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曾祥波

中建四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可能涉及资金、施工、工期、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风险分析与防控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工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接着重点谈论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缓解、风险控制等一系列风险管理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旨在有序推进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促进当前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风险分析;防控措施

1、建筑工程管理风险的特征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规模大的特点,在系统化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其质量管理风险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状态,其主要风险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不确定性,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如施工技术、水文地理环境、建筑施工要求等,多样化的影响因素造成风险的不确定性;其次是难以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具有突发特征,一旦出现便无法挽回,加上影响因素众多,动态变化较强,质量管理贯穿整个设计施工环节,不同阶段采用的管理方法不同,产生的风险因素与影响情况也将有所差异,导致实际风险难以控制。

2、建筑工程中的风险分析

2.1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是指建筑工程所需的资金难以得到保障,或者在批复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资金不足,进而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资金风险的主要体现在:(1)项目资金来源不稳定,可能受到政策调整、市场变化、金融风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资金使用计划和预算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资金不足或者超支等问题。(3)合同违约,如承包商不按期完成支付,或业主不按期付款,都可能导致资金风险。

2.2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设计不当、施工方案不合理等。技术风险的主要体现在:(1)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不可行或不符合相关规定,可能导致项目出现问题。(2)施工工艺不当或者使用非专业的材料,可能会导致结构问题和安全隐患。(3)项目管理和项目费用控制不严格,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问题。

2.3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建筑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可能会对项目进展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例如天气突变、地质条件不理想等。环境影响的主要体现在:(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风暴、雪灾等天气或自然环境变化,可能会导致工程建设难度增加或损失。(2)施工地的地质问题,如地基松软、山体滑坡等地质条件不良,可能会导致施工过程的延误或者施工质量出现问题。(3)建筑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环保要求不符合、交通堵塞等可能导致工程进展受到影响。

2.4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指建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安全问题的风险。例如施工期间的人员伤亡、设备事故等,以及使用期间的安全隐患,例如火灾、漏电等。安全风险的主要体现在:(1)施工期间的安全问题,例如工人受伤、设备损坏、事故等。(2)施工后的安全隐患,例如结构问题、电气问题等可能对居民造成安全威胁的影响。(3)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影响。

2.5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建筑工程设计、建设和使用期间涉及法律问题的风险。例如,设计方案违反建筑规范、建设过程中涉及违法行为、使用期间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法律风险的主要体现在:(1)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违反规范导致违法问题。(2)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例如违反协议、涉及贿赂等。(3)使用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违反建筑使用规定等。

3、风险管控和风险防范的应对策略

3.1拓宽融资途径

建筑企业应根据市场形势,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来拓展融资。向银行贷款是大多数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但过度依赖该融资方式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影响企业现金流。如今银行业都在收紧放贷业务,企业融资也越来越难,企业想要融资除了需要好的信用记录外,还要不断寻找新的融资途径来实现开源,避免各种原因导致资金链的中断。

如果是大型建筑企业或者上市公司,可以进行短期融资,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也可以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成本,改善资产结构。例如,企业需要购买大型设备时,可以采用融资租赁减少资金一次性投入的压力;售后回租也同样适用于建筑企业,资产不发生转移,可以正常使用,有利于增加流动现金。此外,也可以将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能有效降低建筑企业资产管理风险,缓解资金压力,减少财务费用支出。

在支付方式上,大宗材料可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支付;机械使用费则可采用银行的信用支付方式。付款期限尽量匹配合同收款期限,以减轻资金压力。

3.2明确技术管理任务

在明确管理任务方面,需要知道自己在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人员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这些基本的管理工作,都离不开技术人员的工作支持,也需要技术人员给出相应的技术方案,并且控制好现场的施工生产工作。明确具体的技术管理任务,不仅可以提升管理的效率,还能够让整个管理的工作更加规范,同时这样的做法,对于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自我认知水平、责任认可度等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3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应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管理效果。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效率,必须把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工序紧密联系起来。建设项目复杂,工序多,每道工序的施工和管理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全面的准备,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保证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有效开展。施工企业要树立现场安全管理意识,形成规范化,注重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选用质量符合要求的施工机械设备,持证上岗。在施工过程中,全面控制各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使施工人员按规范、标准施工。通过月检、专检等安全检查,不断排查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3.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合同风险评估体系,确保与合同对象的信誉等级相适应,于招标阶段和合同签订阶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给出相应的预警,确保所选择的风险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由风险管控部门落实风险跟踪,在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时做出预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因素变化,确保合同管理整体质量与效果。

3.5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以现代化技术为支持,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落实提供载体,保证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在信息化合同管理体系中,需要妥善管理基本信息,从承包双方、供应商等方面入手,细化财务状况、人员状况、社会关系状况等各项信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持,整理并保管所有资料,为后期信息利用提供便利。基于信息化管理体系可高效整合资源,降低人为因素对于合同管理质量的影响,保证合同管理的时效性,科学降低合同管理风险。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面临的风险和问题需要在整个建筑周期内不断关注和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是重要的,同时也是成本控制和良好信誉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筑师和相关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同时也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只有加强风险管理、全面把控建筑质量和安全,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健运营。

参考文献:

[1]潘琛.试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J].建筑发展,2020,4(1):7.

[2]吴常青.浅议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居舍,2022,(02):163-165.

[3]韩帅,张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规避策略[J].散装水泥,2020(0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