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制度下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探索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1+X制度下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探索及效果研究

范葳,高松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123000

摘要: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是体现职业教育改革与质量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二十大以来,国家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出口在于高质量就业。因此我们需要探究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要素,对职业能力要素进行效果测评,以此做为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反推职业教改。本文以辽宁广告职业学院1+X试点为依托,通过我院1+X证书与课程融通的实施,探索教学实施,形成测评模型供职教改革参考。

关键词:职教、职业能力、要素、效果、评价

一、我院1+X证书与课程融通概况

2021年,辽宁省推出书证融通探索路径,即根据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制定的一系列教学实施方案。我院根据学分银行推进的要求,组织实施书证融通工作,目的是帮助各系各专业通过证书的融入,对专业课建设进行拓展、补充或者加强,提供一种课改的思路。

目前我院《网店运营》等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书证融通试点工作,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当中。以我院参与融通的一门课程《网店运营》为教学实施研究,以授课学生为实施主体,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任务化教学的设计,再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做了相应的修订和调整。

二、五力职业能力测评模型

通过书证融通实施项目的教育教学思考,总结出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同时通过学生和企业的反馈对职业测评模型进行效果评估。通过大量学生能力反馈的样本,我们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五力”模型。五力模型指的是,技能层面的完成动作的连贯性(贯通力)、能完成任务的质量与效果(效能力)和能力层面的“专注力”(完成任务的专注力)、创新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力”(解决问题的评估和反思能力)。

(一)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构建

为了构建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我们为此对104家企业做了一次调研,以毕业生能力和素养为调研主题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5份。统计结果显示,企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素养的需求有10个要素:道德水准、工作态度、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专业技能、团队精神、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对于教育教学来说,职业能力测评由技能考核及认知画像两部分构成。技能考核试题设计由专业课教师与企业方共同完成,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连贯能力和完整任务的胜任能力,主要由客观考核结果构成。

认知画像由授课教师通过制定可量化的画像要素标准,进行职业能力评价。我们将可量化标准的能力达成映射方法,并由此描绘出学生的能力画像,画像由三个要素构成,分别是专注力、创新力和反思力。

(二)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效果评估

基于行动导向及设计导向等职业教育育人取向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高职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本研究设计出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五力”模型,即技能层面的完成动作的连贯性、能完成任务的质量与效果和能力层面的专注力、创新力、反思力。

1、连贯力:连贯力是维持连续的情况或状态,保持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连续能力,在职业技能层面上来说,即技能层面的完成动作的连贯性。在网店运营这门课程中,动作连贯性体现在产品标题制作与优化、搜索账户搭建与推广、信息流账户搭建三个方面。因此,在测评职业能力时,重点从完成三个任务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上进行考查。测评方式以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实际完成情况评价为主。

2、效能力:本文职业测评中的效能力,指的是具备完成任务的高质量与高效率的能力,这里的质量是完成项目教学任务的动作准确性,效率是在额定时间完成项目教学任务。这部分体现在考核方案当中,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满分均为100分。理论考核60分钟、实操考核120分钟。总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理论和实操两科总成绩同时达到60分(含)以上为合格,否则不合格,两科成绩均75分以上可获得对应级别的证书。

3、专注力:专注力是学生专心于技能知识的学习或操作的心理状态。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专注力不强,因此,需要通过任务模块的设计,确立学生要完成的目标,提升学生对工作领域的兴趣或者动力。

4、创新力: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政策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提升自身创新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创新力是学生通过学习,养成会用个性化和灵活性的思维处理不断变化的任务能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5、反思力:反思力是学生对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总结,并从中分析找出取得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完整的教学评价环节需要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估反思能力,总结方法和规律,这是一项重要的职业能力体现。

为此,我们用“五力”模型对接受《网店运营》课程学习的44名学生进行了学习效果测评,即职业能力评价。评价分为专业技能评价(平台客观考核)和认知能力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考核)两个部分,调查方法以问卷和访谈为主,对比本次项目实施与未实施前的状况,以下是本次实施的评估结果:

学生客观成绩平均分

贯通力提升

效能力提升

专注力提升

创新力提升

反思力提升

85.3

32%

40%

60%

25%

20%

表1:学生评估

教师对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

贯通力提升

效能力提升

专注力提升

创新力提升

反思力提升

82.0

41%

35%

55%

20%

15%

表2:教师评估

与此同时,我们对基地的实训教师进行了问卷与访谈测评,表格是实训教师的反馈。(见表3)

基地教师对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

贯通力提升

效能力提升

专注力提升

创新力提升

反思力提升

80.0

40%

35%

50%

30%

25%

3:实训教师评估

通过实验调研我们发现,职业能力五力测评模型,为高职院校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提供了一种改革的方向。评价标准决定改革方向,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不应该仅仅以知识测评为主体,教改的成果映射的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设计出合理的、符合学校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科学改革。

参考文献:

①二十大报告

②陈柳,赵志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化倾向,

③职业教育二十条

赵志群,黄方慧.职业能力测评方法的质量控制——以COMET为

例[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1):14-18.

姓名:范葳

学校: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邮编:123000

1987年12月,女,辽宁沈阳,讲师,硕士研究生

姓名:高松

学校: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邮编:123000

1975年12月,男,辽宁沈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