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借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借鉴

陈琦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水利局617200

摘要:伴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文自然环境成为重点。以某省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建设为例,浅析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水系生态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原则和主要治理措施,以加快农村地区现代化水系连通的构建,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营造人水和谐共融的生态环境,为人与自然建立一条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鉴于此,本文结合某乡村建设试点,分析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做法与经验借鉴。

关键词:水系连通;水美乡村建设;主要做法;经验借鉴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我国正在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建设的脚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越发注重城市化水平提高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城市化水平提高为城市带来的连锁影响。水资源作为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上升到战略的地位,为此我们对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进程加速为城市水系形态以及水系连通带来的影响问题更加重视,并在不断思考、反思。

1“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做法

1.1“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十六字”治水方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我国于2021年在30个省区市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每个省区市点县控制数为1个,试点期为2年。

1.2“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建设原则

某地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按: “一垸、两循环、三主流、六节点”进行规划布局:水系连通原则则为在工程区现有河、湖、渠系、涵闸、泵站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原有设施连通水系,做到水网互通。在水系连通的基础上布局“一园两地三带”的人文景观节点:彰显当地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维护水环境水生态安全的人水和谐环境,建设水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1.2.1以人为本、保障民生

以“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加快补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完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着力解决“水环境恶化、水生态功能衰减”等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努力营造安全生态的农村河湖环境。

1.2.2遵循自然,连通河湖

遵循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牢固树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并重、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践行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把解决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充分发挥河湖的各项生态功能放在首要位置必须保持自然的完整性和多样性,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创造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充分尊重地域特性对于展现农村风貌有极其重要作用。

1.2.3传承文脉,乐水宜居

景观规划设计凸出本地的文化资源,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名人典故等,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开发利用,精心配套亲水乐水便民工程,叠加岸线生态治理,创造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水岸空间,遵循村庄中现有的池塘、山坡以及植被状况,因地制宜的设计人工景观,尽量保持村镇原有肌理,锦上添花。

2水系生态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解放以来六十余年的水利建设,虽然建成了大批水利工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老化日渐显现,垸内湖泊、沟渠淤积严重,水质污染日益恶化。

一是河湖渠塘淤塞萎缩较为普遍,连通不畅,由于河湖连通性和动力条件较差,部分河流或湖泊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水体自净能力较低,河道内杂草丛生,枯枝败叶直接在水体中不断腐蚀殆尽,造成河道淤积,影响了河道的书循环畅通。

二是侵占水域岸线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围湖造田、围湖造塘、岸边违章建设等问题时有发生,对河湖的侵占不断加剧,导致水域面积不断萎缩,水域陆域比不断减小。为实现重要岸线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应尽快清除水域岸线违反侵占现象,加强岸线保护。

三是河湖水污染严重,河湖水体作为农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其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周边村民的用水安全。由于农村水体面积小,水环境承载能力弱,在周边农田径流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染等大量污染负荷进入水体的情况下,导致水体不断恶化。

四是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不足,区域内主要由堤垸组成,其水系无法持续与资水、甘溪港、洞庭湖保持连通,只能通过闸站引水补充区内生态流量,无法保证长期稳定的生态基流。河湖水体流动性整体较差,对整体水生态构成严重威胁。河流水生物物种单一,水生态系统的循环链无法实现,难以保证健康的河湖生态系统。

3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经验借鉴

主要采取水系连通、清淤疏浚、护岸护坡整治、人文景观建设等措施,建设一个春有花、夏有景、秋有果、冬有绿的美丽乡镇,一个积聚人气和灵气,山青、水秀、景美、人和的资阳生态环境治理展示性河湖。

3.1河湖水系连通

充分考虑本地水系的基本情况,通过引进外河水源,连接水渠和闸控工程将垸内湖泊和哑河水网连通,利用水头差形成连续动态水网水体,遵循区域水系自然分布,优化水系补给格局。

3.2清淤疏浚

因为某地水系丰富,水域面积广阔,作为洞庭湖蓄洪垸,前期已经过了一系列工程投资建设,通过此前的资金投入与建设,项目区内并无明显阻水建筑物,但是河道中有多处阻水废弃物及阻水杂草,使得行洪不畅。垸内属于平原河网地区河道,周边人口密集,阻水垃圾随处可见;河湖中的阻水废弃物及杂草阻滞水流,严重影响河道行洪排涝,加速河道淤积,加剧水环境恶化。此次对整治河渠内阻水废弃物及阻水杂草进行清理。根据河道河道整治工程总体布局,结合河道整治线确定疏挖范围。

3.3护岸护坡工程

项目区对垮塌、当冲且坡比较陡的堤段,采取防护措施。护岸工程采取以生态护坡为主的护坡形式,生态护坡护岸是“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的系统工程,并能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理念,对于垮塌、当冲且坡比较陡以外的其他堤段采用连锁式植草砖护坡,对于新开渠道采用连锁式植草砖护坡,渠底20㎝厚C20砼护底。

结束语:

概而言之,“水美乡村”创建工作是我国相关部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对构建符合水生态文明要求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全国多地在开展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取得较好成果,值得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廖强,员明,胡惠方.南方低山丘陵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经验与思考[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3,No.232(02):1-4+22.

[2]沈延梅,刘力永,沈月梅等.焕发古河生机促进乡村振兴——鹿泉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回顾[J].河北水利,2022,No.330(08):11-12.

[3]林君,谢锦霞,叶国平.衢州市柯城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方案思考[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2,No.226(08):22-24+63.

[4]张继松,敖跃飞,倪闽.江西省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实施方案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水利科技,2022,48(03):211-213+217.

[5]侯杏.浏阳市永安镇水系连通工程引领水美乡村设计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22,No.239(03):43-45.

[6]陈敏芬,郑秀倩,吴桢等.梅城水系连通治理试点项目在水美乡村建设中的实践与探索[J].水利发展研究,2022,22(0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