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性主导下的体育馆建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文化性主导下的体育馆建筑设计

张天悦

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品质,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逐渐将部分空余时间用于体育锻炼,体育馆则是运动锻炼、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近年来,在体育馆建设方面除了追求高质量外,也加快了文化融入,逐渐形成大量以文化为主导的建筑物,这对于文化、建筑物的双重发展均有着积极影响。本文便以此为核心展开研究,探讨文化性主导下体育馆建筑设计的特征、影响,提出相关的设计策略,以期为行业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性主导;体育馆建筑;设计

引言: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各国之间加快了经济与文化的交汇速度,对于我国来说,这在形成多元文化体系的同时,也对本土文化带来了冲击。缺失主导文化会导致矛盾滋生,因此,现阶段在认识到文化传承重要性基础上,在体育馆建设领域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主导地位,这使得体育馆风格更加多样。但在把不同类型文化和体育馆建筑相融合时,应当充分考虑实用性和可行性,以此来避免因文化性主导产生的诸多问题。

1.文化性主导下的体育馆建筑设计特征影响

1.1基本特征

在文化性主导下设计体育馆呈现出的特征十分显著,主要如下:一是实用性。体育馆作为给人们提供体育锻炼的场所,在明确建筑特点的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即实用,在设计中融入文化主导同样需将该要求贯穿全程。站在我国文化实际来看,在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与积累中文化种类丰富多样,但并非所有文化均适用于体育馆建筑,这便意味着在设计时需要深入分析文化类型是否与体育馆运行本质、功能契合。作为现代建筑,体育馆既要有文化底蕴作为支撑,整体布局、空间规划等也是评价要素,因此,文化性主导下的设计实用性十分必要;二是哲学性。中国文化遵循自然法则,文化体系中涵盖道家、儒家等哲学,其中无不体现自然、和谐等思想理念,在该文化主导下开展设计工作,需将这些理念融入到体育馆建筑中,从而在提高体育馆美观度基础上,赋予建筑和谐统一的哲学色彩[1]

1.2积极影响

客观来讲,在文化性主导下设计体育馆建筑,对于双方发展均有着积极影响。首先,站在文化角度来看,现代社会急需传承与弘扬中国本土文化,随着新时代各种新型媒介的衍生文化传承途经愈加丰富,体育馆建筑对于文化传承而言属于新兴领域。体育馆有着面积大、普及率高、受众多等特点,在一些中小型体育馆中每天会接待大量人员,而大型体育馆的受众来源更丰富,更有利于传统文化弘扬。比如,在奥运会赛场设计上考虑文化性主导,参赛者和观众可以在现场深入感受文化氛围,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更大范围的宣传、展示传统文化。其次,站在体育馆角度来看,时代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使体育馆设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早已不符合现代化要求、审美,对建筑设计进行创新迫在眉睫,而在设计中考虑文化性主导则可以有效实现创新。深入观察不难发现,在以往多年的的体育馆设计中大多考虑的是建筑本身的安全、实用,在文化性主导下,应在满足安全实用要求下引入文化元素。其中涉及体育馆整体布局、局部装饰、空间规划、色彩设计等内容,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形,形成强烈且和谐的视觉冲击,文化性主导也是体育馆多元化风格的体现。

2.文化性主导下的体育馆建筑设计策略

2.1全面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核心考虑人的发展需要进行相关建设。对于体育馆设计来说,在文化性主导下应当全方位突出以人为本理念,所有设计工作均需立足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使体育馆建筑可以和个体需求有机相融。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地方性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便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充分尊重不同地区、民族的文化差异[2]。体育馆建筑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个体,只有围绕人开展设计工作才能体现建筑功能优势。比如,鸟巢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场馆,考虑到建筑建设目的和功能,在馆内设有上万个座位,可容纳九万余人,这给人们进入现场观看比赛提供了条件。场馆中设有专业的吸声材料和扩音系统,使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清楚听到广播。设计师通过流体力学设计对九万余人同时观看比赛的通风情况进行模拟,确保现场通风、采光满足全体观众观看需求。并且,考虑到人体差异,在体育馆观众席中专门设计轮椅坐席,和普通坐席相比轮椅坐席高度更高,这保障了残障人士的观赛视野。同时为给一些听障人士提供观赛服务,体育馆内还设计助听器保障听障人士的观赛体验。这些都是我国体育馆设计以人为本的体现。

2.2贯彻生态理念

体育馆建筑设计应当关注生态理念的贯彻,将生态人文建设作为设计依据,着力于设计全民喜爱的体育馆建筑。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先收集已有的体育馆资料,借鉴优点改善缺点,并严格按照相关部门提出的设计要求开展设计工作。生态理念在体育馆多处有所体现,除花草树木外,也包括节能、节水设计、无公害材料应用等。在生态化设计方面国外更为普及,且目前的设计技术、方法已相对成熟,因此,在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在了解国外设计手法基础上,结合国内体育馆建筑实际进行创新优化,以此来打造更加完善的生态化体育馆。例如,在节水设计方面,考虑到运动员和观众都有用水需求,可以设计中水系统回收生活污水或雨水,在净化后使其能够二次利用。利用系统对初期污染用水进行回收、截留,使其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或是设计雨水集水池,根据雨水收集情况科学规划用水,可将这些回收利用的水资源用于浇灌植被

[3]。与此同时,该过程还应考虑不同季节的用水差异,合理设计容量,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2.3渗透色彩文化内涵

在体育馆设计中强调了色彩文化主导地位。一直以来,我国本土文化体系赋予了各种色彩不同的文化内涵,如红色代表喜庆、激情,蓝色代表冷静,绿色代表舒适健康,橙色代表明亮,黑色代表阴沉郁闷等。在文化性主导下设计体育馆,需将色彩文化内涵渗透到实际物体中,使建筑拥有鲜明的民族意蕴。例如,在比赛场地设计方面,色彩的应用恰当与否往往会直接影响运动员发挥。因此,设计师需综合分析色彩纯度、色相对运动员心理、生理带来的影响,在总体色彩设计上应考虑整体性,不宜将两种及以上对抗性较强的色彩相结合,也不能设计的过于凌乱。如足球场的色彩可设计为草绿色、浅绿色有规则交替,从中既可体现和谐、层次感,也可以给运动员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有助于发挥正常实力。又例如,在休息室的色彩设计方面,运动员在休息时需要处于相对放松的环境,休息室的色彩不宜不过张扬热烈,可尽量设计平静色调,为了起到渲染作用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暖色调。如在大量灰色中融入少量红色或橙色,在满足休息需求的同时,又可以提高运动员兴奋度。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发现,在文化性主导下开展体育馆设计工作,主要呈现出实用性、哲学性等特征,这也是设计师在设计中需关注的要求。在设计工作与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既可以促进本土文化传承与弘扬,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体育馆设计创新。为了能够真正有效的推动双方发展,在实际设计环节既需要全面突出以人为本理念,贯彻生态理念,同时亦要渗透色彩文化内涵,以此来打造富含文化特色的体育馆建筑。

参考文献:

[1] 郝艳龙, 林启辉. 文化意向主导下的体育场馆建筑设计[J]. 工业建筑, 2021, 51(10):1.

[2] 张快. 基于文化多核性的体育场馆建筑设计研究[J]. 中国科技纵横, 2021, 000(017):77-78.

[3] 祝璟, 王力. 杭州丁桥新城体育中心生态建筑设计[J]. 华中建筑, 2017, 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