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发电项目用地风险构成及治理机制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我国新能源发电项目用地风险构成及治理机制探析

赵翔飞

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 陕西省 西安市718600

摘要:在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峻的情况下,电力行业在发展中需要加强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开发和利用,配合科学的储能技术来满足社会发展对能源的现实需求,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用储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新能源的合理调节,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应用

引言

“双碳”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庄严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为了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降低化石能源的发电比重,必须长期严控碳的总排放量,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1新能源的含义

在新能源的概念下,可以将其定义为:新能源是指具有一定能量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能源。我国的传统化石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煤的储量占总储量的70%左右,而这些矿物都是不可再生的。而可再生的煤量约占总产量的60%以上,约占全国总产煤量的5%~10%。由于燃烧时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NOx,CH4),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开发新型的洁净高效的可替代的清洁环保的电力系统,减少对常规电源的依赖性,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重要任务。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主要使用的都是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而这些都是电能,它们都不能被替代,所以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其他的领域一光伏发电。风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丰富的可用能源,它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导致了它的开发利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要想使风力发电的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就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2我国新能源发电项目用地风险构成

2.1 土地风险分布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城镇国家土地使用权转让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国家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因搬迁、取消、破产或其他原因停止使用土地的,城乡人民政府应当对土地进行无偿补偿。因此,通过分配获得的土地面临国家无偿归还的风险。同时,土地使用权人将土地出租给国外的,应当向地方市、县人民政府补缴土地使用权,或者以出租收益补偿土地使用权。根据这一要求,额外转让土地的义务主体是出租人,但如果在租赁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这些费用在实际发生后,出租人可以将其转让给租赁企业开发和建设新能源项目。

2.2 土地流失的风险

未经批准的初步建设,是指新能源项目的建设或投产未依法取得或者未依法取得充分的土地使用许可,未签订有偿使用国有土地合同或者未取得国有土地分配决定的情形。在实践中,新能源项目建设未经审批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前期工作不深入,土地利用坐标经常调整,影响审批进程;二、土地利用审批过程漫长,审批时间与项目审批/登记要求不一致;第三,地方政府对项目尽快启动的要求与土地使用审批程序之间存在矛盾。

2.3 土地流离失所的风险

在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下,土地流动受到边界模糊和农民权利不稳定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土地非法流动的风险。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低补偿和高让步之间的对比。为了获得高额的土地补偿,一些农民冒着失去耕地的风险,将土地转移到中央集体经济组织。在与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转让合同时,项目开发者往往无视或未能依法获得农民的事先书面同意,从而导致对违反农民承包经营权的行为承担责任。这种规定导致流通合同因违反程序而被取消。

3我国新能源发电项目用地风险治理机制

3.1重视新能源发电的科学发展

要想实现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推广,就要做到加强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国家都开始大力开展对太阳能的开发与应用,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都相继制定了相关的计划与政策,来推动太阳能的发展和应用。而我国的电工行业也积极地进行规划,努力推进“绿色电网”的实施工作。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国情,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还很欠缺,所以应该加快建立健全的电工市场体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来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

3.2积极研究吸纳新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性能

由于部分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对电力系统的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新技术进行吸收。从整体上看,既要调整电网的不确定性,又要增强电网的可靠性;二是要强化对设备的监测与防护。随着功率电子设备价格的不断提升,新的可再生能源如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越来越普及。这种设备能有效地改善风能利用率,通过励磁调节发电功率,取消补偿电容,向电网输送无功,并网冲击较小,发电功率可控制,无功功率的增加,对电网无功输送能力的改善,有利于电网的稳定,增加风力发电的容许容量。

3.3加强储能控制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能导致能量转换不良、能量浪费或电力系统不稳定,这充分说明了储能技术应用效果不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要注意储能技术的配置,同时,还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建立一个合理可行的最优控制指标体系。以往的工作经验表明,蓄能系统异常放电的概率很高。如果发生异常放电,将导致能量浪费。因此,从业人员应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建立与储能系统有效连接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分类、数据分析和数据传输到控制系统,利用实时传感器,不仅可以首次检测到储能系统的异常状态。同时,还可以检测到储能系统的异常状态。指导员工处理异常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和实施方案,对储能系统进行目标分配,优化系统,确保系统长期正常运行。

3.4科学合理研究规划可再生能源接入容量

确定电力网容量的关键技术是电力网的负荷水平、电力结构与备用容量、电能质量控制指标以及系统稳定性的制约。通过对上述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使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得到更合理的选择。电网调度组织要积极参加电网和新能源的建设,使电网结构合理优化,实现可再生能源和电网的协同、大容量和小功率的协调发展,为电网的正常运营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3.5合理借助化学储能技术辅助工作

在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供电质量,必须使用各种储能装置。化学储能技术是一种理想的运动状态,其反应速度比其他储能技术快。为了保证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必须合理利用蓄电池的正负效应,使蓄电池更加方便。为了保证上述工作的质量和电池的使用符合转换标准,有必要对电池的类型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蓄电池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目标蓄电池的辅助电源,可以有效地应用化学储能技术。

结束语

总之,在新能源电力系统发展中,储能技术的应用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储能技术的研究,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实现对电力系统中过剩电能的高效储存,为调峰、故障应对等提供良好支撑。合理应用储能技术,可以保障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可以在满足社会用电需求的同时,迎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实现资源、经济和社会的相互协调。

参考文献

[1]刘继瀛,陈世香,何芳艳,朱胜姣.我国新能源发电项目用地风险构成及治理机制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22,(08):22-29.

[2]鄂晓明.新能源发电项目用地法律风险及政策建议[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13):80-81.

[3]王汉.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工程建设与控制策略[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08):86-87.

[4]王飘飘.新能源发电项目工程建设及其控制策略[J].科技资讯,2021,19(21):37-38+41.

[5]李腾.新能源发电项目资产证券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