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二十大精神  培养绿色人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1

践行二十大精神  培养绿色人才

罗忠,刘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绿色人才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策略。本文就高校如何立足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遵循“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要求,大力培养绿色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加强高校绿色人才培养的相关思路和措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二十大;高校;绿色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中都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人才是指具有强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相应能力的人才,绿色人才将是新时代的紧缺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推动现有人才模式培养的绿色转型,开展绿色教育、培养绿色人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但是,高校并没有构建较为全面和完备的绿色教育体系,满足不了对绿色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构建绿色教育体系、培养“绿色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的发展方向。

一、培养绿色人才的重要意义

绿色人才在全球劳动力中的比例正在上升,所占的份额从2015年的9.6%提高到2021年的13.3%(增长率达到38.5%)。过去五年里,数十项绿色技能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增长最快的绿色技能包括生态系统管理、环境政策和污染防治等。从全球来看,在能源和采矿业、农业、制造业、设计、公共管理、企业服务等6个行业,绿色技能强度高于平均水平,人才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向绿色或绿色化职位的转型。每1名人才流动转入非绿色职位,就有多达2.56名人才转入绿色/绿色化职位。理想的绿色人才体系能帮助企业有效挖掘、锁定和培养适需的人才,制定绿色发展战略,从而加速推进企业的绿色转型,实现利润的可持续增长。从长远看,绿色人才与绿色技能作为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因素,将深刻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未来的竞争力。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构建绿色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绿色人才技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绿色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绿色人才培养意识滞后。绿色人才是指尊崇绿色理念、掌握绿色技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型人才。目前高校还是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缺乏将“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高校绿色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各个高校的绿色人才培养目标偏技术,侧重于对学生绿色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绿色理念和意识的培养。在绿色技能的培养中,又偏重于绿色技术的培养,忽略了绿色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绿色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目前高校缺乏一只高层次、高素质的绿色教师队伍,不能打破局限于本专业的教学和结合学校绿色发展规划,将绿色理念贯穿于日常教研活动中。高校缺乏完整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没有设置以绿色课程为主体,在各个专业中构建出必修课、选修课、理论实践等多层次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

三、培养绿色人才的措施和对策

践行二十大精神,培养绿色人才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人才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绿色理念和绿色思维,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树立绿色人才培养理念。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培育师生的绿色理念和思维,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绿色行为。要培养学生绿色经营管理技能、专业性的绿色技术。要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绿色素质的培养、绿色行为的塑造和绿色技能的提升来加强绿色人才的培养,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二)制定绿色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绿色人才培养目标,要充分体现绿色理念、绿色技能、生态意识、绿色价值观和绿色管理能力等绿色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三)建设绿色教师队伍。高校要建设一只具有绿色理念和价值的高水平的绿色教师队伍,确保绿色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加强绿色师资的人才引进,并通过开展各种绿色教育培训、进修和研讨会等方式加强绿色教师队伍建设。

(四)设计绿色课程和内容。绿色人才培养应以绿色课程为主体,设置于各个专业教育之中。高校要优化和构建支撑绿色课程的专业体系,精心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广泛性的绿色课程内容。要优化绿色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建设一批培育绿色管理能力和绿色理念的绿色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生态文明思想,了解绿色发展理念。

(五)构建绿色教育体系。将绿色理念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形成绿色思想和绿色意识。构建绿色学科体系,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资源循环利用、污染治理、生态经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把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之中。

(六)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绿色技能”。高校绿色人才培养要调整过去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培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将绿色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融入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调研、社团活动、专业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绿色实践,将绿色理念和绿色技能潜移默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和习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获得真实情感体验,强化绿色价值观。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推动绿色人才在实践层面的培养,再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促进绿色理论在意识层面的进一步升华,从而实现高校绿色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