不论用哪一种收益比例分配在具有操作中都存在一定困难,而收益比例确认困难的情况也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来阻碍。

3.潜在矛盾发展的激化问题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解决农村股权定额问题是保障工作能够准确落实的关键。但在具体工作中,仍有一些潜在矛盾容易在改革发展中被激发出来。例如:在采用以“人头”为依据的股份设定时,如果日后是产权人发生死亡或意外,其名下的股份该如何进行处理,现在并没有较为明确的法律、制度依据。

此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也会对政府财政带来新的压力及风险,如果集体资产收益不再负担社会公共服务的支出,就会带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地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三、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策略

1.落实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地到户

基层农村必须要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确保有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共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深入开展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颁证、登记等工作。确保产权改革能够明确到户,发挥成功案例的引领示范带头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深入实施集体产权改革工作,从而让农民能够在享受改革带来的经济收益同时,切身体会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带来的益处

[5]

2.建立非经营性资产,强化公共服务能力的运营管理机制

通常在农村的非经营性资产,主要是指在农村集体制度下以开展活动为核心目标的资产。在深化农村集体有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基层农村需要进一步加快健全非经营性资产,从而提高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能力,具体如下:

(1)加快推进农村非经营性资产建设速度,构建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以最大化地发挥非经营性资产在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2)对农村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有效评估,提高运行效率,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满足集体经营的基础需求,加强监督管理工作,提高资产的保值增值水平,以此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基础。

3.健全农村集体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

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基层农村要对农村资金、资源、资产等不易管理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完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现行的监督管理及收益分配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提升农村资产的应用效率,提升管理的严谨性及公开透明性,创建民主议事制度及财务公开制度,将农村基层集体资产管理公开透明、民主公平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深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确保农村资产管理做到有据可循、有法可依。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农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也逐渐加重,这对实现乡村振兴,共建美丽乡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基层农村必须根据地方农村制度改革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落实农村集体资产性资源,明确到户;建立非经营性资产,强化公共服务能力的运营管理机制;健全农村集体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等诸多方面加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升改革效率,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秀芬.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9,(7):236-236.

[2]刘玉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20(02):121-122.

[3]张春源,李本金.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07):3-4.

[4]王冬梅.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8,499(24):179.

[5]陈明.“十四五”时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前瞻[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5(2):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