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化产科护理对产妇母婴结局及母乳喂养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家庭化产科护理对产妇母婴结局及母乳喂养能力的影响

支丁

任丘市出岸镇卫生院 任丘市  062550

摘要:目的 对产妇采用家庭化产科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6月至11月间收治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将产妇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在护理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同时融入家庭化产科护理方式,对两组产妇分娩情况、母婴结局、母乳喂养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者各产程时间进行对比,对照组比观察组长;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两组患者纯母乳喂养、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高;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及不良母婴结局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技巧、产妇心理状态观察组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家庭化产科护理方式对产妇进行护理可以缩短产程并可以对母婴结局进行优化,进而提升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家庭化产科护理;产妇母婴结局;母乳喂养能力;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6月至11月间收治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将产妇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孕周期在37周至42周之间;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产妇乳房发育正常;产妇年龄在20岁以上。参与本次研究的产妇均无重要脏器器官异常情况;产妇无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本次研究均得到产妇及家属同意,且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护理时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做好产妇及其家属分娩、哺乳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并做好产妇生活及心理指导,使产妇正确认识母乳喂养方式的优势并保证产妇饮食健康。

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同时融入家庭化产科护理方式。第一,做好产前护理。应先构建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并保证产妇在产前及产后可以有良好的环境,保证情绪稳定。在进行环境布置时应以产妇意愿为主并摆放其熟悉的物件,使环境更加熟悉。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保证家庭成员可以更好的进行陪伴并了解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痛苦;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证学习氛围的是温馨的,从而保证产妇可以积极参与;做好产妇心理方面的护理,护理人员应采用准确的交流方式及轻柔的语气与产妇进行交流,当产妇有负面情绪时可以协助家属进行疏导,保证产妇情绪的稳定性。争取来自社会方面的支持,可以邀请有生产经验的妇女到交流会中进行经验交流,产妇也可以讲出自己的想法,进而保证心理状态良好。第二,生产过程中护理。可以安排产妇伴侣进行陪产,陪产过程中给予产妇身心方面的关怀。在进行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宫口打开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有宫缩时护理人员可以进行按摩;宫口开到3cm时应做好胎心监护与宫缩评估并做好分娩引导;宫口全部打开后指导产妇应用正确的用力方式,保证产妇可以顺利分娩。第三,做好产后护理。护理人员在陪护过程中应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新生儿健康状态等进行观察;按摩产妇宫底并控制产后出血情况。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可将新生儿护理方式、喂奶方式、尿布更换方式、洗澡方式及抚触方法等向产妇及家属进行讲解,提升伴侣陪伴时间并观察产妇情绪,有效控制产后抑郁。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年龄22-29岁,平均(25.46±1.23)岁;孕周37-42周,平均(40.59±0.53)周;学历:初中、高中及专科以上产妇分别为6例、17例、22例。对照组年龄21-29岁,平均(25.52±1.27)岁;孕周37-42周,平均(40.68±0.51)周;学历:初中、高中及专业以上产妇分别为7例、18例、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有可比性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分娩情况比较 

产妇各产程时间观察组均比对照组短,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进行对比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见表1。

表1两组分娩情况比较(x±s)

2.3两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母婴结局发生率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参见表2。

表2两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情况比较[例(%)]

2.4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例(%)]

2.5两组BSE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母乳喂养技巧、产妇心理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产妇心理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BSES评分比较[分,(x±s)]

3讨论

近些年来产妇生产方面的保健护理工作得到重视,且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在不断实践中进行优化完善,对于产妇及新生儿可能存在的不良情况,如消极心理、产后保健、新生儿黄疸等,应用家庭化产科护理有明显改善效果。家庭一体化产房护理能够为产妇及婴儿提供优质护理措施,帮助产妇适应新角色,减轻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健康。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措施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环境。与传统待产环境有所区别,家庭化产科环境主要以家庭为中心进行布置,选择柔和灯光,对墙壁、衣柜进行装潢犹如居家环境,将可能用到的各类生产及急救设备妥善放置,自始至终由家属陪伴,且不必在生产前后进行各科室转运,让产妇体会到仿佛在家生产的感受,减少其陌生及抵触感,增强信任,同时使整个生产过程得到安全保障。(2)专业人员。合理安排产妇护理人员,配备产科、儿科医生各1名,助产士、护士各1名,选择助产经验丰富及能力精湛的护理人员参与,每日进行查房,了解产妇各项变化,保证整个生产过程人员固定。定期做好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工作,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需严格按照操作考核标准实施护理,提高产房整体医护人员能力水平,为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3)心理护理。产房固定护理人员,在围产期注意观察产妇的情绪、心理变化,产妇由于产前紧张、产后适应新角色及产后疼痛,会出现心理变化,护士应尽早实施心理干预,关心安慰产妇,多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向产妇讲解分娩流程,指导缓解生产不适感的技巧,如呼吸训练、躯体放松等,帮助缓解其不适与疼痛,减轻其心理压力;全程家属陪伴,保证产妇情绪稳定,嘱咐其多陪产妇聊天、听音乐、抚摸安慰等,给予其心理支持,有利于增加产妇心理安全感,树立分娩自信心。(4)健康教育。①传统护理模式在生产后会将新生儿置于婴儿室完成清洁、预防接种等护理措施,与母亲分开进行护理,而家庭化产科护理在生产后让母婴处于同一房间,并立即进行母乳喂养,建立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低血糖相关联,因此早期喂养十分重要。同时,加强母婴间情感交流,为母亲提供心理安慰,转移其产后疼痛等不适感注意力。②指导产妇正确喂养及吸吮的姿势,进行现场教学,对问题及时纠正,便于产妇更好地学习,也可采用多形式宣教,如制作书面健康手册或墙壁悬挂相关专业指导知识等。护士在为婴儿实施各类操作时,保证产妇及家属能够实时关注到,如进行沐浴、脐部护理等,护士在操作时可现场讲解,指导产妇或家属学习,便于提高产妇及其家属护理能力,以便对新生儿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

4结语:通过研究可知,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产妇家庭化护理方式可以将产程进行控制并可以提升产妇与新生儿健康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勇.产科护理管理中家庭标准化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2,No.615(18):283-285.

[2]李伟,闫福磊.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应用于产妇分娩的效果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18):2940-2943.

[3]王文敏.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6):151-152.

[4]马春芹,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心理健康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河北省,安国市妇幼保健院,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