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研

李莉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为满足当前新课程体系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但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而言,小学数学课堂上大多以传统的说教式方法为主,而不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以深入数学本质学习,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也因此难以得到培养和提高。基于此,为进一步优化在小学数学中使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效果,本文对其展开研究,分析其中所存在的意义和相关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生活化

引言: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而推行的,二者的共同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为以后获得良好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应将生活和数学知识融合,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由于数学理论知识对于学生学习来说,较为抽象,如果没有外界的引导,学生也很难发现数学知识对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因为就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言,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所接触的有关数学事物较少,因此不少的学生会认为学习数学并无实质作用,在学习之中,也只是应付式学习。在新课程教学的背景之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得到了重视,而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包括了运用知识这一项能力。想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就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措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和认识到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运用的地方,这样学生也能更易体会到数学的核心以及学习数学的意义,摆脱过去主张数学学习无用论的错误认知,从而更深层次来认识数学的内涵。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级尚小,在接触一些表面看起来抽象的知识时,如果没有外界良好的引导,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学习数学就会显得吃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该注重方式方法的选择,当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时,可以使得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增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透过知识的表面,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并逐渐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而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之后,在学习时其学习主人翁的地位也更易得到体现,因为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其自发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等也更易得到增强。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借助情景教学法,营造生活化场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想要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可借助情景教学的方式,营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熟悉的氛围,那么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易理解数学知识,而深奥的数学知识也能够以更加形象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现。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借用情景教学方法还能够较完美地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课本知识连接起来,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便能够在其中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对于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感也会拉近,学生也更易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使用熟悉的元素,使复杂的知识形象化

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如果不将其形式进行转化来向学生呈现,学生往往感觉晦涩难懂。而要想将其转化为学生易懂的形式,可在其中联系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元素,将这些学生所熟悉的元素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卸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畏难心理,还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之下领悟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减轻数学学习的难度,且因结合了学生所熟悉的元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易加深其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理解和印象,继而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结合学生兴趣,加强教学生活化

在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时,如果所结合的生活化元素,是学生不感兴趣的,那么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效果就很难令人满意。因此在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在自己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的生活化环境下学习时,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更易被激发。尤其是在教学与生活具有较大联系的应用题时,想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练习应用题时,除了应该找到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接触的事物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进一步的加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为赋予其生活化,在设计相关的应用题时,便可以引入游乐园这一生活场景,向学生提出假设,假设一张游乐园的门票为20元,之后让同学们计算如果和自己的小伙伴去游乐园玩时,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可以结合学生喜欢到游乐园玩的这一兴趣爱好促使学生更易投入进题目所设置的情景思考,并且本题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质,因为小伙伴的数量在题目中并没有作出限定,由学生自行选择小伙伴的数量,这样可避免让学生在练习之中局限自己的思维,且还能够帮助学生看到数学对自己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也更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四)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积极性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对此,教师应调整课堂教学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中提取素材,并把这些素材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数学,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逐步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物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常见的事物引出相关知识,如书籍、钱币、尺子等,或者借助多媒体设备提炼出物品的特征,仅保留长方形、椭圆、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以更直观的方式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种利用现实生活事物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五)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通过研究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也要运用到生活中。因此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出发,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找准契机渗透生活元素。教育心理学一再强调重视小学阶段学生具象化的思维特点,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更多依赖于表象观察。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发展的特点,结合生活元素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元素,通过为学生营造熟悉的生活氛围,为课堂注入活力,缓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而要有效实施这一过程,教师需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能够渗透其中的生活元素,还要利用课后时间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需求。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之下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因为使用该方法可帮助学生卸下对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而为优化使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效果,本文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借助情景教学法,营造生活化场景;使用熟悉的元素,使复杂的知识形象化;结合学生兴趣,加强教学生活化。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田书虎.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2022(21):80-81.

[2]陈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