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专业仿真软件融合的高职院校通信课程改革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基于多专业仿真软件融合的高职院校通信课程改革方法研究

张宗峰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31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中,理实一体课程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仿真软件是理实一体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大部分的仿真软件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是各个专业、各个课程各自有自己的教学体系,较少有课程融合的场景。本文基于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专业仿真软件融合的高职院校通信课程改革方法研究思路,传输专业的教学课程模块为研究例证,融入数据通信专业的仿真软件,让知识跨专业、跨课程,让学生学“活”、,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基于以上思路,可以进行更多课程融合的实践,例如通信课程建立无线、传输、数据通信、核心网等端到端的仿真系统,同时也为其他课程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仿真软件;融合;课程改革

正文

1问题提出

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公司的“愿景”在数年前从“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变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整个ICT产业正在发生颠覆式变革,通信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解决好如何高质量完成各大高职院校基本包含的通信类课程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产出,助力产业发展。

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授课和单专业理实一体模式,本文进行了一种基于多专业仿真软件融合的高职院校通信课程改革方法研究,尝试在一门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授课过程中,融入其他专业的仿真软件教学,并给出了研究例证。

2问题分析

根据某高等院校课程类型的调查研究,有约64.2%的学生在纯理论、理实一体、实训、实验四个选项中,选择了更喜欢理实一体类课程。在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打破单专业的壁垒,进行多专业仿真软件的融合,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点所涉及产品的操作、配置和维护,提升对行业网络的理解以及日后工作中的规划、建设、运维能力,帮助学校高质量完成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输出具有更加优秀操作能力的更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在这种类型的课程改革过程中,硬件资源只需要一间计算机机房,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与其他计算机机房共用,易于实现,充分发挥计算机机房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课程教学中涉及的仿真软件需要相关授权。

3研究例证

在某高校《城轨通信传输系统维护》课程中,讲授使用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设备进行虚拟以太网业务的开通。

在该授课模块中,需要学生了解掌握SDH传输系统虚拟以太网业务的流向,并能进行SDH传输系统相邻站点、跨站点间的VLAN以太网业务的开通操作。

对于传统的SDH业务配置,通过课程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对于VLAN以太网业务的配置,没有数据通信基础的同学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或者有数据通信基础,但是没有实际操作过,理解的还不够深入。本研究例证在进行传输专业的业务配置之前,在理论讲解的同时,融合数据通信专业的模拟仿真软件,以该模块项目化教学为例,探索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在课堂的开始部分,通过讲授通信从语音业务蓬勃发展到以太网业务的发展历程,学生领会技术进步对对时代变迁的影响,体会科技强国的必要性。 在讲解MSTP平台原理、VLAN业务、以太网端口模式种类等理论知识后,进入实践操作环节。

首先进行数据通信专业的VLAN配置验证,在具备理实一体条件的机房,使用数据通信专业模拟软件平台,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实践等方式,搭建拓扑结构,并进行仿真软件的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VLAN的基本原理,提高学习兴趣和对于实际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

在通过数据通信专业的仿真软件了解了VLAN原理和配置方法后,使用传输专业的仿真软件,进行传输专业VLAN业务的配置,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相关原理,做到融会贯通,效果较好。

4实施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例证,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一门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融合其他专业的仿真软件实践(跨专业融合、课程融合),可以显著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融合的过程可以探索,但是不能盲目,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实施建议:

第一,在进行上述融合的启动过程中,需要有全局思维,建议以专业为基本单位,例如通过召开专业论证会等形式,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通盘优化,做到有标准、成体系、可执行、可验证。

第二,在课程改革前期,需要进行教师人才建设,例如通过集体备课、校内培训、校外进修等方式,优先打造一支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三,在课程改革中期,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需要阶段性听取学生反馈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课程改革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过程修正,教学相长。

第四,建议邀请同行专家以及第三方评价主体参与课程评价,分期进行课程改革阶段性评价,结合第三点建议中的学生反馈,根据同行专家以及第三方评价结果,总结输出权威的课程改革验证报告。

第五,在形成完善的课程改革成果之后,进行思路、方法总结,对于优秀的课程改革案例进行推广,规模化课程改革收益,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勇担课程改革使命。

第六,在“多专业仿真软件融合”思路的基础上,尝试进行融合创新,例如自主开发“融合仿真软件”等,在一个仿真软件系统中融合无线、传输、数据通信、核心网等多个专业的产品,进行端到端的仿真验证,积极探索,“学”无止境。

参考文献

[1]基于eNSP的VLAN仿真教学实验设计与实现,任作琳 薛彩霞 刘世宇,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2,6(08)

[2]华为eNSP平台在网络配置课程中的应用策略,袁乾,中国新通信. 2022,24(07)

[3]基于eNSP的中小型企业组网实验设计,郭文普 陈天豪 杨百龙,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2,41(02)

[4]虚拟仿真技术在网络工程技术中的应用,高洪坤,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1,(05)

[5]基于ENSP的网络互联技术课程考试平台的搭建,郭丽 刘海燕,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17(01)

[6]面向系统设计的“光纤通信”仿真教学探索,杨彦甫,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2,44(04)

[7]计算机硬件课程的虚拟仿真教学探索,李明 高晓清 曾西洋,计算机教育. 2022,(08)

[8]物联网虚拟化仿真教学项目设计与实施,范君 荀磊 胡为民 嵇波,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18(20)

[9]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实验教学研究,凌璟,中国新通信. 2016,18(16)

[10]ZXONM E300(V3.18)操作手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张宗峰(1982—),男,汉族,山东济南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控制。

【基金项目】校级课题《基于调查研究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思路探讨》,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