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研究

袁满巧

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224051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加工观念不断改变,对机器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其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而机械加工技术是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将信息化、加工、电力电子等技术相结合,是机械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论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应用研究

作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工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它的总体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下,对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其兼容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引进到机械设计和生产领域,可以极大地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机械的整体水平,促进国家的工业化。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将信息化、自动化控制、软件编程、传感器、电力电子学等多种先进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在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并且通过精密的自动化控制,可以使机床的质量和精度得到提高,大大提高了机床的市场竞争能力。将机电技术引入到机器的设计与生产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它可以通过改变机器的传动方式,改变机器的运行方式,提高机器的整体性能,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

2 机电设计制造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分析

2.1 集成制造技术

在机械设计与生产的零配件行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整个生产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它可以使机械的生产自动化和集约化。在实际生产中,要从原材料准备、生产流程规划、生产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入手,才能制订出一套实用的一体化生产工艺。随着机电设备的引进,其总体的自动化程度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在产品开发的初期,可以通过使用微机进行仿真示范,发现工艺的缺陷,从而进行改进,从而进一步完善产品的性能,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与制造。

2.2 总线技术

在机械产品的设计生产中,总线技术是将各种仪器、设备整合在一起,实现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运用。特别是在同类产品中,可以采用主控型和分控型两种方式来实现,实现了对同类产品进行有效的有效管理,从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机械产品生产管理体系。通过采用总线技术,可以从技术层次上对设备进行改进和改进,使机械生产系统的管理工作更加有效。而将总线技术运用到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中,则是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引进到了机器设计和制造中,通过对其进行全面的监测,从而达到对设备的统一调度,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总线技术能够把加工工艺的指令传递、信息采集等多种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生产信息的交互性,对机器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和控制。由于采用了总线技术,使机器与电脑的一体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3 交流传动技术

在机械设计与生产中,采用的是一种对系统进行双向传递的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下,对电力设备的数据传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要提高机器生产的能力与品质,则必须采用双向驱动技术来改善整个机器生产的结构,提高机器的资讯传递的效率与品质。比如,一般的内燃发动机,必须要与多个部件一起工作,以保证发动机的高效率。微电脑与功率电子学技术的运用,使机械手的操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传统的技术交流更是可以加强生产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整个机电系统的整体水准得到了提高。

3 机电一体化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3.1 数控设计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数据机床的制造与制造中,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加工工艺,而且还可以将数控机床的工艺流程精简、集成与升级,提高整个 CNC的水平。在传统的机械零件的生产中,为了提高工作的生产率,可以使用刀具的自动更换技术。另外, NC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也有助于确定 CAD/CAM技术的方向,从而将 CAD/CAM技术的可视化运用到生产工艺中,并作为一个延伸的数据建模工具。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微机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 CNC技术,并通过集成和优化 CAD/CAM技术来促进机床行业的发展。

3.2 动力设计

将机电技术引入到机器设备发电系统,其主要目标是控制电力设备的生产效益,实现了成本节约和能耗降低。传统机械制造业中,电力装置通常存在着效率低下、能耗过大的问题。由于机械制造业的特性,电力装置的设备及技术复杂度较高,制造时间长,容易出现能耗过大的情况,导致整体能耗水平较高,生产率低下。同时,由于电力装置的设备及技术复杂度,加之操作技术的缺乏,使得电力装置的运行维护难度较大,进一步降低了生产率。这就是传统机械制造业中电力装置效率低下、能耗过大的原因。而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控制机械的能耗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它不但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费用,而且与环保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电力系统的设计中,采用机电技术,既可以控制能耗,又可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利用率。

3.3 传感器设计

在机械设计与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传感器来收集和传递系统的数据,因而它在整个自动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在机械结构中的用途,其采用的类型也各有不同,其差别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传递速度和质量上。传统的传感设备技术水平低,导致其难以实现对数据的可靠传输,从而影响着自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比如,当传感设备技术水平低时,它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信号,或者延迟反应,从而破坏自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得自动控制系统无法正常执行设定的任务,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并导致系统出现偏差。而在此基础上,利用微电脑实现了对传感系统的全方位更新与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传感系统的工作品质与效能。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对传感器的实时监测,确保了其直接录入到系统的软件中,为传感器的研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监控系统

监测系统在机械设计和制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安全、高效的生产。它可以实时监测工厂的生产过程,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阻止设备及产品损坏,减少生产成本。同时,它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有效的实时生产数据,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绩效。在实际的制造中,机器的各种问题是无法避免的,通过监测可以对其进行处理,以减少对产品的影响。而机电一体化因其优越的特性,在设备的故障检测、设备监控等领域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可实现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实时监控,并具备自动报警与检查的能力,便于用户及时发现问题。

3.5 生产线

在机械的设计与生产中,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可以使生产线得到最好的改造和更新,特别是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将其运用到机器的生产工艺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流水线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使整个生产流程更加简单。比如,通过运用现代的电脑技术,科学合理地安排机器生产过程,达到多工序的同步,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品质,使生产线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结语

总之,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采用机电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品质,并降低设备的生产费用,因而将其运用于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是目前的发展方向。从总体上讲,国内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处于起步状态,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与改进,加速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迅速转型。

参考文献:

[1]陈智俊,林丽华.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