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台新时代条件下的新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城市台新时代条件下的新路径

高文涛,郭祥原

济南广播电视台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地市电视台作为党的舆论宣传主流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确保正确舆论导向,服务好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成为各地具有较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地方强势媒体。

关键词:城市台;新时代条件下;新路径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微博、客户端、短视频等新媒体异军突起,改变了人们过去依靠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通路,广播电视传统的渠道垄断、技术门槛等竞争优势被轻易消解,广告市场份额出现断崖式下滑,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许多地方电视台面临生存困境。

一、地市台目前的经营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收听收视率为标准的广告投放被流量经济抢夺

随着新媒体、新经济的风起云涌,许多客户离开费用高、效果一般的传统媒体,纷纷选择互联网时代的直达效果好、费用较低的一些新媒体,导致以“试听收视率”考核为主的模式,转向了以聚焦“流量”为主的经济模式。以网络直播为代表的“红人经济生态”,其效果在于,以直播增大流量,以内容创作凝聚粉丝,且将消费者变成粉丝,内容与消费者之间有了一种“直达关系”,其效果比传统的媒体广告,更直接、更有效。

(二)不够精准的投放设计,让业主满意度打折

随着市场的细分,客户对广告投放要求越来越“精准”。而我们的传统广告服务,一直限于广告价格的简单编排或组合打包,或者沿用“关系+提成”、“人脉+回扣”的传统策略,但忽略了广告投放商、品牌的真正诉求。广告,真正价值是事半功倍,帮助品牌商省钱,而不是增加浪费。有覆盖面但不精准的的泛泛广告,粗放型无效果的广告,造成了品牌商的极大浪费,导致他们纷纷撤离。

(三)行业内、台内同质化竞争激烈,内卷化严重

地市台的体量规模和竞争力无法跟央媒和省台抗衡。由于历史原因,广播电视职工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并不高,无论是创意策划、节目制作,还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都缺乏高端人才,真正懂新媒体运营的复合型领军人才更是几乎没有。

二、地市台未来出路浅析

(一)积极拥抱新媒体,坚定不移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首先是观念更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 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一是要科学制定新媒体发展的近期规划和中期目标及其实施计划,使全员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有一致的方向与目标;要对传统广电媒体的转型发展理清思路,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付诸实施;对自办的新媒体实体平台明确特色定位和商业模式;要制定相关绩效考核办法,调动全员积极性,众人划桨,同心同德,奋力拼搏。

二是在机制保障上,要持续注入融媒发展活力,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融媒体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负责策划、落实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各项事务;层层落实工作人员,设置媒体融合发展工作联络员和微编辑等岗位,以保证媒体融合发展工作件件有人干、事事能落实;建立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对新媒体建设、媒体融合发展做到优先投入,确保投入。

三是积极推动全台职工观念更新,掌握新媒体语言,做粉丝的朋友。推动广播频率、电视频道等传统媒体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新技术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引导运用全媒体的理念和手法改进新闻报道工作,改进节目制作和媒体活动方式,创新栏目形态和节目表达方式。改进广告营销方法,加强数据营销、客户营销、受众营销、用户营销和融媒营销等。

(二)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当好喉舌,做好宣传服务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政治宣传服务,这是地方台的立台之本,也是地市台目前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近年来,媒体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生存路径已经看得见,在引领社会共识预期、推动社会依法治理、形成民主治理机制、促进人民自主管理方面作用越来越大。把媒体服务政治和服务经济、紧贴人民生活和满足社会需求两种属性有机结合,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种效益。济南电视台的“政务监督热线”、“电视问政”、“商量”等栏目打响了品牌,创造了效益,赢得了尊重。

(三)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突出本地节目特色

越是困难困惑的时候,越要自觉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工作。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我们会看到城市电视台的局限劣势也能变成我们的竞争优势。

作为地方电视台,就要采取差异化战略,发挥本地优势,做出地方特色。新闻节目要保证在内容上关注民生,形式上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语言上应普通话结合地方方言。要深度挖掘本地资源,策划本地特色节目,要有明确清晰的定位,寻找适合的受众人群,这也是城市台的便利优势。

节目内容质量永远是新闻节目最为关键的因素,对于时政新闻,如果只是记录现场,说些空洞乏味的话,受众并不买账。新闻应该有重点、有亮点,以简短的文字和容易理解的形式,令观众快速接受,获取信息。所以新闻稿的拟写,或者报道,都必须进行提炼,在内容选择上,整体应遵循传播正能量、正确引导舆论的原则,同时也要保留新闻的客观性。

(四)整合各频道频率资源,招贤纳才形成竞争优势

对节目、项目内容和服务对象相同或类似的台内各频道、频率、公司栏目、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实施同类项合并,集中分散的人力物力,创新体制机制,招贤纳才,形成竞争优势,打造出深度垂类账号品牌栏目和新的IP,避免内卷同质化竞争。

三、媒体下半场的产业路径

商业的本质是“提供生活方案”,随着新基建、新消费、5G时代“井喷式需求”的到来,综合性的产业服务“刚需”,注定了从“广告时代”迈向“产业时代”,以“产业路径”开启全新的模式,正是媒体发展的未来之路。

(一)产业时代的新发展路径

关于产业的认识,即一句话,凡是产生收入、能在市场上交易卖给客户的,都是产业。从实践来看,广电产业形态丰富多样,除新闻宣传之外的所有项目、所有广告、产品,都可成为产业形态,进行产业运作(新闻除外,它是政治属性、政治导向很强的产品,不能走市场)。主流媒体虽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但整个运作体制机制都是产业的、市场的。

产业时代的广告思维是:告别“线性”的商业营销模式,从“只卖产品不卖服务”的传统思维中走出来,变“线性”思维为“平台”思维,变“产品收益导向”为“产业服务导向”,这就是产业时代广告路径的转换!

“服务”二字,是贯穿产业运行的核心关键词,从全局来看,产业发展的路径,就是“服务”。无论做政务会展类项目,还是垄断性资源项目,从宣传到策划,从制作到实施的一揽子全方位的“服务”,始终是任何合作方的“刚需”。广电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增强自己的服务实力,拓宽“服务”路子,靠宣传、制作、创意、组织、策划、实施等“一条龙”的服务举措,找寻一个个“风口”,征服一个个客户,尤其政府购买服务的客户。

(二)开启“服务型媒体”的全新模式

打造“服务型媒体”,不仅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广告时代”迈向“产业时代”的必由之路。我们的媒体,必须转变成具有媒体基因的服务平台。

媒体的服务可分三个层级,即信息服务(宣传服务);广告服务、内容服务、活动服务;媒体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智库服务等。

媒体服务转型的实施路径:

首先,在观念上转变,媒体的内容生产、经营创收、技术、行政等各个部门应齐心协力,打造媒体服务产品,提升媒体服务能力。服务,不单是广告从业人员的转型需要,而是全体媒体人的工作模式。  

其次,在战略上,媒体要基于自身特点明确服务定位和战略方向。

  • 搭建媒体服务平台,利用媒体属性广泛联动社会资源,搭建一个立体综合、开放共享的媒体服务平台,为市场提供媒体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 突破机制束缚,重塑媒体服务业务模

媒体转型做的好不好,就看“服务”做的好不好。全媒体时代的公共传播,除了在舆论制高点上发出主流声音,更式。主要的是做好“全媒体时代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