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护理过程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小儿护理过程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

马翠玲

黑龙江双鸭山双矿医院高压氧科室  155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小儿护理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儿科中开展,共计选取64例患儿,在其临床治疗期间需加强护理干预。为达成研究目的,将其中32例患儿纳入至观察组中,采取肢体语言沟通,另外32例则纳入至对照组,继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评估了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其中观察组患儿仅有1例不依从,对照组中则有5例不依从,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为两组患儿家长发放了满意度调查问卷,从结果分析可见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小儿护理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护理;肢体语言沟通;依从性;满意度

引言:小儿年龄小,在儿科治疗中,不仅需注重保障治疗的针对性,还应关注护理的科学性。据悉,很多患儿在依从性上比较差,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实施,这与护患之间的沟通不畅密切相关。不同于成年人,小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单纯的语言沟通无法真正提高沟通效果,对此应注意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沟通方法[1]。现如今,小儿护理中可选择肢体语言沟通,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信息,而且肢体语言技巧更加有趣味性,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便探析了肢体语言沟通技巧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纳入了64例研究对象,均为儿科患儿,于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医。64例患儿中包括41例男性和23例女性,年龄2~7岁,平均(5.1±1.5)岁,在入组后将其随机分配为了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2例。

纳入条件:①家长知情,同意参与实验;②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

1.2.1对照组

于对照组中继续实施常规护理,需保障室内卫生整洁,加强药物指导,并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1.2.2观察组

将在观察组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详细包括:①基础护理:每一例患儿的情况均因人而异,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如应向家长了解患儿的日常情况、是否存在病史、过敏史和禁忌证等,还应向其讲解患儿所患病症的相关健康知识、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并为每一例患儿均建立个人档案。②和谐护患关系: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护理人员要能够主动与患儿交流,如可在使用语言交流的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例如对于存在发热情况的患儿可以轻抚额头,对于比较焦虑、恐惧的患儿可握住其双手,而且护理人员要面带微笑,让患儿可以感受到亲近感。③心理护理:很多患儿存在明显不良情绪,因其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向家属或护理人员表达,这时护理人员可为患儿提供一些玩具、图画游戏等,或者可以看卡通片,便于患儿转移注意力,暂时改善不良情绪;对于存在哭闹情况的患儿,还可抚摸其背部、头部[2]

1.3观察指标

1.3.1依从性分析

统计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可根据患儿治疗时的配合度评估。如若患儿能够完全配合则为“完全依从”,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的心理暗示后能够配合的情况为“基本依从”,未能够达到以上两种依从度的情况为“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率+基本依从率。

1.3.2满意度

向两组患儿家长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度问卷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包括基础护理、语言技巧、护理服务等几个方面,每一方面最高均为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将要在研究本次对照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对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基于此,将SPSS21.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并计算组间数据之间的差值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包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根据其资料类型的不同,可分别使用“±”“%”表示,获取数据后还需对不同组别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通过“t”或“X2”检验,确认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数据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情况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依从性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其中观察组患儿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不依从数分别为21例、10例、1例,对照组分别为18例、9例、5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更高,(P<0.05)。

表1 治疗依从性比较(%)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基本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观察组

32

21

10

1

96.87%

对照组

32

18

9

5

84.37%

X2

13.041

P值

0.000

2.2 满意度

统计了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情况,其中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家长满意度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语言技巧

护理服务

观察组

32

92.4±2.6

93.1±2.7

93.0±2.2

对照组

32

84.9±3.2

84.1±3.3

83.5±3.1

t值

9.054

9.114

9.063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目前儿童疾病发病率较高且类型多样,因患儿年龄小,无法通过语言有效表达内心所想,这将会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在本次研究中,探析了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从研究数据显示,大约有55%的语言内容有肢体语言表达,并且肢体语言往往能够代表人的潜意识,人与人之间通过肢体语言交流能够很容易地传递信息,且两者之间的往往更具平等性。

对于临床就诊的患儿,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其沟通,稳定其情绪状态,帮助提高治疗依从性。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便在常规语言沟通基础上增加了肢体语言沟通技巧,例如抚摸患儿的额头、拍拍肩膀、捏捏脸等,这均能够帮助拉近护患关系。在本次肢体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中很重视加强心理护理,据悉很多患儿情绪状态复杂,容易伴有焦虑、恐惧或哭闹的情况,护理人员可通过肢体语言与患儿沟通,相比常规语言沟通方法,肢体语言不会受到声音的影响,能够使患儿紧绷的精神得到放松,因此有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3]。如本次研究结果中表1所示可见,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高达96.87%,相比之下明显高于对照组84.37%,(P<0.05)。在有关研究中,探析了肢体语言沟通对改善患儿不良情绪的作用,从研究分析来看,患儿在肢体语言沟通中能够提高对护理人员的认可度、信任度,这让患儿能够感受到平等,因此这对改善其不良情绪有积极意义。此外,肢体语言沟通护理中还实施了基础护理、和谐护患关系,真正做到了从患儿具体情况出发,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这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重要帮助,而且护理人员还注重与家属加强沟通,稳定家长情绪状态,同时如结果中表2所示可见,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儿科疾病高发的当下,护理人员如何高质量的与患儿沟通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患儿年龄小、心理发育不健全,极易在就医时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综合本次研究分析可见,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拉近护患关系,对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家长满意度有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高云艳.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护理应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5):15-17.

[2]张妍.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20,39(18):117-119.

[3]姜花.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运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1):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