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措施

杨雪娇,王晋力,任斌,王永伟,柳洁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长治  046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各个产业领域的整体规模获得了一定的拓宽,然而在成本控制不到位等问题出现后,部分建筑企业的综合经济在受到此问题影响后不断下降,因此做好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势在必行,这也是保障我国建筑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措施

引言

现阶段企业内部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人员与制度等多方面问题,如高素质成本管理人才稀缺、企业内部改革环境不佳,导致核算工作开展受阻、资金成本控制效率低下以及企业成本控制流程不规范等,企业需针对现存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通过完善高素质成本管理人才建设、树立财务战略意识,突出成本核算地位、建立完善的资金成本监管制度,提升资金成本控制效率、规范成本核算流程,提高成本核算有效性以及合理选择成本控制方法,企业内部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从而实现成本控制的内部优化,全面提升企业成本控制质量与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企业高素质成本管理人员稀缺

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高素质成本管理人员稀缺的问题,在传统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主要针对施工进行成本缩减控制,从而忽略了高素质成本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得多数成本相关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且自身并不具备成本管理相应权限,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只针对相应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与汇总,导致企业成本控制无法有效发挥其真正作用,长此以往,企业成本控制将流于形式,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此外,部分企业管理者自身财务相关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明确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岗位关系,再加上企业核算中“重核算,轻管理”的普遍现象,致使企业内部资金活动与成本相关岗位结构存在问题,使得成本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发挥其自身管理能力,为企业整体成本控制带来很大隐患。企业需对当下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以及专业素养进行充分考量,由于近几年“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全面取消,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会计行业从业门槛,导致大量非专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而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具有较大差距,专业会计人员接受全面系统式教育,针对专业技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皆具有较高水平,此差距无法用实际工作经验弥补,企业需对此现象有明确认知,以专业性标准规范内部成本管理人员,为企业实现良好成本控制提供基础保障。

1.2企业改革环境不佳,成本核算工作受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为充分迎合市场变动需求,会对企业运营方式、结构框架等因素进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通常会导致企业改革环境不佳,发生企业成本核算受阻的情况。在企业改革过程中,会对企业内部运营造成一定影响,其中涉及部分人员人事调动以及意识改革,这需要企业管理者自身具有较高财务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对改革内容的充分理解,明确改革目标,从而对企业内部改革过程与进度进行良好把控,但由于部分企业管理者其自身财务相关知识不足,导致无法明确成本核算人员的岗位重要性,可能出现要求成本核算人员增加岗位内容之外的工作,致使其无法正常有效开展成本核算工作。除此之外,成本核算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其本身需与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协同合作,从而为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与质量奠定良好基础,为企业成本方面的考量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而在改革过程中,各部门无法为成本核算人员提供有效协助,从而导致成本核算工作进程缓慢或其核算数据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大误差,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2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措施

2.1完善企业高素质成本管理人才建设

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资源,而高素质成本管理人才能够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岗位效用,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升企业整体成本控制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收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此,企业需加强对高素质成本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首先,企业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开通人才输送绿色通道,吸纳高校优秀成本管理人才,为企业源源不断提供新鲜血液,从而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良好保障,企业需注意的是,由于高校专业人才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等特点,因此,企业需针对新进人才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使其迅速适应岗位工作内容,如采用“以老带新”方式,以资深工作人员作为“师傅”,传授实践工作经验,保障自身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进而达到综合提升企业成本控制质量目的。其次,企业需对内部现有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针对其专业技能水平进行针对性培养,使其自身水平能够高于企业内部成本控制需求,以便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作用,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对企业成本控制进行精准把控。此外,企业应长期开展培训,不仅是对成本管理人员现有技能水平的有效维持,更重要的是使其能够不断学习成本控制领域相关知识技能,对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方法进行不断优化,实现成本控制效果最大化,为企业的经济收益奠定良好基础。最后,企业应明确成本控制对企业发展与运营的重要性,在合理范围内,提升企业成本管理人员薪资待遇以及福利待遇,以最切实角度激发其工作热情,确保其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成本管理岗位效用,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收益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完善和优化企业成本管理制度

制度不是文字书写装订成册的文件,也不是生搬硬套的统一模板,它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具有可操作的一系列规章。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它为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提供了规范和要求,也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指导和约束。现行的企业成本管理分成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密连接,相互关联。事前成本管理阶段,成本管理制度应制定相应的预算制度,组建预算小组,各部门对本部门未来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预测和数据汇总,由预算小组确定本年度的预算报告。接下来就是企业制定本年度目标任务开展相关工作,各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报告来进行成本管控,发现数据偏差较大时,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进行修正。然后根据实际支出的成本进行汇总分析,发现成本数据有无变动,并查找出变动的原因,结合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

2.3改善成本核算流程

首先,相关建筑企业需要结合成本数据展开进一步探究与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将项目经济成本展开科学划分,保障相同类型的成本数据可以根据具体核算流程进行精准化计算。其次,不断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灵活性,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具有差异性,所以对项目流程经济成本的核算也会有所不同,始终采用相同成本核算模式往往会造成或多或少的数据偏差问题,企业需要结合成本数据的区分类别,及时编制出科学适宜的成本核算体系,以此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核算精准度。

结束语

成本控制是企业经济收益的重要保障,企业需对成本控制工作给予足够重视,针对现阶段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优化整体成本控制内容与流程,多方面、多角度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充分考量,将成本控制贯彻落实到企业整体生产与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在企业内部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最终实现对成本的完全可控,提升企业整体成本控制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吴赞婷,王钟庄.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15(2):88-90.

[2]管志源,臧建玲.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5):99-100.

[3]韩沚清,刘晓伟.价值链视角下煤炭企业成本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6):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