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的力量|“80后”邵珠江:我的创新源于责任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改变中国的力量|“80后”邵珠江:我的创新源于责任心

刘正德

青岛琴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有着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的爽朗和直率,也兼具处女座细腻与温情的邵珠江,是中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圈子里有名的“逐梦人”。邵珠江说,他的所有成长都是在一次次大型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的,是经过项目历练之后得到的。——编者按

多年的从业经历让邵珠江清晰地知晓责任心的重要性。

“在我刚刚参加工作时,那时候是非常讲究跟随师傅的,我幸运地跟随了两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从施工预算开始,到技术方案的编制,再到投标和施工现场的安排与管理,以及项目最后的落地实施,都完整地学习了下来。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一位师傅对我说的话:要牢记‘三分战略,七分责任’,责任心强,就能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排除万难实现战略目标。”道理很简单,想做到却很难,在邵珠江看来,责任心就是竞争力,同样也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的生命力,也更加坚定邵珠江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行业,尤其是在路桥、港口项目管理方面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探索。

做工程项目的“一根针”

邵珠江坦言,自己很早就进入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行业,也一直从事路桥、港口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在他入职的那年,行业相关发展理念仍在完善,业内尚有诸多缺陷,行业变革受到了各种局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邵珠江见证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行业的稳健发展,在获得丰富“实战”经验的同时,也通过努力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建造师”、“港航工程高级工程师”等职业证书。

同一时期,邵珠江以“坚守责任、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协作共赢”为理念,厚积薄发,不断进取,以一个又一个的标杆项目让自身技术水平位居行业前列,并冲刺更高的目标。“我并不希望盲目开发,而是要懂得在所有管理环节中抓重点,走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行业的最前端,时刻了解工程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及初心,邵珠江显得更为真诚,并坦言,对整个行业和他自己而言,责任心是他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也是他持续创建精品项目的根本原则。

说这话时,邵珠江信心满满、掷地有声。

作为中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行业的知名专家,邵珠江将自己比作行业的“一根针”。

“在行业中,需要有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需要有效地指导在建工程施工、并通过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等原则,从项目技术角度对工程开展更为细致地管理。”邵珠江认为,不断地创新会提升自身价值,而自身价值的实现可以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佳绩与收获。

驻守行业多年,邵珠江将一个个工程项目从杂草横生的“生地”变为振翅欲飞的“凤凰”,个中艰辛里凝聚着的,是他的辛勤汗水,更让他心中充盈着满满的自豪感。

如今,邵珠江做了港口、公路、桥梁等工程项目全程管理等工作,参建的“岚山港3万吨通用泊位工程”、“10万吨原油码头工程施工”等项目成为了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生涯的辉煌里程碑,也让他再次坚定了“责任”、“创新”两条路并行的想法。

育工程项目的“一粒种”

邵珠江发现,在行业发展中,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行业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项目多、技术复杂、风险因素多等特点,尤其是我所从事的路桥、港口的项目管理更是如此。“在以往的项目建设中,我反复强调要有‘责任制’和‘责任心’,这是因为一旦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后果将极其惨重,对工作人员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邵珠江分析称,随着行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需要更为先进的技术成果进行辅助,并整合数据资源、管理模式及相关功能,提升项目效率,发挥监管作用。

正是源于这一想法,邵珠江创新研发了“基于BIM+GIS的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这一技术成果,以建设周期和运营期的信息关联性为重点,打破制约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行业发展的瓶颈,确保各项管理落到实处,提高项目运作的协同性、整体性和有效性。

他介绍称,不同于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基于BIM+GIS的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这一技术成果更能够满足行业风险事故预测能力和防控能力的需求。“在系统中,存在着包括运营阶段综合信息监管模块、大数据分析的分布式云计算模块、所述运维服务器与大数据分析的分布式云计算模块等多个模块,各个模块的作用各不相同。例如大数据分析的分布式云计算模块,可以在大数据、分布式的构架之上,实现工程建设期安全监测数据与运营阶段综合信息监管数据的汇集、整理,实现数据的互通、共享及综合决策,为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乃至后续建设提供依据。通过各个模块的综合运作,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为信息系统的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有业内专家评价称,邵珠江的这一技术成果不但可以实现相关数据的互通、共享、综合决策,也能通过系统的结构化存储,为项目的综合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不仅适合项目的安全检测预警,更适合项目运营阶段的综合信息监管。

当工程项目的“一颗螺丝钉”

扎根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行业,在全过程的探索发展中,邵珠江无时无刻不在践行着责任理念,以创新诠释着“螺丝钉”精神。

当前,中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行业进入了新时代,各类重大工程的发展既满足行业变革,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邵珠江指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行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科学的创新也在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工程内容越来越复杂、工程建设的难度越来越高,这一过程需要对多种技术进行融合。对于众多工程项目,行业从业人员在追求工程目标实现的同时,需要质量更优、成本更低、周期更短、更宽广的传承和创新,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邵珠江看来,行业的发展不止要靠从业人员的自我学习,更要拥有终生的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尚书有言》:惟精惟一。行业宛如一条大河,即使万涓成水,终归百川归海,有容乃大。身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行业中,让行业发展、做负责任的高质量项目,是我的愿望,也是我最大的幸福。”邵珠江感慨称,并继续说道,“我们要在没有先例、没有方向的创新路上率先探索,要乘发展大势、借时代东风,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为行业注入热爱、激情等精神,并在工作里花时间、下功夫,迎着风风雨雨解决难题种种,为行业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的确,从编制技术方案到投标竞选再到最后的落地实施,邵珠江层层把关、重重审核,弘扬行业独有的工匠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技术、实干、责任、创新”四种特质,这既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初心与追求,也是千千万万名工程人的一个缩影。

时间是最公平的检验者。

而邵珠江收获的,是经过时间沉淀后,那一份份发自内心的赞美。

这样的故事,仍将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