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实践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实践培养

杨健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十中学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在突出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口语能力、学习能力成为构成英语教学的四大核心素养。思维品质因为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深刻性、广泛性、以及批判性,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很重要。本文是作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实践性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品质;实践培养;

一、引言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英语作为学生第二语言,其文化背景、思维逻辑、理解判断依据和我们的母语大相径庭,所以还沿用以往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学习肯定是事倍功半。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学习英语,首先要建立英语思维品质,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维个性和思考辨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必要性

从初中开始英语学习就不仅限于对语言表层的理解了,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态度,尝试分析文本的遣词造句特点,文章布局结构特点,教学过程中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创新性和批判性等,才能有效的推行课堂教学进度。其次,英语思维品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对跨文化学习语言有显著的效果。最后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思维能力发展程度不同,导致每个个体对学习对象的认知准确性和速度存在差异化,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有人接受快、准确率也高,也有人就比较接受能力差一些。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学生通过后天培养准确分析问题、学习解决问题方案,所以英语教学发展思维品质很有必要。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现状

英语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教育越来越普遍化。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教师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塑造。教师认识到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实用能力很重要,很多英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另一方面却忽视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导致学生们英语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如果不及时拓展作为第二语言系统的思维模式,学生现有的认知空间,不能及时理解消化新的知识体系,学习发展空间只会越变越窄。2、当前日常教学依然以教师教读、讲解为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能力无处施展,慢慢就适应了被动学习,这样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日常英语教学思维品质培养训练的策略

1、在日常的听说读写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英语教材突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需要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来实现。但因为日常教学课时有限,如果不注意训练的方式的融合性,学生在学习中就可能顾此失彼。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励学生踊跃思考积极发言,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依靠所学的知识,推导、判断事物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的思维形式。语言学习是感知、实践、分析、判断等综合体验的过程。所以寓思维训练在日常听说读写教学中,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性语言思维品质这对外语学习是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营造一些学习语言情景,用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英语氛围,把学生带入到语言环境当中。增加课堂中的互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课堂上英语互动,再加上课下学生自主性练习,学生就逐渐的适应用第二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当然,由于学生的掌握的词汇量以及语法表达能力有限,可能在开始时很困难,但教师一定不能放弃,遇到不会的词组或句式不要急于用汉语表达或翻译,鼓励学生思考用其他的表达形式代替,这样慢慢的学生就能尝试运用英语情景会话。其次,“写”是对吸收知识信息的反馈和提取。鼓励学生在课内外经常动笔头练习,每天坚持写几句话,日积月累,这些丰富的、多样化的文本通过学生吸收编创,就慢慢形成学生创新性语言的框架。

2、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维灵活性

有很多人认为培养学生思维思维灵敏性,需要针对性地组织一些英语课外活动。其实思维培养训练不在一时一事,可能有针对性的活动一时的效果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培养目标落实到每一次教学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能发现教学内容中的浅层信息,并且要认真思考,深挖其中的深层信息。仔细研读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内容多是选自学生实际生活,重交际,但其中每单元话题又相互渗透,并不孤立。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们举一反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理解教材内容。一篇经典范文可以先让学生泛读,初步体会;再精读,展开联想,通过联想,尝试用新学语言表达相应的需求,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谁表达的更准,想得更周全。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考能力

想象力是学生学习中思维创新的源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束缚,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语言材料的具体特点,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尝试找到答案,更好的激发学生产生更多创意和想法。

4、跨文化学习语言,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对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有质疑和估量,也是对新事物、新信息能主动去考证分析的过程。所以培养训练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智力成长、分析理解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

由此看出,首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教学如果还只是简单粗暴的进行知识搬运、传递,学生靠被动的接受完成教学,那么英语教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将大打折扣,在庞大的信息数据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坚持批判性分析选择,否则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将不知从何下手。

其次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求证的能力。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储备一定的知识,结合上下文了解具体的逻辑关系和前因后果,才能对文章中流露出的信息和观点提出有效质疑。求证推理阶段是批判性思维应用的重要阶段,引导学生充分打开思路,进行深层次的阅读理解,剥开现象看到本质。

五、注重细节教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准确性

错误的观点认为学英语主要靠死记硬背,无需动脑思考,这明显是错误的。所以学习方法和态度是决定思维能力的主要因素。其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准确性思维的前提。“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预习中发现问题,课堂上就能有的放矢,效率就会更高。科学的复习,则能巩固课堂知识,牢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提升学生思维准确性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英语的语感和单词的积累需要大量的读和说才能实现。多听多说虽然是英语学习中最简单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语言思维品质主要还是通过问答、交流、对话建立的,所以要准确的表达个人的思想,前提还是具备扎实的口语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教师要注意细节,这样就不会因为一些不恰当的引导或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影响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六、结语
  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培养训练思维品质的复杂、繁琐性,所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更多有效的方法。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训练学生掌握各类思维品质,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让学生适应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冀小婷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03).

[2] 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0(1):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