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配施对紫花苜蓿的影响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化肥配施对紫花苜蓿的影响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杨秀梅  ,王新强   ,何玉龙

单位:酒泉市畜牧兽医总站    陕西咸阳  735000

摘要:肥料是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产量、质量有积极影响。根据氮、磷、钾的单因子效应和肥料对紫花苜蓿生产的双因子效应,不同数量的氮、磷、钾应用于紫花苜蓿生产有显著影响。各种氮肥、磷和钾的肥力受到环境条件的严重影响。需施肥规律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确定最佳施肥比例、施肥量、施肥期和施肥方式,以适应当地条件。

关键词:化肥配施;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

引言

紫花苜蓿适用于牧场,有效使用寿命4-7年,一年可割草3-5株,产量非常高,新鲜紫花苜蓿产量高达75000公斤:Hm2以上,干草3750-18000公斤:Hm2。但由于紫花苜蓿产量高,长期种植会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养分,特别是在高产地区。如果由于长期单一作物种植或大量氮气、磷、HM2钾肥不补充微量元素,每年通过收获紫花苜蓿从土壤中提取大量微量元素,导致一些微量元素贫瘠,破坏土壤养分平衡,导致紫花苜蓿产量和质量下降,并降低可持续生产能力。

1.化肥配施对紫花苜蓿的影响

氮肥对产量的影响。紫花苜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形成根瘤。一些研究表明,在紫花苜蓿幼苗根瘤形成之前,紫花苜蓿不需要或者适量注入少量氮肥。关于紫花苜蓿对氮、磷和钾肥影响的研究表明,氮肥对紫花苜蓿有负面影响。在已经由根瘤菌形成的紫花苜蓿上施用氮肥不会增加产量,相反,会减少紫花苜蓿的数量并刺激杂草生成,相关资料研究表明,氮肥可以提高干紫花苜蓿物质的产量(8.12%)。在种植紫花苜蓿前未接种根瘤细菌或失败种子的紫花苜蓿土地上,应根据土壤中氮肥水平或有机物含量适当使用氮肥帮助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和根瘤形成,如果紫花苜蓿种子是直接播种的,土壤中的氮和有机物含量较低,因此氮肥可以增加紫花苜蓿产量,随着氮肥数量的增加,紫花苜蓿产量也会增加。实验结果也同样证实了磷钾缺乏的情况下,适度施用磷钾肥料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产量,但随着肥料的增加,紫花苜蓿产量呈下降趋势,即肥料显示出负作用。[1]

2.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

2.1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有“牧场之王”的美誉,一般生长在中国北方、东北、西北地区,是水产养殖中最好的草本植物,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尤为重要。进口紫花苜蓿品种引进,这些品种生产,质量更高,适用于水肥充足、土壤质量好的地块种植,但气候、生长环境要求严格。种子必须清洁和干燥,以便种子纯度达到90%。播种前应干燥2-3天,以激发种植活性状态,提高幼苗发芽率和准确性。接种疫苗:在播种从未种植过紫花苜蓿的土地时,必须用每公斤种子5克菌剂接种紫花苜蓿根瘤,使细菌溶液洒在种子上,完全搅拌后播种。[2]

紫花苜蓿准备播种前要将田地犁整,这是因为紫花苜蓿的种子并不大,在种植前通过翻土让土壤密度变小减轻紫花苜蓿种子的出苗压力,遇到很实的大块地需要充分利用工具碾碎犁平。在翻土过程中需要施肥,最佳的种植前施肥时间为秋季,这是提高产量和刺激紫花苜蓿幼苗增长的关键措施。正常情况下犁地的深度最好超过25厘米,但较薄的白色浆土和盐碱土壤不应犁地太深,以防止进一步的白浆化和盐碱化。紫花苜蓿种植地应当选择在平缓的山坡区域,区域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使用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沙质土壤,常年干旱和贫瘠的土地不适合种植紫花苜蓿。如果选择在夏季播种紫花苜蓿,必须在雨季来临之前播种完毕。如果有灌溉条件就在犁地期间给土壤浇灌合适的水,然后当地表微干燥时湿播,确保土壤的排气能力。苜蓿主要是肥料,与肥料正确搭配。各种农业有机肥料,如猪粪,牛和羊粪是最好的有机肥料。选择卢塞恩品种。苜蓿品种繁多,在中国南部、中部、中南部和西南部地区选用耐热、湿润品种,在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选用耐寒、耐旱品种。[3]

