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有效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有效设计研究

刘祖安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惠华中学  362804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发展,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初中数学校本作业不仅是简单地做题刷题,而是要让学生在校本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整合与重构。

关键词:初中数学;校本作业;有效设计

引言

在以往数学教学中,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很高,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学生在做作业时表现出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所以,要想有效地改善数学的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确保他们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

1校本作业的定义及作用

校本作业是学校教师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留下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所需要的作业,让校本作业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学校的校本作业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教师应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化,明白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编写适合学生的作业。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设置校本作业,一是能够为丰富作业的和内容。在长时期的数学课程学习活动中,在作业方面已经成为一定的模式,学生在完成作业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疲惫心理。这样学生所能够达到学习效果必然也会受到影响。而通过校本作业的方式,能够给到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多元化,从而能够更加自如地投入课程知识的学习工作中,由此推动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实现学生学习能力上的提升。二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角度来看,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天生爱玩,对作业没有明确定位,更不用说主动、积极完成作业。但是作业毕竟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而通过校本作业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这一方面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中,以此推动学生学习的发展,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完整的知识结构。

2当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2.1作业的布置以老师为主体,作业设计模式单一

新课标的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学模式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来实行,学生在这种氛围下都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去完成所以作业。所以作业完成率不高、质量差、书写潦草的状况频频发生,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布置作业,根本谈不上因人制宜了。学生没有主体权利,只能遵循老师要求完成作业,而作业大多乏味单调,大量重复性的训练,毫无创造性可言,学生只能被迫接受老师“一刀切”的作业布置,老师掌控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节奏,学生的个人特点被压制,学习兴趣低落,只能在题海中迷失。

2.2作业设计忽视学生个体层次差异

传统的教学中布置作业都是参照以往的固定模式,固定的知识点、固定的题型一股脑抛给所有学生,而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的接受力必然是不同的,这种作业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相同的题目对于接收能力的好的同学很容易,基础差的同学又觉得难度大,长期这样下来,他们的数学能力都会得不到发展。

2.3作业设计的应用性差,形式单一枯燥

作业的根本目的是贴合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有一个巩固提高,但目前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不仅忽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在作业内容上也是延续以往的状态:“繁、难、偏、旧”脱离实际,一味地注重理论知识地片面重复,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填鸭。作业只能写在纸上拿不到手上更用不到身上,知识自然无法掌握牢靠。

3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

3.1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培养教师相关能力

首先,学校要积极构建完善的数学校本作业设计评价体系,并邀请相关专家对本校教师的校本作业设计情况进行评估,以此让数学教师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身在校本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进行反思,以提高自身的作业设计能力,使自己设计出的数学校本作业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其次,数学教师要在学校的号召下,积极参与到校本作业设计活动中来,并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更多的交互,与互联网上的专家进行探讨,学习经典的数学校本作业设计案例,思考自身在实际作业设计中的不足,以此获得间接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校本作业设计能力。最后,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正确理解“双减”理念与校本作业设计的关系,将“提质增效”作为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自主进行校本作业设计研究,积极参与相关的数学调研活动,以确保自身的学术素养处于理想状态,并对此方面的问题有着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

3.2加强教师作业设计培训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师作业设计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初中数学教师教材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的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是对初中数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进行培养.作业设计方案必须与教材相互对照,若学校采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则必须按照校本课程中的知识点体系设计作业内容.以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教师必须对人教版教材中的练习章节进行整合,将符合初中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原则的习题整合为作业,而其他内容直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即可,“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了解作业设计原则,确保校本课程作业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巩固性、拓展性、理论性、实践性、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个性化特点.但是教师不可能通过一个习题型作业或者实践型作业使作业内容同时具备以上特点,因此教师需要保证多个作业内容能够对以上作业设计目标全覆盖,“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方法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元素,然后将其融入作业设计方案中,使校本课程作业设计方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章节中,对练习十六第二题中的视图方向习题进行改编,将图中的电池替换成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即可充分激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

3.3优化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校本作业的有效性决定了学生数学校本作业参与的积极性,也决定了“双减”在数学教学中的落实情况。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教师要从改变校本作业形式入手,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发挥出数学校本作业的应有效用。在进行数学校本作业设计时,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加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元素,从而使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感受与作业关联起来,以确保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心态融入校本作业的完成活动中去,使校本作业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数学教师可以设计调查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撰写数学日记,并依靠这些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这样的数学校本作业设计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和交互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促使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心态完成作业,这对锻炼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合作素养都有很大帮助。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业是能够最迅速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适应程度的反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多方面考虑,针对实际情况对初中数学的设计做出重新的规划,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实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趣味性、有效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初中数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蔡丽媛“.双减”政策下基于教材资源的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33).

[2]陈菊香.减负提质背景下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22(12).

[3]林宜正.试分析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J].考试周刊,2016(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