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质分析及相关环保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相关环保策略研究

姜海宁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00     

摘要:水资源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一旦水资源被污染就会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地下水水质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随着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的饮水安全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生命健康。为了实现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有效治理,严格落实水源环保工作,就需要通过地下水水质分析工作的开展,制定针对性的地下水环保策略。进而营造安全健康的地下水环境。本文通过对地下水水质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环保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分析;环保策略

引言: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其给生态环境和水质带来的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面对当前的水污染问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水的生态作用和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水环境的脆弱性和地下水的质量已成为日益重要的讨论议题。因此,为了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安全高效利用,有必要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注意地下水水环境的保护策略的制定。为了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降低地下水资源污染情况发生的概率,需要重视从源头入手地下水水质分析工作的开展,分析地下水的污染途径和污染源,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开展针对性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对地下水资源保护

一、地下水水质分析

1.1地下水水质分析

地下水的质量受含水岩石的成分、水流速度和地表水运动的影响。地下水资源在使用地下水之前,有必要对其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地下水水质分析是通过检测和评估地下水中的化学物质、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浓度和特性来确定地下水的质量。以下是进行地下水水质分析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方面:

监测参数:地下水水质分析需要监测一系列参数,例如pH值、溶解氧、耗氧量、总溶解固体、总大肠菌群、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氨氮、铁、锰、钠、钙、镁、铜、锌、铅、砷、汞等等[1]。监测参数的选择应根据水源特性、水体功能区位、供水目标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

检测方法:每个参数都需要使用特定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例如,pH值可以使用电极进行测量,而溶解氧则需要使用氧电极或其他适当的方法。检测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到灵敏度、准确性、精度、重现性等多种因素。

数据分析和解释:监测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解释,以确定地下水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水质标准。这可能需要将监测结果与相关法规、指南和标准进行比较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水质问题。

污染源识别:如果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存在污染问题,那么需要进一步确定污染源。这可能需要采集更多的样品并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以确定污染源的类型和位置。

1.2地下水污染原因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较为复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工业污染: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的排放,导致地下水的污染。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渗漏,以及养殖业的养殖废水等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生活污染:城市居民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等的排放,也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不同的污染源释放的污染物不同,再加上它们的成分比较复杂,增加了水质分析的难度。一般在地下水水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体,并通过相关的参数,分析污染物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情况,同时要选择科学简单的检测方法对水质污染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此外,还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水质检测与评价体系,针对地下水质污染区域开展全面系统科学的监测布点工作,第一时间发现地下水质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和超标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判别,通过防控机制的科学建立和实施,杜绝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再次发生。如果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存在污染问题,那么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水质包括改变使用方式、采取治理措施或开展监测和研究等措施。

二、地下水环保策略

2.1对地下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地下水不合理开发是引起水质变化的因素之一。为了能够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开发,降低地下水水质被污染的概率,需要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其中需要对农商业用水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以及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有效明确。按照相关的流程对地下水的开采方式、水量、层位和保护措施等进行严格审批,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环境质量保护

2.2建立完善的污染评价机制

在地下水污染问题治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于地下水水质的污染评价机制进行有效建立。一方面需要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有效明确;另一方面需要对地下水污染的途径进行准确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对策进行科学制定和实施,保障最终的污染防治效果能够达到预期。同时,还要通过科研队伍的建立落实相关的研究工作,对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掌握,为后续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3重视污染物排放的管控

目前地下水质污染的主要源头来自于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为了降低地下水污染的程度,提高地下水污染问题改善的效果。需要从源头入手加大对工业生产工艺的创新力度和优化力度,鼓励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以及先进的生产工艺,尽量不要使用污染原料,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流失总量的严格管控[2]。同时还要严格管控农业生产中的化学农药使用量,鼓励人们使用滴灌法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可以降低污染源的产生量,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2.4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为了能够保护地下水资源不受污染,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环保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建立地下水保护区,制定地下水保护条例,加强对地下水污染源的管理和治理,减少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同时,利用各种社交软件以及多元化的方式开展宣传工作,促进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使地下水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2.5重视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地下水环保工作在开展在过程中还需要加大对地下水污染处理技术的创新力度和应用力度[3]。重视对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的借鉴和学习,根据当前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对地下水污染处理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和完善。采用合适的水污染处理技术,通过水环境检测工作和水环境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水环境的质量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结语:综上所述,地下水水质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治理以及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当前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做好地下水水质的分析工作和地下水环保工作显得尤为重要4。需要各地区针对地下水水质分析的情况对污染治理方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制定,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实现对地下水水质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赵威.地下水水质分析及地下水污染治理措施[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3):117-119.
[2]黄日玲.地下水水质分析的检测方法与探讨[J].广东化工,2022,49(12):208-210.
[3]靳锴.地下水水质分析和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2(1):126-129.

[4]郜宁,郜珊珊,盖世勇.地下水水质分析及相关环保策略探究[J].中国地名,2020,No.319(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