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的关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的关系探讨

尹凡

江苏宁大卫防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也越来越强烈。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必须加强污染防治工作,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等标志性战役。而要做好这些工作,就离不开科学有效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关系;应用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2018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有5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比仅为9%;地表水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比例为6.9%,丧失使用功能的湖泊数量超过1万个。同时,由于环保投入不足等原因,一些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不断增加,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加强对环境进行监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基本理论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进行监视、测定和分析,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其目的在于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污染源进行控制管理。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其中,大气监测主要针对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物质进行检测;水体检测则主要关注水中重金属含量、有机物浓度以及营养盐类等指标;而土壤监测则着重于农药残留、放射性元素等问题。这些不同领域的监测工作都有着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当前环境状态和变化趋势。

(二)环境治理的概念

环境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和改善。其目的在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在实际操作中,环境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二是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加强污染物排放管理;四是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源、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监测则是指环境监测机构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方法要求,对特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监视、分析、评估和预测的过程。它既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依据之一[1]。环境监测具有数据准确性高、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能够为环境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环境监测还有助于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的关系分析

(一)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前提条件

在进行环境治理之前,必须对环境污染情况有一个全面、准确地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借助于环境监测手段来完成。通过环境监测可以获取大量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能够客观反映出当前环境质量状况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为后续的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环境监测还能够帮助环保部门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环境问题,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及水平。因此,环境监测作为环境治理的前提条件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实现对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因此,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只有做好环境监测才能更好地开展环境治理工作。

(二)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

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可以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预警预报以及评价环境质量状况等。在环境治理中,通过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同时,环境监测也是环保部门制定政策、规划和标准的科学依据之一,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可以说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具体来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各种环境要素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二是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科技手段开展宏观尺度上的环境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三是对企业排污情况、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总量等指标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四是对重点区域如工业园区、化工园区、垃圾处理场等进行加密布点监测等等。这些监测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用价值,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科学有效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此外,环境监测还能够帮助环保部门及相关企业等单位更好地理解当前环境状况,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推动环保事业持续发展。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环境治理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2]

(三)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技术支撑

在进行环境治理时,需要对污染源、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先进的环境监测手段和设备。通过实时准确地获取各种数据信息,才能更好地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环境监测还能够为环境执法提供有力支持,及时发现并制止环境污染行为,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因此可以说,环境监测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贯穿于整个环境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来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集样品,即利用专业仪器或人工方式,从现场取回一定量的样品;二是分析测试,即将采集回来的样品送至实验室或者其他指定场所进行检测分析;三是数据处理,将所得结果记录下来,形成报告或者图件等文件形式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这些工作都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很难完成任务。 以大气环境监测为例,其目的在于对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物质浓度进行测定,以及对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等进行测量。这些指标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如果没有可靠的监测数据作为依据,那么环保部门就难以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企业也无法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最终将会导致严重后果。 总之,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四)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

在环境治理中,环境监测可以为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通过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环保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或加剧。此外,环境监测还可帮助企业找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隐患及环境风险,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以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来看,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仍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不断创新方法手段,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3]。同时,环境监测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因此,我们说环境监测是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监测方面,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数据准确性。同时,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结果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为环境治理提供有力支持。总之,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环境治理则能够促进环境监测水平不断提升。只有充分发挥二者各自优势,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宏云.环境检测的特性及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2021(11):204.

[2]梁锦泉.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探讨[J].卷宗,2021(6):349.

[3]张海涛.浅谈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J].汽车博览,2020(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