2.2管理技术

紫花苜蓿不仅可以在春天播种,也可以在夏天播种。多数地区都是秋季播种最好,播种量维持在每公顷19-20公斤即可。在干旱地区,可以增加到每公顷30公斤。混合种紫花苜蓿品种也可以,一般来说小面积种植主要是单重,大规模种植鼓励混合种,因为混合种不仅生长良好,而且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可以提高饲料质量。无论是单重还是混合重,通常行间距为15厘米,肥地间距为20-30厘米。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能力可长期保存,一般2-3年,种子硬度可达40%左右。新种子硬度较高,播种前干燥2-3天可提高紫花苜蓿种植发芽率。紫花苜蓿根瘤细菌寄生性很强,细菌寄生对紫花苜蓿生长和产量有很大影响。种植紫花苜蓿的新土地,通常是由于紫花苜蓿根瘤不发达,生长缓慢,致使产量和质量下降,在干旱地区尤为明显。根瘤疫苗接种可提高产量15-20%,新种植可提高产量20-40%,可将根瘤专用药物混合,尽快播种。在杂草较重的土地上,紫花苜蓿必须在播种前用除草剂处理。普通除草剂有48%的氟乐灵乳剂,每公顷使用4-12kg,稀释后于播种前5天,土壤足够湿润再喷洒,喷洒完毕后立即开始犁地整合,使药物与土壤完全混合,可杀死狗等杂草。紫花苜蓿的幼苗生长缓慢,容易受到杂草的侵害,所以紫花苜蓿从受孕到分枝,必须进行1-2次的除草工作,早春杂草会复绿,每次割草机后松土紫花苜蓿,清除各种杂草。紫花苜蓿的生长晚期是冬季营养积累的时期。高密集的杂草不仅降低了紫花苜蓿的产量,而且影响了它的越冬,因此秋季后必须及时清除杂草。紫花苜蓿易受一些害虫威胁,应当尽早发现害虫繁衍的苗头,及时使用合适的杀虫剂防治。紫花苜蓿也易患细菌病、黑茎病等。早期提取菌株、割草机或喷洒多细菌是可以预防的。早春雨后土壤湿润时紫花苜蓿最脆弱,主要症状表现在根部和茎的棕色,斑点腐烂,使地面上的茎和叶子萎缩至死,石灰的使用是可以预防这种植物疾病的的。在炎热和雨季,蚜虫经常爆发,危及紫花苜蓿的茎叶,如果发生蚜虫危害就配置乐果进行防护或治理。 

种子必须选择地势干燥、排水良好、肥料充足的地区。雨季时期可以收获一次保存种子。开花的紫花苜蓿成熟不整齐,必须看准时机采集种子。当植物底部的豆荚变成黑色,中间是棕色,上面是黄色时,即为采收时机。[4]

结束语

每种化肥对紫花苜蓿产量、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质量指标有不同影响,由于土壤养分、气候、降水等因素造成的紫花苜蓿生长因子不同,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沙质土壤较优,是因为其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高,以及沙质土壤能很好地透水,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在紫花苜蓿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紫花苜蓿可以形成根瘤并共生固氮。一些科学家认为,在紫花苜蓿幼苗根瘤形成之前,紫花苜蓿不需要施用氮肥或少量氨肥。还有研究表示有机肥料组合明显优于其他施用,粗蛋白、粗纤维、磷等的含量和产量直接关系到紫花苜蓿饲料质量。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磷、钾肥等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原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磷等物质的含量和产量,氮肥、磷、钾肥的单作效果明显好;简言之,有效化肥配施对紫花苜蓿的栽培管理有着很大助力。

参考文献

[1]白琳, 李京淑, 成立新,等. 有机肥及其与化肥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1, 042(002):72-79.

[2]侯琛. 氮、磷、钾肥配施对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南京农业大学, 2016.

作者简介:杨秀梅(1975.01)女,汉族,陕西泾阳人,本科学历,畜牧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畜牧兽医技术推广。

基金项目:甘肃省委组织部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酒泉市移民乡盐碱地优质饲草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和酒泉市科技局科技支撑项目---紫花苜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