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文化体验馆在儿童民族文化教育中的拓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沉浸式文化体验馆在儿童民族文化教育中的拓展研究

王佳欣,王静

辽宁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110034

摘要:沉浸式文化体验馆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立体式演绎的展馆,其在儿童民族文化教育中具有强大的适宜性,我们对体验馆形式在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思考,发现沉浸式体验馆形式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并且激发了幼儿对于民族艺术形式的兴趣,这对于儿童文化教育课程的展开,对于儿童文化教育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体验馆,儿童民族文化教育,幼儿园文化教育课程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推进,沉浸式文化体验馆应运而生。幼儿园阶段是儿童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但是当下幼儿园在民族文化教育上以幼儿单向接受为主,缺乏创新意识,历史观念的培养。将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教育等。文化教育只存留在表面,较少触及文化更深层次的精神思想,价值观念,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提出将沉浸式文化体验馆的形式应用于幼儿园文化教育课程,以此培养幼儿文化素养,激发儿童最早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一.文化体验馆的内容及其适宜性

1. 沉浸式文化体验馆是一种利用现代AI技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立体演示的展馆,并且在展馆内开设,具备民族艺术特色的手工制作,服饰体验等项目,在线上提供萨满艺术动画,满清历史演变视频等。其最大特点是虚实结合,亲自研学。这种体验馆是基于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生活烙印,进行开创性衍生的产品集。这是一个时代与时代之间的碰撞文化,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利于激发儿童对于传统文化,民族艺术兴趣,促进儿童的时代认知,提升文化素养,引起思维共鸣。

2.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形象思维是其学习特点,获取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依靠情境的参与和支持。沉浸式体验馆正是提供了这种真实的情境,通过线上动画视频进行演绎,吸引儿童兴趣,通过线下制作,促进儿童深入了解文化艺术。体验馆做到了以儿童为中心通过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激发儿童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郭华将深度学习的特点与构成要素概括为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四个方面。深度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将体验馆场景中的通过多种感官方式获得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经验建立联系的过程,强调视听触觉等多感官体验到的知识整合。幼儿可以手工制作民族工艺品,品尝民族传统食物,演奏民族传统音乐。调动身心各个方面的感官和机能与环境的互动,是一种自主经验整合。并且在不断构建中可以感受到社会的变迁,文明的进步,因此沉浸式文化体验馆有利于幼儿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

二.文化体验馆形式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

1.通过AI动画,将幼儿兴趣和文化教育有效衔接

    幼儿园课程应当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和身心全面发展,帮助幼儿适应与参与社会生活,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重视幼儿兴趣是尊重幼儿主体性的表现。兴趣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沉浸式体验馆通过将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演绎,形成儿童最感兴趣的卡通形象,让儿童对民族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实现儿童兴趣与文化教育和谐共生。

  1. 关注隐性课程,通过环境与材料支持幼儿对民族文化的探索

幼儿园隐性课程是在幼儿园设置相关情境在不刻意的状态下对幼儿情感,行为,意识和知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隐形课程广泛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幼儿通过与周围环境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主动获取知识,经验,发展各种内在素质和能力。”沉浸式文化体验馆通过让儿童利用最原始的材料进行制作工艺,并且穿着民族服饰,品尝民族食物,在潜移默化中,让儿童了解传统民族文化,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

  1. 角色扮演活动,在合作互动中体悟文化艺术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强调了合作学习的意义。体验馆为儿童提供相应的道具,编排活动。幼儿根据情境了解古人的思想智慧,并与现代思想融合思考,便能体会到文化演进,社会变迁,科技进步的魅力。同时儿童之间的合作,完成了更加高难度的艺术成就,从而使幼儿切身感受传统的民族艺术,更能够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使幼儿对所学事物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促进文化艺术的立体感知。

三.体验馆式文化教育课程开展反思

  1. 利用文化演变,建立历史观

    生活在东北大地,我们地处满清文化的发源地,如何利用这些文化优势,在幼儿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这是身为学前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就是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我们要做的就是借鉴体验馆的模式,不仅仅是对于满清文化,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历程进行整合,从而引导幼儿逐步建立艺术,建筑,饮食社会共同发展的历史观,让幼儿切身感受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的强大推动力。

  1. 建立传统文化课程评价机制,从而构建学前文化教育体系

为了探索基于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和实施是否符合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考察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改进方向,需要进行相应的课程评价。并且,课程评价的研究不应该是游离课程开发之外,而应该与课程开发交织在一起并促进课程发展的研究。幼儿园应加强对传统文化课程评价的实践研究,从课程方案,实施过程和课程效果三个方面入手构建科学,适宜的评价方案,从而构建科学的学前文化教育体系。

3.提升教师文化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当前,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主要是由教师和体验馆人员共同开发,上课地点不固定,参与人员随机,缺乏宏观理解和整体把握。今后的研发中,应尽可能调动专家,学者,教师,家长等多方面参与,打造一支多元结构的课程开发团队,能够保证课程开发的可持续性。同时幼儿园应调动教师开发传统文化课程的积极性,引导教师自觉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融入和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让民族艺术文化成为日常教学的常态。

四.结语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是落实国家关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开设民族文化文化体验馆,并将其特色形式融入到幼儿园文化教育课程当中,是对文化教育的不断探索,创新离不开实践,进步离不开反思。我们团队围绕新时代发展理念,让传统民族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特点相结合,使得传统文化成为根植幼儿内心的精神血脉,促进幼儿了解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从而激发儿童最早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基金项目:2022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国潮”清文化体验馆》项目编号:X202210166161

参考文献

【1】霍力岩,胡恒波,构建有中国底蕴的启蒙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17-11-09(2)

【2】吴荔红,曹楠,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诉求[N].中国教育报,2018-07-05(7)

【3】高宏钰,霍力岩,谷虹,幼儿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方式-基于政策文本的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9(19);33-49.

【4】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靳然.[C].现代职业教育,2018,09(30):84-85)

【5】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人文天下

【6】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山东大学)

【7】汉未央汉文化体验馆-发扬汉文化精神

作者简介:

王佳欣,女,2002年11月9日,沈阳师范大学,大学本科学生,学前教育

王静,女,1978年9月30日沈阳师范大学,教师,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