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穿心洞铅银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穿心洞铅银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分析

施安荣,其格勒,张杰

内蒙古国土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系统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穿心洞铅银多金属矿的区域地质背景,从地物化各方面说明了该地区具备了良好的成矿条件,肯定了该地区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翁牛特旗;铅多金属;地质特征;化探特征;矿体特征;

1、概述

穿心洞铅银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18°26′45″—118°28′50″,北纬:42°56′30″—42°58′45″。

矿区位于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成矿带,自中生代以来,该区域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发生了火山—深成岩浆侵入活动,并伴随了广泛的Au、Ag、Cu、Pb、Zn等多金属的成矿作用,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多金属矿集区,该矿所处地质环境优越,找矿潜力大。

2、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简单,由老到新为上侏罗统满克托鄂博组(J3mk)、玛尼吐组(J3mn) 及第四系。罗统满克托鄂博组地层主要岩性为沉凝灰岩、流纹岩、流纹质熔结晶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上侏罗统玛尼吐组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安山质集块岩,两组地层呈整合接触。沟谷洼地被第四系覆盖。

2.2、岩浆岩

矿区内侵入岩较发育,特别是小型脉岩发育,但种类较少,主要为白垩纪中细粒花岗岩(K1γ)、石英正长斑岩脉(K1ξoπ)和石英斑岩脉(λoπ);其中在正长斑岩脉周围见有铅锌矿化、弱褐铁矿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现象。

2.3、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地槽褶皱带,温都尔庙—西拉沐伦河断裂带以南,阴山北麓—赤峰深大断裂以北。

北西向断裂为近于平行的压性断层,多被第四系覆盖断断续续出露,地貌上形成宽大的深沟,断裂中有脉岩充填,断裂面较为平整较光滑具压性断层特征。

北东向断裂,位于杨树井-东炮手营子以东一带,断续出露,走向北东50°倾向北西,倾角500左右,长13 km。宽10—100m。该断裂将北西向断层错断向东位移240m。断裂发育胶结围岩的角砾岩,新生矿物有绿帘石具明显的平移张性断层特点。

矿区位于这两组大断裂交汇部位,断裂行迹清晰。北东东向、近东西向次级断裂发育,有些断裂被后期热液所充填,形成花岗岩脉,花岗岩脉两侧均出现了矿化蚀变现象,为区内矿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物探特征

3.1、磁异常特征

根据1: 5万航磁异常反应,区域北部主要由大片正磁场组成,南部主要由低缓的正磁异常组成。磁异常走向为北东向、近东西向,异常过渡带也为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反映了本区域的构造方向,磁异常总体由东北向西南增强,两边分别有正负极值中心,异常场北西向走向明显,南部较为平缓,由东向西磁场增强。区内圈出正异常和负异常各一处

正异常:位于矿区西北,走向北西,西侧未封闭,异常有两个极值中心,东南部极值相对较大为550 nT,异常总体比较平缓。异常区出露岩性主要为安山玢岩和晶屑凝灰岩,局部见褐铁矿化、硅化蚀变带,地表大部为新生界沉积覆盖。从异常分布形态结合地质情况分析,异常可能由含磁铁矿地质体引起。

负异常:位于矿区东北部,呈椭圆状北西向展布。该异常与 1:1万土壤综合异常吻合,南边部见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蚀变带,异常区出露岩性主要为晶屑凝灰岩,东半部被第四系覆盖。从异常形态分析,该异常是由不同岩性引起,异常的边缘是2种岩性的接触部位,根据异常区出现的土壤异常及蚀变带,推测该异常边部接触带可能是含矿构造的反映。

3.2、激点异常特征

视极化率等值线总体北西走向,中部高,两边低,圈定2个激电异常,一号异常呈不规则椭圆形状,北西向展布,视极化率(ηs)极大值为6.6%;视电阻率基本处于相对高阻部位。该异常与1:1万土壤综合异常吻合好,并见有褐铁矿化、硅化蚀变带,出露岩性为流纹质熔结晶屑凝灰岩、石英正长斑岩、及流纹质熔结晶屑凝灰岩。二号异常异常由3个子异常组成,子异常呈串珠状北西向展布,各子异常均呈不规则椭圆状,总体上异常视电阻率处于相对低阻部位,呈低阻高极化成矿异常特征。该异常与1:1万土壤综合异常吻合好,异常区有褐铁矿化、硅化蚀变带,出露岩性为流纹质熔结晶屑凝灰岩、石英正长斑岩、花岗岩。依据异常形态、异常区出露的岩性及与土壤异常的套合关系,推测该异常为含矿金属硫化物引起,成矿可能性较大。

4、化探异常特征

2012年在该区域开展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时通过1:5万土壤测量共圈出组合异常24处,矿区圈出综合异常3处,其中的Ht2综合异常呈不规则椭圆状沿着山脊的走向展布。浓集中心清晰,浓度分带明显,出露岩性为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的安山岩和白垩纪花岗岩。异常主要分布于白垩纪花岗岩中。以Pb为主伴有Zn、Mo、W元素,各元素异常吻合好,该异常与激电异常吻合好,异常区见有多处矿化蚀变,异常浓集区主要布于岩体或其接触带上,地质成矿条件好。推测该异常为矿化蚀变引起,后经槽探揭露、钻探验证发现多条矿体及矿化体,确定该异常为矿致异常。

5、矿化蚀变特征

矿区内圈出10矿体和9条矿化体,其中2条矿体为隐伏矿体。矿体及矿化体形态均为脉状、含矿岩同为花岗岩,矿化蚀变基本相同,地表为褐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局部见黄铁矿残留晶洞深部为方铅矿细粒星点状分布,黄铁矿细粒星点状、细脉状分布,蚀变为硅化、高岭土化,矿体沿倾向有分叉复合特征,两侧围岩同为花岗岩,均有Pb、Ag矿化的显示。

6、潜力分析

矿区位于沿洞子—汤家杖子钨、金、钼、铅、锌、铜成矿带内, 该带产出的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区内侵入岩构造与内生矿产的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岩浆岩活动及构造为矿产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矿液来源和良好的富集空间。在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附近,形成强烈的热力变质作用,为Cu、Pb、Zn、Ag、Mo等矿产提供了有利的赋存条件。矿床成矿元素种类多,伴生元素多。目前在该成矿带内发现的金属矿种有铜、铅、锌、银、铁、金、钼等。

7、结束语

首先矿区已经发现10条矿体和9条矿化体,围岩中矿化显示也较为明显,由于工作量的原因尚有两处激电异常未进行深部验证,但通过与已发现矿体的地质背景对比,确定这两处激电异常具有较大的矿致异常可能性。其次周边已发现并开采的油房子铅锌矿、一团火铅锌矿等十多处矿床与本矿区的成矿时代、含矿岩性均相同或相似,为该矿床的研究和突破提供了好的指导方向。

综上认为,穿心洞矿床区矿体和矿化体厚度大、数量多,成矿条件优越,后期突破前景良好,该区域是多金属矿产的成矿有利地段。

[参考文献]

徐志刚,陈毓川,王登红,陈郑辉,李厚民.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地质出版社。2008著.

赵旭峰,董燕,詹东金.内蒙古东部次火山岩性银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分析.环境资源与工程.2015(8)29卷第4期.

潘桂堂.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中国地质志2009(2)36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