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智能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

张家熙,文欣平,杨呈春蕾

(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辽宁丹东118003)

摘要:简述人工智能和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分析人工智能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推动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视觉传达设计;人工智能

引言: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学科也产生了很大程度影响,为能有效提升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就需要从新的视角审视,丰富学科内容,转变发展观念。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看待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借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精髓内容,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当中,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科发展质量。文章先对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以及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态势简要阐述,接着对视觉传达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间的关系展开分析,然后对文化创意产业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的影响以及协同发展的策略详细探究,通过新的视角来看待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科发展质量。

一、简述相关概念

1.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融入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以大数据为基础支持的计算机系统,在系统功能上超过了以往的类似的技术手段,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等性能十分出色;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有着其他类似科学技术所没有的优势特点,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实现人工智能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运行逻辑完全自主,和人类大脑相似,可以进行自主分析和思考,拥有相应的逻辑思维,在数据处理方面与人类相似,可以通过分析、整理以及整合数据得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特征,在数据运行效率和准确度方面,人工智能是人工无法比拟的;而且可以将每次的学习成果进行自动保存,在再次接收到同类数据信息时可以直接识破,并根据相应的系统功能形成全新的逻辑给出决策建议。由于所利用的大数据支撑不同,人工智能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在不同的领域所结合的人工智能方式不同,这也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进步需要探究的问题。

1.2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一定的艺术表达形式为观看者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通过观看一定的图画了解设计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和思想感情。视觉传达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通过一定的画面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设计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早期的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通过平面设计来表达,绘画是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平面设计给当时的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思想启发。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要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视觉传达设计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出现了更多的表现形式,除了传统的平面设计还出现了诸如雕塑、景观等立体传达形式。互联网的出现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审美多元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的平面设计和二维、三维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当下人们正在追求四维艺术,如何充分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将人工智能与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革新传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是当下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优化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过程,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从而达到最佳发展目标。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比较迅速,市场增加了创意人才需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高端原创人才以及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政府方面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这就加快了文化创意传播。新的发展形势下,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创新需求增大,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角度进行优化设计发展方案,有助于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二、文化创意产业背景和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态势

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市场发展中消费升级和全面文化意识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经济以及社会和政策等诸多方面,都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政策方面,有着良好政策环境为支持,文创政策以及文创跨界和文创产业等发展速度快,文化创意政策营造了良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而在经济方面的支持,主要是平稳增长的经济态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保持着迅速发展,大大增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多方面因素促成,在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势。文化创意产业在当前发展比较迅速,各类创意人才需求在增加,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人才缺乏的现状。而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也和文化创意产业有着紧密联系,从现阶段发展态势来看,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和其他学科日益交叉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受到的关注比较多。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广度在扩大。视觉传达设计和其他学科联系更为紧密,呈现出互融发展态势,从高校学科平台搭建的情况发现,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也被重视起来,这为培养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贞.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2):58-61.

[2]葛露.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J].美术教育研究,2022(08):49-51.

[3]黄璜,何培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思路探索——以基础模块化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2(08):148-149.

[4]谢梅玲.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2022(08):54-56.

[5]谭玉琳,于亚伟.乡村振兴涉农品牌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22,44(08):54-56.

[6]王邻霖.注重创新能力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22(12):157-160.

[7]邬星波.视觉传达技术的舰船图像三维重构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22,44(08):161-164.

[8]金艳.融合环保理念的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策略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2(04):130-132.

[9]杨佳宁.浅谈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中的表现形式[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2,2(07):39-4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家熙,男,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第二作者:文欣平,男,籍贯: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第三作者:杨呈春蕾,女,籍贯:四川省射洪市,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