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电机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于瑞锋,刘佳佳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471000

摘要:深入挖掘与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密切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采用教师重点知识讲授、拓展知识和通识知识线上平台自学、思政元素视频播放、疑难知识小组讨论、项目化实验验证和团体企业见习等教学手段,探索并实践了课程思政对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起到的积极作用,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中发挥了协同育人作用,担负起教育教学责任。

关键词:育人元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效应

高校教师组织专业课程实施过程时,积极探索课程单元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贯穿到日常教学,在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将工匠精神、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素养、时代精神、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到课程之中,与思政课程一起,构筑全员育人格局,充分利用好课堂,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培养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在2019年普通高校增补版专科专业的目录中,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是装备制造大类等4个大类,机电设备类等10个大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26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报告,仅装备制造大类的在校生已超过100万。

本研究以我校2018级机械类、机电类学生为研究对象,课程单元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史、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及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探索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到教学中去,探索课程育人写同行同向,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一、专业课教师肩负思政教育教学的使命

学生从入学到在校学习再到实习就业全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用人单位、政府等影响,需要高校的全体教职工参与到育人中来,优质的高校师资队伍在“三全育人”中,发挥不同的铸魂育人作用。

具有丰富知识和精湛业务能力的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任务,是先进理论知识传播、应用的主渠道,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深入挖掘每门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即是专业教师知识转化能力的要求,又是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守好课堂这段渠,种好专业领域责任田,发挥协同效应的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党团干部、自媒体教育工作者及专业课教师等五支教育教学力量共同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担负起“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神圣使命,全员育人不能没有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是将“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技术”两门课程合并而成,充分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将思想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即是深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又是提高教师知识转化能力的必然路径。

二、课程分析

1.课程定位

电气控制与PLC控制器技术,是两门专业技术课部分内容融合贯通的一门综合性、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是机电类专业、电气类专业、自动化类专业、数控类专业、机械类专业、光电类专业及其他相关类专业的重要主干课之一。

2.课程宗旨

坚持育人导向,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学生能熟悉掌握常用低压、电气线路的绘制与分析、常用车床控制线路分析与检修、在系统编程设计方法;理论知识采用线下集中讲授、小组讨论,线上任务点驱动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采用教师示范、小组验证、企业观摩的形式进行,项目围绕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进行设置,锻炼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3.教学理念

“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为此课程培养目标定位是“立足实践”,专业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准则。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落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贯穿于授课全过程中,引导学生终生坚持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使之成为政治思想坚定、专业技术精湛、职业素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课程特点

该课程是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发展产生的学科,广泛应用到企业自动化生产线,课程实用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过程中,采用的授课方式可以先讲解理论知识再集中技能实践验证的方式,也可以边讲解边训练的方式,还可以自主学习、答疑、集训、讲解的方式进行,讲授方式灵活多样。选择知识点和项目案例与生产一线相结合。

5.课程实施

基础课程电路和编程两门课程完成后安排课程,总课时72学时,每周4学时,理论课安排20学时,实验课安排40学时,自动化生产线见习安排12学时。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占30%、实训操作占60%和企业鉴定占10%等三方汇总计算获得。

6.课程目标

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熟悉电气控制技术相关国家标准和工艺规范,掌握相关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操作和管理能力,从事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设计及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三、课程思政要素的融入和实践

1.挖掘育人元素。育人元素主要从中国共产党党史、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挖掘。中国共产党党史中抗战时期延安的工业发展,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技术人员的艰苦奋斗和先进的组织形式;从建国初期的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时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尽快实现工业化,发展是硬道理,再到2019年中国成为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国家。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自动控制相关的科学家、成语故事,如被誉为“绝世巧思”的魏晋时期的马钧,发明了新式织绫机、龙骨水车和“水战百戏”,体现了刻苦钻研,用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成语“能工巧匠”“独具匠心”“精益求精”等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告诉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三线一平台采取“教师示范、学生实操”以及“分组实施、自我管理”的学习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完成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实施效果采取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

合的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3.实施成果。挖掘育人元素的教学内容研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了三位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以任务驱动、小组讨论、项目实施、社会实践等模块,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示范、同辈协助、个人践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体会和思考

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的认识和知识转化能力,不能生搬硬套。需要结合时事,适当增加时代元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造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反转课堂。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自媒体等新技术,适应当前形势下学生的学习习惯。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一是解决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全面提升的问题;二是解决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行同向;三是解决专业技能知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融入问题;四是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的问题;五是建立专业教师课程育人主体作用发挥有效机制建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辉辉,刘喜梅,李静,杨燕.课程思政融入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建设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5):108-109+119.DOI:10.13492/j.cnki.cmee.2022.15.019.

[2]安国庆,孙会琴,闫彩红,薛智宏,马世博.基于电机设计类课程问题导向的思政元素教学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2(32):5-8.

[3]冯文颖.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2(27):35-37.

[4]张桂荣,苏慧平.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以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20):38-40.

[5]杨富昭,张丹,杨雅涵,李晶.“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为例[J].装备制造技术,2022(03):237-239.

[6]雷睿,范婕,张情.《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探索[J].大陆桥视野,2021(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