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王攀

保定市徐水区东史端镇西史端小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摘要: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通常非常单调乏味,但它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相关知识有基本的了解,然后通过实际运用、深入思考等方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知识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开展策略

引言

概念是人们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小学数学里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元素,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对学生概念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首要条件。

一、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一)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是数学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而数学概念教学又是这一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起点。只有通过优质高效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让学生真正准确地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才能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进一步进行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效果,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二)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以数学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数学知识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而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具象思维习惯让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对数学概念教学,可以通过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数学思维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通过对现实事物的分析和提炼,而进行的概括性总结。通过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习惯,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总结,探索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数学概念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概念教学脱离现实

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二)孤立地教学概念

很多教师在教学概念的时候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这虽然是课时设置的需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掌握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一定的体系,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

(三)数学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反复过程。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对概念理解似是而非,不够全面。如学生经常将“除”和“除以”、“整除”和“除尽”等概念混淆。

三、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例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笔者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笔者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笔者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笔者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笔者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pide;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因此,笔者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

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三)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

例如,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又如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7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7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概念掌握的牢固程度,对学生进行知识概念的体系化教学,在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拓展,既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自主的探索和挖掘,掌握和学会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周佩青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J].科技资讯,2015,(7),42-43。

[2]谢福恒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探讨[J].教研探索,2015,(17),36-37。

[3]曾岱仪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引入的基本策略[J].教育导刊,2014,(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