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融入美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传统手工艺融入美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刘翱翔,鲁晓奕

成都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16

【摘要】以非遗文化的传承、传统工艺的振兴为基础,探寻传统工艺与高校美育相结合的手段包括:探寻传统工艺中可促进美育的资源,掌握审美的教育目的,及高校的教学优势,从育人的目标、内容及方式三方面建立完整的美育体系。根据体系深入分析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利用其精神、资源及主题来促进高校建设,同时加强设立审美品性的标准、探寻工艺技术的内涵、选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利用研究结果搭建合理完善的路径,以高校平台助力工艺的创新、借助传统工艺提升高校美育教学,为搭建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美育教学;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以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推广为切入点,以地方高校为新载体,用创新的思维进行美育的有效开展,寻找传统工艺与高校的美育体系间全新的融合途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及生产生活中,利用工艺项目让青年学生完整认识传统工艺文化及美学思想,学会在生活中对美的发现、了解及运用。

一、传统手工艺融入美育教学中的实践目标

(一)美学观点与心性涵养

传统工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利用实践项目将其结合到高校美育课程中,发挥其自身的劳动育人功能。首先,高校要充分探寻传统艺术资源,创建助力学生在审美方面增加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能力等的特色课程,并主动遵循中华传统文化及美学为前提,实现对美的常态化观察及体验,贯彻用美的思想开展教育及和谐共处。其次,高校美育应注重品德、才学、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素质发展,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美育的施行力度与传统的探寻深度,是促进新时代高校学生在美劳智德体多方位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是提升其人文素养及精神品质的重要手段。

(二)匠人品质与创新探索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作出了重要指示:专业人士及大国工匠能够为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持续提供人才资源,各级地方政府要从普通劳动者中培养信念、树立劳模、弘扬文化。新时代背景下,匠人在日常职业生活中的工作态度为高效、创新、敬业、专注,其价值趋向的具体体现为造物理想,在目前社会中凸显其独特气质及传统工艺的内涵。高校的美育教学,在实际课程训练中重点从劳动中培养学生素质,追求具有循规蹈矩、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求实创新等职业精神的新时代传统技艺传承人,带领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传统艺人的专业技术水准与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三)文明信仰与国家使命

传统手工艺是在某个区域内人民群众通过长时间的劳动积累,沉淀下来的文化形式及符号,具有鲜明的地域及民族特色,包含地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了国家代表性的精神财富。高校促进学生传承乡村朴素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技艺,有助于学生开拓文化视野、树立文化自信。另外,将推崇传统艺术的审美教育与爱国教育正确结合,在美育教育中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民族情怀、培养道德情操,有助于学生在如今多元化价值体系的冲突下,免受腐朽糟粕的文化思想及霸权主义意识的侵害,让学生有能力辨别优秀文化,增强对国家及社会的责任使命意识。

二、传统手工艺融入美育教学中的实践内容

(一)技艺之美

技艺是由手工业者通过长久的劳动实践不断进行探索、归纳出来的,是器物构成的核心要素。技艺的祖辈工匠赋予传统工艺的永久创造活力,工匠在对自身的主观意识进行全面挖掘并施展,取材自然、因材施技、不断改进、精益求精,利用普通的双手创造出精美的工艺品,保留了珍贵的技艺经验。

(二)材料之美

我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物尽其用的思想。这在材料的处理工艺中有极致的体现,手工艺人进行自然材料如木、草、竹、石等的雕、磨、刻、绘等工艺处理,尊重物料本身的形神特征,同时又符合实际的功能需求。

(三)形式之美

形式集合众多自然要素,利用特定的构造在造型、纹饰及色彩等方面对外观的特征进行体现,形式是利用均衡协调、肌理质感、层次分明等来展现美感,要符合造物与审美的规律特征,传统手工艺在功能、形态及寓意方面很有讲究,要用艺术的美感来展现实用、美观和吉祥的外在体现。

(四)社会之美

传统手工艺的真材实料、精湛技艺、唯美造型、本真质朴,以及其创作精神和悠久历史,使其成为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传统手工艺起源于民间又回馈于人民,长期处于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共生关系中,以其技术立足于民间,从手工业者利益出发,倾听人民的意愿,融入社会人民的生活。

从以上美育内容中发现,高校的美育教学重点有以下方面,一是传统手工艺理论与实践,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其工艺技法,在活学活用的基础上,以目前的审美观念及创新技术为基础,开展设计创作;二是在国家振兴传统工艺的的形势下,让学生积极地探索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以及未来可能的创新方向。

三、传统手工艺融入美育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认知与实操并行

教师的教学及训练,能促进学生广泛的了解美学知识、并掌握专业的手工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不可将美育与普通的文体活动同等对待,要重视其蕴含的思想及审美教育意义,在教育的理念、方法及教材编写等方面正确地规划并调控,及时整合及更新资源、升级科技创新及社会服务,要突出其时代、地域、思想高度及执行可能等各方面的特性。

(二)专修与选修互补

高校在规划课程体系时,要注重传统工艺传承及美育的实施,专修的基础启蒙课程及选修的拓展课程要同时开展。高校美育工作要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的办学方向,获得树立思想、美化心灵的成效。高校在专修与选修课程的师资队伍方面,不但要重视理论研讨及教育培训,还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教师在具备知识的同时又怀揣实践技能,成为高水准的美育工作者。

(三)内部与外部关联

地方高校呈现出的文化内涵与当地的文化风格通常是相符的,校内外的教学应相辅相成,将校内传统工艺的美育教学结合校外的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扩大影响力,让更多团体及个人进行参与。

结语

本文结合高校的有利办学条件及新时代的美育教学思想,从传统手工艺渗透到美育教学实践的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挖掘传统手工艺与高校教学相结合途径,探讨高校美育对传统工艺及学生的意义,如今教育倡导技艺教学及工艺美学,传统工艺文化内涵及匠人精神等对学生的技术及创作才能的影响,促进审美及道德境界的提升,真正实现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赫德,殷福军.传统手工艺融入高校美育教学体系之路径探索[J].语文学刊,2022,42(04):107-111.

[2]张哲.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高校美育教学中的价值研究[J].艺术评鉴,2022(10):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