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

周文雯

西华大学 四川成都 610039

【摘要】2001年10月,蓝田股份财务造假引起一众哗然。其利用财务造假手段,在经营期间虚增了大量资产及高额利润。面对漏洞百出的财务报告,沈阳华伦会计师事务所竟给出了与实际不符的审计意见。现就蓝田股份的案情及审计人员的失职行为展开探讨,并就蓝田审计失败的原因与启示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  财务舞弊  舞弊三角理论


一、蓝田造假案情回顾

2010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文章,蓝田痴人说梦的鱼塘奇迹彻底破灭,引起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其财务造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虚增资产

其一,固定资产造假。资料显示,其规模增速过快,且严重超过业务的扩张速度。在1998-2000年间,蓝田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6.65%、274.85%及54.57%。截至2000年底,其固定资产账面数额已高达21.69亿,占总资产数值的76.4%。此外,企业在建工程的工期不断拖延,各项支出明显超出预算,并与固定资产的项目分类发生混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也过长,减少了每期累计折旧额的计提。

其二,蓝田股份在申请股票发行申报的材料中,对相关批复、批文及土地证进行了伪造,导致企业的无形资产虚增高达1100万元。

其三,在公司上市之前,于1995年12月间,蓝田伪造了三个银行存款账户的对账单,对银行存款进行了虚假记录,导致银行存款虚增2770万。

(二)虚增利润

其一,虚增收入。报表显示的农副水产品12.7亿元的收入具有明显造假嫌疑。仅凭正常喂养的鸭子,一年产蛋量竟高达300多只,每只鸭蛋平均净利高达0.4元;广告打得响,却不见周边消费的饮料年收入高达2个亿;每亩水面的鱼产值高达2、3万元。

其二,虚减成本费用。报表中,公司2000年对于野藕汁、野莲汁饮料的宣传广告费用支出不见踪迹。现金流量表中,观察“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这一栏,蓝田于2000年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为2256万元,假设公司有13000个职工,则人均月收入仅为144.5元;且2001年上半年职工人均工资额仅为185元。这显然不合逻辑。

二、蓝田股份财务舞弊的分析--基于舞弊三角理论

舞弊三角理论由史蒂文阿伯雷齐特( W.Steve Albrecht)提出,他认为,企业舞弊的产生是由压力(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和自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三要素组成。

三、对于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

(一)压力(pressure)

农业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压力来自于盈利。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有很强的周期性,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也会导致在供大于求时存货贬值,供小于求时促使企业想要急速扩张。所以,这些原因使企业难以维持较稳定的盈利水平。当面对较高的盈利压力,企业就会产生造假动机。

(二)机会(opportunity)

1、农业行业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首先是固定资产和存货不易盘点。对于农业类企业,如蓝田股份,对于其固定资产的盘点并非易事。公开材料显示,蓝田的固定资产投入主要“扔”进了太湖开发、洪湖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等工程,对于这些项目的投资额无法精确度量。除非动用卫星测试交由专家认定,但在时间经费有所限制的情况下,使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在所难免。这点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

其次是自然环境多变。农业类企业对于气候环境依赖性强,财务造假往往就将其大幅度的变动归咎为环境变化。农业类企业财务造假识别难度加大。

2、光环笼罩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农业类上市企业往往会得到政府的高度支持和补贴。头顶“中国农业第一股”光环的蓝田股份举起了“农业产业化的大旗”。一个企业的上市不仅仅能为自己筹措巨额资金, 而且能为地方政府增加税收,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政绩。所以就一系列造假行为来看,相关上市审批和监管部门可能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而放松了要求。

3、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谨慎未执行有效的实质性程序

首先是注册会计师对行业背景及风险缺乏认识。注册会计师对农业类企业缺乏基本了解,执行审计程序时未考虑行业的实际情况。按照蓝田股份公开的材料推算,正常喂养的鸭子竟然一年产蛋300多只,每亩水面的鱼产值将近3万元,非常不合理。但这却没有引起事务所的注意。

其次是注册会计师未执行有效的细节测试。以销售收入为例,蓝田股份进行了虚假销售,其注册了一大批由自己实际控制的关联公司,采用伪造合同、发票等手段虚构业务,虚假销售以增加收入。虽说手段隐蔽,但也反映了注册会计师对销售交易只看相关的凭证票据,没有做出有效的细节测试。

最后是注册会计师未全面执行分析性程序。如果能够注意到蓝田股份2000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8个亿,而应收账款只有857万元,甚至不足销售收入的0.5%,就能发现端倪。无论水产品还是饮料的销售都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个消费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必须要由代理商代理,而应收账款如此低意味着18亿元的收入主要靠现金交易完成,这几乎不可能。况且蓝田股份的应收账款回收期明显低于行业均值,但水产品收入却异常高于渔业均值,而短期偿债能力又处同业最低,若进行实质性分析程序就能较容易地发现舞弊。

(三)自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蓝田股份关乎民生问题也成为其财务舞弊自我合理化的借口,有国家政策扶持与当地政府保驾护航,企业认为其行为利国利民,能解决大批农民的就业问题,所以不论采取何种手段都要持续经营下去。另外,很多企业认为自己的舞弊行为仅仅是暂时的,相信未来有足够的能力来弥补现在的资金短缺问题。

三、案例启示

(一)审计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并保持职业谨慎。审计人员需对审计风险进行合理判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防范不利因素,解决利益冲突,保持独立性,提高审计的客观可靠,尽可能地避免对重要事项审计的遗漏及审计结论的错误。另外,会计师事务所应不断地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促使审计人员道德水准与执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接受审计申请时保持谨慎性

谨慎选择审计客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失败的概率。注册会计师需保持严谨,对客户的信誉、经营状况等进行全方位了解,评估其造假的可能。针对有造假嫌疑的企业,要抵制并予以拒绝,坚守审计原则。

(三)加大对审计业务的监督与惩罚力度

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审计工作的监督,改革监督方式,创新监管思路,利用三级审核、事务所内部、社会及舆论等监督渠道。加大惩罚力度,提高审计过失的风险成本,降低审计人员舞弊的可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


参考文献

[1] 胡海川,张心灵,范文娟.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13(12).

[2] 伍中信,陈玲琳.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对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J].财会月刊,2015(15).

[3]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风险识别与控制一基于GONE理论的多案例分析[J].田冠军姚楠.财会通讯.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