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思维 提高数学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培养数学思维 提高数学素养

陈凤娇

福建南安石井中心小学   362343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之下,需要兼顾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的均衡发展,在两者相辅相成之下,帮助学生真正明确具体的学习方向,理解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内容,从而树立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小学数学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学习态度之时,需要遵循教材的基本结构,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创新改革,使得学生在接触全新的课堂氛围之下,自身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得到升华,增强学生实际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数学课程学习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深度思维; 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除了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把握解题技能,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的均衡发展。当学生在开展数学课程学习探究之时,应借助经验总结,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巧妙化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处理知识衔接,提高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过渡性,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站在课程整体结构角度,处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帮助学生在浅层知识的学习之下,逐渐合理深入到深层知识。小学生全面成长需要借助基础知识的辅助,在旧知识的不断巩固之下去接收新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积累和获取。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全面观察学生学习情况之时,引导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从而使得学生在原有知识得到巩固的过程中,拓展和延伸新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新旧知识衔接的选择方法之上,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学生周围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对新旧知识衔接产生正确的理解。

二、注重思想传授,拓展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理论性知识讲解以外,还需要实现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的传授,数学思想是组成数学课程的核心所在,也是学生开展深层次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方法,对于学生思维拓展和思维创新而言,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日常教学活动之时,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进而在深度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之时,拓展和延伸学生的数学思维,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分数的学习的知识点讲解之中,数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分数知识点产生基础认知,比如,一个苹果分成7份,那么每个同学都获得一份,那就是获得了苹果的七分之一,这样问题的引入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分数特征与概念产生正确认知。而后教师通过持续性深入的讲解与举例,让虚拟类的问题变得逐渐实物化。当班级中有30本课外书的时候,平均分给15个学生,每个学生能够获得2本,这样也就是获得了课外书的三十分之二。这种教学演示的方法,能够将学生的实际经历,转化到数学模型之中,逐渐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分数的学习”内容中,教师会率先让学生对于分数进行一个初步的认识,一般来说,教师会凭空的举例子:现在有一个苹果,将其平均分成五份,每个同学各得一份就是它的五分之一,由此引出来分数的特征与概念,进而教师继续深入,将虚拟的举例向着实物方向靠拢,即全班有三十本课外书,平均分给十五个学生,每个学生获得两本,也就是三十分之二。一个圆片对折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再次对折就是它的四分之一,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由虚拟到现实在到达数学模型上,步步深化数学思维。

三、关注学生思维,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生活现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之时,应遵从学生的生活情况,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站在生活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思维。在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案例,帮助学生对抽象性与逻辑性数学知识产生直观理解,还可以通过案例的多元化创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和应用质量,为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比如,小学数学可以通过设计养鸡场的模拟题目,指导学生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发展。在养鸡场中鸡蛋分三次投入到市场,第一次售出数量为总数的三分之一,再加上一百只。第二次则是总数的二分之一,减去一百二十只。第三次则是三百二十只,那么养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在开展这个问题解题之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的方式,去身临其境的思考关于养鸡场的销售问题,让数学抽象化问题变得更加直观化和具体化,这样更容易使得学生产生题目理解,促进学生解题效率和准确率的提升,整体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四、利用数学推理,提高数学素养

推理是学生开展数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之中主要以演绎推理为核心,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进行多元化的推理。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乘法分配律、加法交换律等知识点,都是以演绎推理为核心。所以,日常教学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题目,例如,操场上有7个男生在踢足球、13个女生在玩羽毛球、10个男生在玩篮球,请问操场上总共有多少个学生?这时候教师可以运用7+13+10=13+7+10=30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与探究,关注加法交换律所带来的计算技巧。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之时,需要关注学生思维与素养的均衡发展,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的不断完善,使得学生在良好思维能力的支撑之下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和探索。而教师在借助不同教学引导方式之下,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课程学习的魅力,并懂得将数学知识实现综合性应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过程中,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姜至敏.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5).

[2]刘涛.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继续教育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