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育实施途径与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幼小衔接教育实施途径与实践探究

赵茂秀

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   628000

摘要:科学的衔接教育不但要让孩子们熟悉小学内容,更要让他们更早地认识到有效的学习模式,让他们在幼儿园就能更好地感受到这个世界,明白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让他们慢慢地接受这个过渡,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中,幼儿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性格特点落实衔接教育,以此为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奠定基础。基于此,以下对幼小衔接教育实施途径与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实施途径;实践探究

引言

幼儿教育是以玩耍活动为主体项目的教育,而小学教育则是以学习活动为主的教育,这两个类型的教育方式有着一定的区别。每位家长都期望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阶段,就能形成较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对各类学习都感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所以怎样使幼儿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及学习,幼小衔接教育就成为了重点。对于幼小衔接教育,幼儿园、学校、家长、幼儿四方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一、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小衔接明确指出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注意提供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内容,这不仅关系到孩子在上小学以后的适应水平,也关系到他们长大成人后融入社会的能力水平。在此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幼儿身心发展情况,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自理能力培养课程。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一次“寄宿幼儿园”的课程培训活动,在得到父母的允许后,可以让孩子们在幼儿园过夜,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不再依赖父母。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可以让孩子在家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自己选择要携带的物品,在活动开始时,孩子要自己整理衣服、铺床、上厕所、洗漱和睡觉。孩子们还可以自己设置饮水和睡觉的时间,该活动使幼儿的自我照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使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检验,进而促进了他们独立意识的养成,为他们更好地面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二、做好家校教育

幼儿园、小学的教师如果缺乏与家长和社会之间的配合,家校教育工作就成不了合力,而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也无法真正开展。所以,为提高“衔接”工作的效率,认真做好家校教育工作是十分关键的。学校可以通过举行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让家长可以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此项工作当中,这样能够让大班的家长初步地认识到,幼儿在进入学校之前的各项预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主要的是在身体和心灵方面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就可以使这些家长有针对性地为自己的幼儿进行各项有目的性的训练与教育。通过家校共育项目向家长传达其在幼小衔接中所要进行的每一项任务,同时也给家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应的作业,即需要家长配合教师在家指导自己的幼儿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某一具体的任务,而如此做法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幼儿完成作业的效率,为幼儿的作业完成提供在基本知识方面上的保障;二是能够增强幼儿的责任心,让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业中能够做到有始有终,防止发生在学业上的虎头蛇尾。

三、把握三阶段,帮助幼儿平稳度过幼小衔接期

在小学方面,应注重结合幼儿实际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打造适应缓坡。在家长方面,应注重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快乐情绪,积极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为此,我园在已有基础上构建“幼儿园大班+暑期预备活动+一年级上学期”衔接体系,并明确及实现这三个阶段对应的目标。阶段一:大班下学期。在这个阶段,我园结合幼儿一日生活中挖掘幼小衔接渗透点,如开展“我的小书包”等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到附近小学参观,了解小书包的功能,之后组织幼儿动手画画书包,引导幼儿认识小学生活。组织幼儿亲自参与体验,通过这种方式积累经验,这有助于幼儿加深对小学的整体印象。阶段二:暑假预备期。在这个阶段,我园依据“了解小学+入学向往+习惯准备”整体思路落实衔接工作,帮助幼儿深入了解小学生活。在该阶段中,我们强调加强家园联系,及时分享幼儿完成各项任务情况,如分享教会幼儿系红领巾过程等。此外,家长还可引导幼儿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等,这些都是适应小学生活所需具备的能力或习惯。阶段三:一年级上学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安排幼儿参加一些活动,引导社会相应力量关爱幼儿,共同为幼儿实现健康发展作努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协同几所小学提前召开一年级家长会,这也是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帮助所有幼儿都能做到平稳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结束语

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上,通过改变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慧影.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华夏教师,2022(20):36-38.

[2]丁爱勤.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J].新智慧,2022(17):94-96.

[3]张慧.新形势下幼小衔接的现状反思[C]//.中小幼教师新时期首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2022:78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