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中太极文化教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国际中文教育中太极文化教学的思考

武春博

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 012600

〔摘要〕太极拳是集武术、气功、经络学、养生学等于一体的有氧健身运动,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体育项目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也得到国家权威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推广。但太极拳种类繁多,招式复杂,理论知识面广,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太极文化教学要坚持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

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化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太极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太极拳在2020年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极文化与中国思想史中的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以及儒家文化颇有渊源,在面向海外汉语学习者时,不仅需要教授如何打太极拳,同时也要把太极文化中蕴含的保健医疗价值、哲学价值、艺术价值、生命科学价值、精神文明价值等传授给学生。本文是笔者在对蒙古国和俄罗斯来华留学生教授太极文化课后的教学思考。在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太极文化课主要是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的学生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会打太极拳,也要掌握一些太极文化的理论知识。面对从没有接触过中国思想史的外国留学生,应该讲授哪些与太极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该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应教授哪种太极拳,这些问题提醒我,一定要有些思考了。


一、太极文化理论知识教学内容

目前可查询到的关于太极拳的书籍数量不少,但专门面向来华留学生或外国人的太极文化及太极拳教学的书籍却寥寥无几且内容有所欠缺,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打太极拳》,上架建议为对外汉语,是国际中文教育太极拳教学的专用教科书。该书共分为三部分:简化24式太极拳、太极文化和教学随笔,太极文化部分对理论知识的介绍较少并且不够全面。因此,太极文化课应包括哪些理论知识值得思考。此外,2022年6月由王二平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太极拳》,是国际中文教育武术技术推广系列教材,这本书相比前一本介绍到的教材内容编排更合理,包含的内容对于练习太极拳也更有实用性。如果要了解太极文化,首先要讲的一定是其起源和发展,包括太极文化的起源以及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的流派及各派的特点和发展。太极文化涉及学术思想和宗教信仰,包含着易学、儒学、道学、佛学、兵学、中医学六大文化的精髓,这也是太极拳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从跨文化角度来看,中国思想史上的内容对来华留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知识。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说法有两种:一是太极拳是由张三丰创立,二是太极拳由陈王廷创立。太极拳的主要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各流派有各流派的特点。其次,要讲解简化24式太极拳的特点、步型、步法、手型、手法和24式的名称。虽然简化24式太极拳属于实操,但是特点、步型、24式名称等知识点需要来华留学生按照掌握汉语知识的标准去学习,要学会这些知识用汉字怎么写,在学完太极文化之后能写出自己的收获。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先学习掌、拳、勾等手法,掤、捋、技、按、采、抱掌、搂掌、云手等手法,平行步、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步型,上步、退步、跟步、侧行步等步法,将这些理论知识记熟,再依据理论知识去练习动作。24式的名称则要重点讲解生僻字的写法以及含义,例如“左右倒卷肱”中的“肱”指的是大胳膊,了解含义才能把动作做到位。第三,讲解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文化的价值蕴含。通过理解太极拳的特点和太极文化的价值蕴含更深刻的理解太极文化,有助于学拳时理论联系实践。

二、太极文化理论知识教学方法

太极文化包含着易学、儒学、道学、佛学、兵学、中医学六大文化的精髓,例如太极之道、阴阳之道、中庸之道、君子之道、道法自然等。要把这些富有哲理性的思想讲解给文化环境完全不同的来华留学生,就要求教师对上述思想进行深刻的理解,认真学习中国思想史,然后化解为简单易理解的语言介绍给学生。太极文化理论知识的教学不同于国际中文教育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课型的教学,但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借鉴。太极文化起源知识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名词的意义,通过直接教学法和类比法来突出词语的诠释和辨析的教学重点,例如“阴”和“阳”的概念,先用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展示月亮的向背是“阴”和“阳”,然后用天、地、方、圆、男、女、明、暗、动、静等对立的概念来辅助理解“阴”和“阳”对立、依存、制约的关系。在进行“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等概念讲解的时候可以使用类比法,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个物理课的杠杆实验,杠杆的原理就是借助杠杆让小力等于甚至大于大力,就像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人和地球比起来何其渺小,但这渺小的人却也有可能撬动庞大的地球,“以柔克刚”就是要告诉我们弱可以胜强的道理。此外,也可以找武术类的视频更直观的为学生展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道理。在太极文化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听说法、视听法和功能法把教学内容和交际结合,学生分组进行对话,就太极文化理论知识展开交流和讨论。例如设置一个场景:两位同学在逛公园时遇见一个在打太极拳的人,就此情景三名学生分别承担学生A、学生B和练太极拳的人的角色,三人围绕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展开对话,并且可以相互切磋达到练习太极拳的目的。通过对话不仅可以加深对太极文化理论知识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加深太极拳的熟练度。

三、24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

上文已经提到,在太极拳实操阶段教授的是24式简化太极拳。应该选择哪种太极拳教授给来华留学生,24式简化太极拳是不二的选择。24式简化太极拳在很多中国高校是大一学生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有些高中也在推广24式简化太极拳,这证明24式简化太极拳在学校中的普及程度很广。24式简化太极拳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形成时就是本着大众健身易学易记的原则来进入大众视野的,因此教授外国留学生24式简化太极拳可以让学生在学时规定内基本掌握一套拳的打法,同时便于和其他太极拳爱好者交流和切磋拳艺。同时,24式简化太极拳相对吴氏、孙氏等流派的太极拳较简单,招式更少,脚法、腿法、掌法都更容易掌握,有助于学生习得,获得成就感并保持学习兴趣。在进行24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把理论知识中讲过的手型、手法、步型等动作做出来,然后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口令,例如转腰、抱掌、翻掌、回坐、摆脚、上步、跟步等,知道根据教师发出的口令身体应该如何行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之后要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胸前抱球、弓步、搂膝、拗步、倒卷肱、揽雀尾等。最后进入24式太极拳每一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每个动作都要背向学生和面向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展示,然后带领学生把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动作分解进行操练,动作都熟练之后再结合在一起,每一式都要特别注意腰和身体的配合。如“野马分鬃”和“搂膝拗步”都有弓步的步型,但手的动作不同,“野马分鬃”是同侧手和脚并且掌心向上,而“搂膝拗步”则是出右脚时出左手,并且掌心向前,这些相似的招式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别,把差异放大。在太极拳每一式的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每课时只练习1-2个动作,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习得。笔者曾分别在线下和线上教授过外国留学生学习24式太极拳,由于线上授课学生操练时间少,并且教师无法及时纠正错误,所以线下和线上授课相比,线下授课的学生学习太极拳更快且打拳打得更好,这也说明了在学习太极拳时操练的重要性。实践性强的课程最终都会让学生形成一种肌肉记忆,所以在操练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或姿态,以免形成习惯性的错误。

太极文化教学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当中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却也是不可或缺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外籍人士往往是因为对中国文化中的某一部分感兴趣而开始学习中文,热爱中文。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供外籍留学生使用的太极文化教材,有更多热爱太极文化,热爱中文的人。


作者简介:(1995.3- ),女,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法、国际中文教学、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