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

程峰

阿荣旗三号店林场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 162750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林业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林地的数量正在逐年上涨,覆盖面积明显扩大,促使了林业生态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通过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一方面能够切实提高林业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维持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污染环境做出有效的改善,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丰富的林业资源。林业造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工作人员能够掌握现代化的造林技术,确保人工造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在此基础上应该注重做好林业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构建完善的防护措施,保证林地资源能够得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林业保护措施

引言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的持续实施,生态建设和林业资源保护逐渐深入人心,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1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

1.1精细整地

在造林绿化前期,应对造林地域进行勘察,做好土壤质量、地形地貌、环境湿度等特点,遵循各项基本原则进行造林绿化工作。种植前应进行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半年左右的春秋季节进行,通过整地可实现对土壤的改善,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体本身结构,调节其中水分含量,发挥蓄水作用,从而提高树木成活率。整地一般会运用全面整地、条状整地、块状整地等方式,应彻底清除地面杂草与枯枝,挖掘宽度70cm左右、深度35cm左右的定植沟,在内部合理设计树木株距,有利于改善造林地区的土体结构,提升幼苗生长,还可以起到良好的蓄水功能,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减轻盐碱成分对树木的危害,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1.2种子选择以及处理

在苗木育苗之前,相关技术人员在选择育苗种子或扦插枝条时,需要严格控制种子及扦插枝条的来源,确保其优质、健康、无带病虫害性。通常来说,优质种子及扦插枝条的来源与母株之间有直接的联系,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在收集种子及扦插枝条时,需要关注其母株的长势,确保母株的长势健壮、无带病虫害性,随后再考虑所收集的种子及扦插枝条的质量问题。在挑选种子及扦插枝条时期,需要将外表带病虫害、机械损伤等不良个体进行剔除,从根源上保证育苗的高效性。挑选出适宜的种子及扦插枝条之后,将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从而确保苗木播种、扦插后的成活率水平。

1.3苗期管理

苗木在完成阶段种植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极易出现抵抗力差的现象。这就应从林业工程综合管控角度出发开展有效苗期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管理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在苗木培育过程中也需要根据苗木实际生长状况利用适当措施做好有效防护工作。例如,通过设置障碍物维持苗木生长的稳定性,避免苗木培育生长过程中出现倒伏现象。在整个过程中也需要应用除草剂实施杂草清除工作,避免苗木培育生长过程中受到杂草的影响。一般来说,在苗期初期可以1个月除草1次,在苗木生长到一定状态后就可以视情况开展除草工作,彰显出苗期管理技术和除草技术在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中的作用。

1.4苗木叶面施肥

在林业苗木浸种过程中,通过制作营养液能够让种子吸收更多的养分,促进种子的萌芽的生长,能够为不同环境林木提供充足养分,确保光合作用能够顺利形成。在具体应用期间,还要针对叶面进行喷洒施肥。如果幼苗还处于嫩叶时期,就要将营养液的比例控制在标准范围内。通常情况下,树木在生长期间只需要进行四次叶面喷洒施肥即可,这样才能够获得最为理想的效果。

2林业保护措施

2.1创新林业科技,提高林业生产能力

依靠林业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林业技术水平、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林业科技创新体制。重点抓好成熟适用先进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在实施林业项目时,要依靠林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作为技术依托,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提升林业信息化水平。积极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手段,开展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的调查和监测。科技支撑重点放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推广、林业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等方面,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2病虫害防治

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比如蛀虫和红蜘蛛,是比较典型的病虫,仅仅通过药物治疗无法实现防治的目的,施加过多的药物还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残留在树木上的农药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在治理树木病虫害的过程中,要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选择适合密度的过滤沼液开展连续喷洒作业,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喷洒时,要选择晴朗的天气,降水天气无法发挥沼液的最大化作用,应用沼液可以对化学残留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降低化学药物对植株的影响。

2.3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幼苗健康生长,病虫害防治是主要内容之一。抚育管理工作开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深入了解,包括气候条件、地理地质条件、温湿度、光照强度等,采用相应技术加强幼苗保护。考虑到不同幼苗存在比较明显的环境适应差异,因此需要借助科学管理手段进行栽种。幼苗生长易受病虫害攻击,管理者可采用绿色环保防治手段进行防治,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如采用化学防治手段,需保证不会给幼苗生长和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病虫害防治同样需要日常巡检工作支持,包括定期修剪病枝,优化幼苗生长空间,针对长势不良幼苗进行及时调整等。被剪掉的病枝需要做集中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4重视林业生态效益,加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

林业造林产生的生态效益是生态系统得以稳定、循环发展的基本前提,林业造林项目是现阶段绿色产业的支柱。部分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地采伐树木,导致森林资源严重损坏,因此在造林的同时要加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通过限额采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强采伐管理需提高采伐许可证办理门槛。首先,相关单位或个人必须亲自向相关部门提交采伐申请,明确采伐树种和区域。其次,相关部门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采伐方案,并提交上级部门进行审批。最后,采伐期间相关单位要对采伐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管,避免出现不按计划采伐的现象。

2.5梳理、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从实际的森林防火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监管不到位甚至无人监管这类情况,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而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相关工作人员便会互相推诿、逃避责任,致使不能快速、及时地找到火灾的发生原因,不能在第一时间有效遏制火势的蔓延。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相关人员就要加强重视,对各个部门、岗位的职责做好优化梳理,对人员具体职责要进行清晰划分,使他们主动承担各自范围内的工作职责,这样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对工作更加敬业,也可以有效提高森林防火的管理水平。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的领导也要从自身做起,主动学习有关森林防火的知识,遵守各项制度,给员工起好带头示范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就需要坚持可持续化的发展战略,注重加强对淋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保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的人工造林技术。在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森林培育技术,切实提升林木的培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祖勇.浅析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9,39(19):82-83.

[2]任胜利.我国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浅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9(8):14-16.

[3]王礼明.桉树的生长特性与种植管理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7(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