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产品转包与国际接轨的基础工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航空产品转包与国际接轨的基础工作分析

雷扬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101300

摘要:航空制造业作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尤其是对于我国航空企业而言,因长期担任国防科技研发产品生产的双重任务,自有的产业特点在面对激烈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基于此,本文就航空产品转包与国际接轨做好基础工作的优势,探讨了航空产品转包与国际接轨的体系建设。

关键词:航空产品转包;国际接轨;基础工作

引言:卓越的产品质量以及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是航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此,为了促使我国航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客户的需求,不仅要提高降低成本以及增加收益的能力,还要促使航空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利益最大化,夺得客户的青睐。

  1. 航空产品转包与国际接轨做好基础工作的优势

民航飞机生产技术在行业的应用极为广泛,其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力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现阶段我国航空企业仅仅更多的是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对技术进行检测,其还不能适应国际检测标准的深刻变化,因此在开展航空产品转包业务时要做好基础工作。

1.1推动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剧,我国航空企业对于承接发动机零部件生产转包业务已经较为熟练,而且随着承包额的不断增多,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例如在航空企业中较为成功的西航,其在承包业务方面赚取了较多的外汇,并通过承接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转包业务提升了自身制造生产的能力,在国际上也获得了相应的技术认可,促使企业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不断升高。而且,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高科技研发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其为飞机发动机方案设计营造了成长的土壤,推动着我国航空制造业出口的发展,为未来我国整机出口奠定坚实的基础。

1.2提升航空企业的管理水平

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我国航空行业的发展,即便现今我国与国外先进的制造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航空企业通过提升我国航空企业承接航空转包业务提升我国的竞争力,不仅能够将高素质人才集中于转包岗位中,还能够从质量上把控航空制造制作业的发展。从西航学习到的成功经验来看,部分航空企业通过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做好转包业务的宣传工作管理能力的学习转化,尤其是在承接波音部件的生产时,已经转包业务纳入到波音的主计划工作当中,大大提升了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实力,尤其是在外企专家对我国项目进行审核时,我国企业已经能够凭借国际化的生产道路立足于国际市场[1]

1.3提升我国航空业的制造能力

承接国外的航空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科研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并转变以往的工作模式。而且通过对航空零部件的生产转包,能够将先进的生产技术融入到我国航空制造业的范围中,从而促使我国航空业制造能力的提高。另外,通过参与到合作转包生产中,其能够对于我国航空制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帮助树立我国航空企业的国际化典范形象。

  1. 航空产品转包与国际接轨的体系建设

做好航空产品转包与国际接轨的基础工作本质上就是做好体系建设,将核心体系作建设的重心,使其渗透到我国航空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以便实现对于航空产品的质量控制,制造能力以及成本压降等层面提升监督

2.1质量体系建设

我国在对航空产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涉及原料采购、入库质检、物资供应以及生产运输和售后等流程,该条完整的对外转包合作供应链,使得航空产品的质量跟踪被贯穿于一条轨道上。而且,我国我国航空企业为了满足国际转包生产的要求,其还通过建立北美航空质量标准体系的方式,得到了跨国公司对于对外转包商的资格认证。随着航空工业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快,我国其对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要求,因此,我国为保证产品能够在最终交付时在各地供应链中达成供方采购产品一体化的标准,在AS9100的标准下对产品进行生产,综合各个组织对于产品的众多期望,以便能够在符合内在差异要求的同时,达到改善产品质量的目的,提升航空产品的安全性。同时,我国航空企业为了得到国际转包生产的绿卡,其在企业内部实行6r管理的方式,以便减少航空产品出现缺陷的次数,并将目标转移到产品性能的提升。

2.2制造体系建设

国际对于航空制造业的认可标准为其加工能力≥1.87Cp,并在加工的过程中,其加产品的加工报废率不大于0.3%,同时在对供货进行交付时,其产品零部件的缺陷率不大于百万分之200,因此我国航空企业为满足国际对于生产能力评判的标准,通过建立支持程序以及维护设备的方式重新对生产设施进行布局,以便保证生产流水线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并将生产活动中的非附加值活动降到最低[2]。同时在制造流程控制方面,采用MRP-Ⅱ管理体系,其通过对企业人、物、财以及信息等方面的规划,实现对于航空企业生产产品的控制,以便我国航空制造业能够在国际制造业中取得广泛的关注。MRP-Ⅱ管理体系的建设,促使航空企业实现了对生产物料的平衡,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资源的冲突,从而以最快的速度以及最少的投入对生产制造进行动态管理。

2.3成本体系建设

我国航空企业在经历了GOODRICH等大公司的报价后,已经积累了相应的航空原材料的资料,在与建设工程部[1]进行沟通后,基于以往的经验对加工标准进行整理和制定。同时通过西飞等企业的成功经验,向西方企业派遣驻扎机构,以便能够向该企业的一些指定供应商学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原材料定期询价体系以及单价系统。就目前而言,我国航空企业的成本报价已经与国际认可的报价存在较小的差距,尤其是公司财务部已经根据定额拟定了转包业务各种工种的工时标准以及小时费率,以便建设专业的国际转包生产报价团队,通过该核心团队为企业在资金政策上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2.4外围体系建设

外围体系的建设其重点在于人员体系的建设,因为航空技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对于从事航空行业的人员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就现阶段而言,不仅航空人员的来源渠道较少,其对于人才的专业素质也较高,因此人才的稳定性已经成为航空制造业公司所面临的难题。而在用人环境上,航空制造企业倡导为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希望优秀的航空外贸管理人才能够在企业中脱颖而出,因此航空制造企业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坚持管理型与技术型人才并重的原则,并希望其不仅能够胜任航空专业,同时还能够精通计算机以及英语,以便能够适应航空制造企业高层次的航空外贸队伍。

2.5网络体系建设

对公司内部环境进行管理不仅要在财务、物资以及人力上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通过建设信息库的方式实现对于产品销售、生产以及运输方面的管理,并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分享到企业的决策层,促使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对公司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其提供全新的以及可靠的数据。

结语:总而言之,承接转包业务,我国航空企业应当从根本上思考目前企业在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改善核心体系的方式,实现航空产品国际转包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武倩男. 西安市航空制造业服务化协作网络发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

[2]陈斌.浅谈航空产品转包与国际接轨的基础工作[J].洪都科技,2020(01):34-3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