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分析

范鹏

陕西建工第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21000

摘要:在建筑施工环境大幅改变的今天,优化成本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良好发展的必要举措。良好的成本控制不仅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工程经济效益,还可促使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外在风险因素干扰。本文从建筑施工角度,分析了常见的成本控制难点,提出成本控制的有效举措,为后续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造价;施工管理

1.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施工成本的控制,即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所有环节开展高效的管理、控制、监督,以避免非必要的资源浪费,为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成本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对于施工企业获取超额利润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经济新常态,建筑施工进行集约化管理,符合政府的相关政策要求,并在源头上遏制了资源浪费。在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有效的施工成本控制,已经逐渐成为体现建筑施工企业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 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2.1 建筑设计因素

建筑设计从源头上决定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在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当中,有些设计单位一味追求效率和速度,只关注工程质量,忽视工程造价内容,进而使得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增加。而当设计图纸有缺陷时,常常会产生项目变更的情况,使得施工成本增加。因此,建筑设计无疑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1]

2.2 建筑材料因素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建筑施工材料,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部分。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材料的问题,带来工程造价波动的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1)建筑工程施工工期较长[2],施工材料的价格控制存在较大的难度。一旦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价格发生价格波动,如施工材料价格上涨,就会引起工程造价增加,进而带来超出工程造价预算的问题。(2)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时,并没有明确施工材料参数要求,使得采购人员在采买材料时,只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采买,造成一些采买的施工材料不能满足施工设计要求,造成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无法使用,造成材料浪费,增加工程支出费用。

2.3 管控意识薄弱

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对工程造价管理理念认识还不到位,对工程造价理念理解也不透彻,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缺少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结果。进而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效果,造成建筑工程成本增加。并且,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普遍选择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以及材料信息费等管理,在此标准下对施工现场的造价成本控制则存在较大缺陷,比如变更签证把握不严格、费用支出混乱,很容易出现无故支出、资金浪费等问题[3]

3. 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3.1 建筑造价控制手段

3.1.1 加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合理设计,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资金投入。建筑设计人员再设计方案时,应结合施工现场和建筑用途,科学合理地设计施工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和施工人员及时沟通,全面考虑,不断优化设计方案,针对一些潜在的问题,设计好解决方案。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施工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设计人员选定施工材料时,要综合分析考虑,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控制工程成本造价[4]

3.1.2 充分发挥市场导向机制

建筑工程造价会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所以,建筑工程施工时,开展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导向机制。企业要做好对政府方针政策的解读,了解市场行情,明确建筑市场的发展方向,进而可以采取适应市场大环境的施工策略,减少建筑工程的成本支出。

3.1.3 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材料费在整个项目直接费中占60%左右,施工材料的管理对造价控制至关重要。在建筑施工现场,建筑施工材料堆放数量极大。为提升施工物资管理效率,进场前需对整个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图进行合理设计,减少材料的二次转运,减少施工损耗及转运人工费。对于容易锈蚀、损坏的材料,应搭建满足其存放要求的场所。完善材料采购规章制度,选取多家供货商,根据市场动态价格采买物资,避免多次采买、不当采买。集中采购应结合材料进场时间、运输路线等因素进行综合规划,防止采买与运输脱节,导致材料进场失律,延误施工工期,提高项目成本。施工质量管理部门应在材料调用、归还过程中做好记录工作,建立材料出入库台账,限额领料。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用量与施工图预算对比分析材料结余,对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并及时纠偏,以备成本核算。[5]

3.2 建筑造价管理手段

3.2.1引入新材料、新工艺,降低施工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更具价格优势的各类绿色环保材料以及新型施工工艺,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建筑施工相关人员,应尽可能引入新材料、新工艺,采用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绿色环保施工材料与效率更优的新型施工工艺。

3.2.2 引入BIM、PM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

在引入信息化技术之前,各方进行工程造价讨论时,依赖于纸质文件介质,制定和核对工程量时,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差错。特别是不规则工程量的计算,凭借纸质平面图进行时,容易出现疏漏。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施工造价控制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逐渐丰富,BIM、PM以及云计算等信息化集成应用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对项目的工程量以及预概算等数据进行精准计算,确保了各项数据的统计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应用BIM、数据库等信息管理技术,造价管理者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建筑构件数据。同时,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在进行工程造价讨论时,能够得到各项数据的实时反馈,不规则构件的造价管理问题也能够得以完美解决。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增强项目成本、项目造价与项目价值管理的统一性、集成性,提升工程数据访问、使用和管理的便捷性,实现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3.2.3 提升造价管理水平,保障项目效益

(1)提升造价管理参与设计的比重

方案设计与投资估算编制的有关人员应及时深入现场,全面、直观地掌握建筑工程实际情况,从而提高估算准确性,为造价管理建立数据基础。工程设计单位应在工程设计的各个阶段按照造价管理限额设计的要求,完善方案设计、细化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以表格的形式整理提供与项目定位相匹配的准确材料品牌清单,为施工过程造价管理打好基础。

(2)强化各参建单位协作审核机制

造价部门应与各参建单位充分进行沟通,统筹开展协作审核,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方案科学性、合理性。造价咨询服务单位应与设计咨询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合作制定工程项目各个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指标,同时对指标进行审核。设计咨询、建设单位应主动参与对限额设计的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适用性等方面内容审核,监理单位应预先制定细致、全面的审核方案对各专业项目进行审核,确保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合理,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

(3)完善招标阶段预后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以 EPC项目管理模式为指引,做好招标编制工作,确保招标控制价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不仅能为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的选择、采买管理提供合理依据,还能够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以及监理单位调整材料单价从而解决不平衡报价问题打好基础。

4. 结语

本文对现阶段影响建筑施工造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造价控制与造价管理措施。通过科学有效的造价管控手段,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投入,减少建筑施工消耗,保障建筑施工造价管控的科学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相文强. 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0(03):123,125.

[2] 吴丹妮. 探讨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0):160- 161.

[3] 陈文建,柳攀,黄晓兰 .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6- 19.

[4] 林明利,陈荣根.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10):31-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