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手术室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张玲

广元市中医医院 四川省广元市 628400

[摘要]目的 分析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患者25例为观察组,另外100例为对照组,进行一般资料与治疗情况对比,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分布与合并症无差异性,观察组患者年龄、BMI、手术时间、气管内全麻构成比、术中低体温构成比均大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BMI超过25kg/m2、手术时间长、气管内全麻、术中出血量大、术中低体温为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可受到年龄与手术及麻醉相关情况影响,需重视对高危患者筛查,通过针对性干预降低其发生风险。

[关键词]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压力性损伤所指的是任何组织由于长期受压所导致的皮肤以及深部组织损伤,病理学显示出皮肤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1]。针对压力性损伤的治疗及防护长久以来一直是困扰临床义务人员的一大难题,国内外均将其发生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2]。在院内住院患者中,除长时间卧床患者之外,手术治疗中也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主要方向[3]。因此,重视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对于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也具有积极作用。而本研究则针对125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患者25例为观察组,另外100例为对照组。125例患者男性70例,女性55例;年龄54~79岁,平均(67.52±5.26)岁。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直肠癌;②均行手术治疗;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凝血障碍;②全身免疫系统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

1.2方法

    在病历库中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治疗情况等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麻醉、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对有无发生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对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手术相关资料差异性,经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调查数据处理,用(±s)描述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 结果

2.1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分布与合并症无差异性,观察组患者年龄、BMI、手术时间、气管内全麻构成比、术中低体温构成比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单因素分析

项目

内容

对照组(100例)

观察组(25例)

2/t/z

P

性别

57(57.00)

13(52.00)

0.203

0.652

43(43.00)

12(48.00)

年龄(岁)

62.25±4.15

70.52±5.16

8.472

<0.001

BMI(kg/m2

≥25

22(22.00)

13(52.00)

8.929

0.003

<25

78(78.00)

12(48.00)

手术时间(h)

1.25±0.35

2.41±0.65

12.192

<0.001

合并症

糖尿病

12(12.00)

4(16.00)

1.252

0.845

败血症

1(1.00)

0(0.00)

高血压

8(8.00)

3(12.00)

麻醉方式

气管内全麻

30(30.00)

14(56.00)

5.927

0.015

硬脊膜腔外麻醉

70(70.00)

11(44.00)

术中出血量(ml/h)

90.52±15.24

125.25±20.35

9.492

<0.001

术中低体温

3(3.00)

6(24.00)

13.200

<0.001

97(97.00)

19(76.00)

2.2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BMI超过25kg/m2、手术时间长、气管内全麻、术中出血量大、术中低体温为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

β

SE

Wald

OR

95%CI

P

年龄大

0.320

0.016

4.925

1.358

1.125-3.252

<0.001

BMI超过25kg/m2

0.192

0.047

4.656

1.212

0.526-1.845

<0.001

手术时间长

0.860

0.060

6.356

2.352

2.051-4.526

<0.001

气管内全麻

0.205

0.025

2.014

1.225

1.052-3.265

<0.001

术中出血量大

0.658

0.073

7.255

1.930

1.251-4.251

<0.001

术中低体温

0.660

0.072

7.253

1.932

1.125-5.285

<0.001

3 讨论

压力性损伤作为手术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极大增加患者痛苦,并延长治疗时间,因此,作为安全管理重点方向[4]。经本次调查发现,年龄大、BMI超过25kg/m2、手术时间长、气管内全麻、术中出血量大、术中低体温为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皮肤弹性下降且生理机能减弱,更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BMI超过25kg/m2代表患者肥胖,而肥胖患者在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时受到压力更大,进而增加皮肤损伤风险[5]。手术时间长代表患者需要长时间在手术床上,更容易受到手术床或治疗器械摩擦等损伤。术中出血量较大可降低局部血液供应,受压后血液再灌注容易发生超氧阴离子,容易引起皮肤组织损伤。

结合以上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总结防控措施如下:首先,加强对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结合不同危险程度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加强对高危患者防控,以降低并发症风险。其次,针对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中加用气垫床,若超过2h则结合手术实际情况进行体位调整,并在容易受压部位加防护垫。另外,调整手术室温度,对患者输入液体预先加温,手术床放加热垫,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最后,合理调整患者术中体位,减少肢体与手术床或器械之间接触。

    综上所述,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可受到年龄与手术及麻醉相关情况影响,需重视对高危患者筛查,通过针对性干预降低其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郭莉,高兴莲,赵诗雨,等.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多中心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1,36(22):31-34.

[2]陈红,张春瑾,吴波,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2,01(05):22.

[3]臧佳宁,冷雪艳,孙岩.血管外科患者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8):1639-1645.

[4]陈沅,吴蓓雯,钱蒨健,等.基于Defloor概念框架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预测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21,01(09):182-185.

[5]龚艳,蒋琪霞,陈文芳,等.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预测效果的研究[J].护理学报,2021,28(9):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