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配网线损原因及降损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浅谈农村配网线损原因及降损策略

王杰聪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澄海供电局  广东省汕头市  515000

摘要: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线损率是直接体现其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指标,而造成配网线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由技术、设备引起,另一方面也有管理不当引起的配网线损。该文将结合工作经验对农村配网线损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然后从规划、技术和运行等方面简单分析该如何降低配网线损,为农网电力工作者提供一定的降损指导。

关键词:农网线损;线损原因;降损策略

线损是指电能在电网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配网线损主要和配网规划设计、配网设备运行、配网新技术的应用状况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措施等有关,降低线损就是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使配网高效运行的有力手段。

1线损主要分类

产生配网线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技术线损是由于电网自身物理特性所决定的电能损耗,是电网各个元件电能损耗的总成,可以通过理论计算进行预测,同时可采取技术措施来降损。管理线损主要是由于管理方面原因(例如计量、抄表、窃电等人为因素)产生的电能损耗,其可通过加强管理并完善管理制度来降损。

2影响配网线损的因素
2.1技术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而因产生一系列供电问题。如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具体体现在线路截面不符合技术要求、线路残旧、变压器容量与片区负荷需求不匹配、变压器过时老化、大负荷补偿不足等,引起配网线损增大。

2.1.1配网网架结构的影响
因为受限于当初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农网现状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接线模式没有按照“主干-次干-分支”设置,存在很多单辐射且主干“挂灯笼”;配网供电半径超过技术导则要求;配变远离负荷中心,导线截面与荷载不匹配,供电半径过长,缺少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等都会导致配网线路运行功率因素低于标准要求,从而造成技术损耗。

2.1.2三相电流不平衡的影响
三相电流不平衡问题主要出现在低压台区线路的运行中,且由该问题造成的线损普遍存在。主要是农网负荷的季节性比较强,设备的负荷率比较低,昼夜负荷的变化比较大,很难做到三相负荷的完全平衡。

2.1.3计量设备的影响
如果计量设备超年限运行或长期在超负荷环境或湿热度高的环境、粉尘环境中运行,则设备很可能会出现故障,导致计量错误或出现未完全计量的情况。目前,汕头澄海地区普遍使用电子式智能表,不但增强了计量的精准度,也能尽量减小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计量设备对线损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2.1.4无功损耗的影响
由于在早期线路规划设计中,没有全面考虑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问题,在无功作用下导致电压水平降低,进而影响到有功损耗增加。

2.2管理因素
电网运行过程中,除了会因为技术因素而出现线路损耗,也会因为管理不当而使线损升高。比如工作人员在抄表时出现错抄或漏抄的问题;在线路改造中方案设计不合理;用户的偷电行为;对偷电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未健全;在装拆计量装置验收工作中不负责不细致等也会影响系统所获取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2.1抄表中存在的问题
日前在抄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因台区负荷割接但未及时更新营销计量数据和电子化移交导致户变关系不一致,用户发生电量退补却未及时在系统录入工作流程,计量班人员未能及时分辨及处理抄表异常数据,个别抄表人员末及时发现计量设备问题,比如计量表没有封铅、计量箱被损坏等,或者发现了也未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处理,这些问题都会使得抄表信息不准确、不完整,从而产生较大的数据差异,给核算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2.2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
虽然在近几年的用电管理工作中,基本没有窃电现象的发生(上华所近9年来仅发生1宗),但并不能代表窃电就不会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一种新型的反窃电技术得到应用的同时,窃电设备也应运而生,给反窃电工作带来难度。

3农村配网降损策略

线损管理应以“技术线损最优、管理线损最小”为目标,以深化线损“四分”(分区、分压、分线和分台区)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系统为支撑手段,通过采取规划降损、技术降损、管理降损和运行降损等措施减少电能在电网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损失。

3.1规划降损

电网规划建设阶段应统筹考虑电网安全、节能降损、节约投资等因素,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一是完善中压网架,解决部分中压线路供电层级多、半径长、重过载和低电压问题。二是合理划分台区供电区域,配电变压器设置在负荷中心,缩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B类区域250米、C类区域400米、D类区域500米考虑。三是合理选用低压出线回数及截面,应结合配变容量主干线按70/120/240mm2、分支线(巷线)按50/70/120mm2、入户线按16/25/35mm2三层级控制。四是推进表前线改造,结合台区改造推进表前线改造,对低压线径小、表后线过长等问题精准施策,避免不加甄别全台区全用户整体改造,农村区域进户线宜用截面为25/16mm2的铝线。电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综合采取优化电网结构、简化电压等级、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迂回线路,选择合适导线截面、变压器规格与容量,合理配备无功补偿装置等措施,减少交叉供电、迂回供电、无功远距离交换,降低电网损耗。每年根据需要组织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分析工作,并将计算分析结果作为编制配网规划、制定降损技术改造项目的重要参考。

3.2 技术降损

编制年度降损的技术措施和具体项目计划,分别纳入技改、大修等计划中安排实施。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结合目标网架,兼顾高损元件综合治理,推广应用节能变压器、节能导线、节能金具等节能绿色设备,把好设备入网关,尽量使用低损耗配电变压器,新建、改造配电台区,应选用S11及以上系列或非晶合金节能型变压器,县城电网、负荷较大的可采用S11系列或非晶合金变压器,对于短时过负荷严重,年平均负荷率不高的场所宜采用高过载变压器或可变容量变压器,加强降损改造。加强设备负荷管理、分析,定期开展低电压、重过载或轻载设备、三相负荷不平衡台区治理。开展无功专项技改,按照就地就近补偿的原则合理布局和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实现无功分层分区平衡。

3.3运行降损

结合年度运行方式和迎峰度夏运行方案编制工作,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合理制定经济运行和节能降损措施,并在实际调度运行中实施。加强无功运行管理,开展变压器功率因数合格率统计分析,充分利用无功补偿容量,提高受电端功率因数,合理调整电压水平,降低运行损耗,在优化无功功率分布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就近原则减少无功远距离传输,可通过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改变无功潮流分布的方式来提高负荷功率因数,减少有功损耗和电压损耗,从而可减少通过线路和变压器的无功功率,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送电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配网线损主要来源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供电企业应该重视降低线损的工作,对线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线损的下降,说明生产成本降低,更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提高,应加强规划设计、运行维护、计量管理和制度创新,从而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竹媚.试论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及技术措施[J]广东科技、2011

[2] 姜楠 . 配电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降损对策 [J]. 环球 市场,2017(24):97.

[3] 曹庆祥 . 配网线损原因分析及其降损措施 [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3) :22.

[4] 符娅娅 , 刘映兰 . 供电企业电费抄核收的管理创新对策分析 [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