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规划中新能源电力接入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电网规划中新能源电力接入建议

胡月星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湖南省株洲市  412000

摘要: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及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不断提高,新能源并网比例也逐渐提高。同时,新能源电力具有的间歇性、随机性等特征,也给电网建设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提高电网稳定性,保证用电质量,并进一步通过良好的电网建设水平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为电网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电网规划;新能源;电力接入

1新能源发展与电网规划

电网建设属于一项大工程,在建设中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才能保证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营。但是截至目前资源短缺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没有资源的支撑从而影响了电网的建设,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该方面也在不断努力并提出了资源利用体系,就是发展新能源,开发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此来缓解资源不足问题。电网建设中也着重发展新能源,实现新能源的协同发展。新能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了发电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新能源的持续应用已经成了电网行业的重要举措。新能源具有超前的应用价值,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建设新型电网运行模式,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新能源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实现大范围的应用,由于应用技术有限,所以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开发和运用新能源时还需要技术人员对电网规划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设计符合电网发展的新能源电网规划方案,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2电网规划中新能源电力接入问题的对策

2.1严格控制电压波动

在监测电网正常运行的同时,要积极应对经常出现的电压波动等有关问题,及时加以控制。通常情况下,在新能源的发电中,可以高效地安装和配置无功补偿设备,从而保证系统的整体电压稳定。例如,可以使用动态的电压恢复装置,通过该装置将电压控制在合理范围,确保电力运行平稳。此外,为了有效地减少电力系统的不稳定,可以采用电力调度的方式来提高电力系统的后备能力,从而使水电、风电等新型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效率得到提高。

2.2消除冲击电流

在新能源的实际应用时,需要考虑到如何有效地消除冲击电流。一方面,通过人工介入等相关的方式,实现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智能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新能源对电网的冲击,而电流问题的出现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和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要使串接阻抗器与新能源电动机相结合,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的运行。将新能源技术与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强化电网的运行稳定性,从而提高新能源的发电能力。

2.3采取降损措施

配电网络的系统庞大,器件种类也很多,设备的使用普遍存在节能空间,因此降低损耗、节约能源的措施可以从多角度进行,通过电网的整体优化来实现新能源电力的接入。随着电网的不断完善,电网的运行方式也会越来越复杂,电网的电子化和网络的复杂性也会越来越高,潮流的变化也会越来越复杂。当前配电系统的技术改造主要集中在电网结构优化、电网内耗能设备改造、供电线路改造、三相不平衡处理、变电站无功补偿及线路更换等方面。在电力系统中,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位置、运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相应地进行了相应的降低损耗的对策。针对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降低电网运行参数的方法。根据电网的潮流分配系数,对电网的损耗进行计算。从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出发,采取减少输电损耗的措施。对系统的无功、有功分配进行分析,并对系统无功进行控制,以实现对电网的无功补偿。当前,在配电系统中,除了采用技术上的降低损耗,如调节运行模式等,还可以对配电系统中各种无功资源进行精细无功补偿,或者采用可调节的分布式电源负载聚集的降损技术,多方面推动新能源电力平稳接入的实现。

2.4强化技术创新

新技术是实现能源转化的关键。我国目前的电力生产成本高,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发电水平,减少发电成本。当前,新能源系统的波动性强对新能源的并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需要通过对电网结构进行创新,实现电网结构的智能化改造,从而实现对电网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要改变建筑理念,利用氢能以及储能技术,解决能量储备不足的问题,从而推动技术创新,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此外,为了解决新能源大幅波动所造成的电力供给风险,必须储备一批常规的电力,以备不时之需。现阶段,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为新能源建筑控制体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深入挖掘了需求侧的潜能,推动荷随源动、源荷交互。

2.5建设电网自动规划平台

随着电网规划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新能源电力的接入,亟需构建新的电力规划系统。通过搭建自动化访问技术的运维应用平台,使信息的处理更加完整。该系统具备数据处理平台,能够实时监测新能源接入数据的采集、分析、计算、处理和存储。因此,只有在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才能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从而为电网的规划以及电网的正常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2.6系统培训员工

新能源电力接入使电力系统的规划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通过对电力系统规划人员的全面培训,可以有效地改善电力系统的使用效果,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培训内容要全面,注重让职工对新能源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程序。对整个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既有理论上的学习,也有实际操作上的训练,以增强职工的基本知识,提升电网规划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质量。

2.7大力发展智慧调度技术

智慧调度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力系统“源随荷动”的传统运行模式进行升级。电力系统强调安全性与经济性,在新能源作为装机主体、电源出力弱可控的情境中,依靠传统的调度模式难以保证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人工智能作为近几年的热点技术,在无人驾驶、机器人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因其采用的启发式算法在复杂系统中进行多要素分析、高自由度、开放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决策调度能力。大力发展智慧调度技术,形成“源荷互动”新型调度模式,对提高电网系统效率,保证用电质量,降低“弃风弃光”率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新能源是在科技发展下衍生出的新产物,新能源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解决了各国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我国自然能源非常丰富,所以风能、太阳能等各类新能源才能在我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能源研发和采用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的应用优势非常突出,对提高我国的能源供应量和节能减排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能源逐渐加入到了电力企业中,由于新能源的融入需要对电网进行重新规划,从而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不确定因素对电网的影响,对此通过对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提高了电网规划的科学性,保障了我国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彭波,陈旭,董晓明.协同新能源发展的电网规划关键技术研究[J].南方电网技术,2014,8(03):1-7.

[2]朱思曈,姜浩潍.基于新能源协同发展的电网规划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9(04):179-180.

[3]廖怀庆,刘东,黄玉辉,于文鹏,翁嘉明,尤毅,张宇.考虑新能源发电与储能装置接入的智能电网转供能力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16):9-16.

[4]汪海宁,苏建徽,丁明,张国荣.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02):75-79.

[5]胡宏彬,丛雨,曹斌,等.新能源接入地区电网联合仿真平台构建研究[J].内蒙古电力技术,2021,3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