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检修与维护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水电站检修与维护分析

佟金锐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在持续增加,我国电网系统需要新的建设与发展。针对水电站的运行环节,利用科学合理的运维方式,同时加强对相关设备的维护力度,才可以保证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力运行;检修对策;维护管理

在现阶段的水电站中,检修维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水电站是水电开发中重要的部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国家小水电站陆续投产和发电,这为地区和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在水电站管理中涉及大量内容,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相关单位应积极探索与实践管理模式,确保小水电站稳定运行。本文首先分析了水电站管理模式重点内容,其次探讨了水电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水电站管理模式的探索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水电站管理模式重点内容

在自运行管理模式和委托管理的模式中,其内部管理的重点内容是相似的,集中在电站运行管理、电站日常维护、员工培训等方面。在电站运行方面,水电站往往选择24h值班的方式,在值班的时间安排专门值班人员待命,在有事时及时赶到和处理,期间由控制室内的人员和值班人员直接联系。这些值班人员白班时负责设备的试验、隔离和点检工作,平时一般会制定多个倒班的方案。在电站日常的维护方面,主要是对电站设备实施维护,设备维护期间涉及到的内容有:分析与调整设备运行、定期检查设备、润滑设备、保养和清洁设备。维护人员日常巡视期间,若发现设备存在异常情况,按照具体的问题对设备实施维护与处理,平时对设备开展定期保养工作,且设备检修一般分作大修、小修,两者定期开展。在员工培训方面,上岗前企业对员工开展规章制度、安全和劳动纪律等培训活动,完成考核后开展企业内部实习;上岗后企业一般以师徒制方式对新员工开展工作岗位和内容培训活动。

2水电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水电站设备质量问题

仪器和设备是构成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水电站中设备的质量、仪器的技术状态对整个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水电站的造价和成本,出于快速进行水电站建设的目的,没有对水电站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验证,导致仪器和设备与水电站技术规范和设计之间存在较大的欠缺和偏差,在系统上和基础上构成了水电站的安全风险,给电力运行、社会生产、居民生活带来较大的风险。

2.2技术管理

水电站由于专业性较强,在开展检修时需做好技术管理,来提升检修效率。但在部分企业中,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注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入先进设备检修技术,使得在开展设备检修时,沿用传统事后检修的管理手段,即在设备出现问题时才开展检修工作,不仅影响了生产进度,更加大了检修成本,使得电力企业经济效益遭到损失。在制定检修计划时,更不注重引入先进检修管理手段,没有根据设备实际情况制定检修计划,导致检修计划缺乏合理性及实用性,影响设备检修的正常开展。部分生产人员专业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检修管理意识不强,不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及时加以处理,更导致设备在检修管理中出现很大的问题。

2.3安全监控方面存在不足

确保水电站安全和稳定运行是其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目标,但水电站管理中普遍存在安全监控方面的不足。如水库监视系统、水情监测系统等不完善,没有定期落实对水库和水工建筑物的检查工作;因为监控管理的制度存在不完善,导致水电站的运行管理质量不足、效率低下,极易造成各类问题的发生。

3水电站管理模式的探索

3.1设备的高效率维护

水电站的整体运维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电网系统当中的各种设备进行工作状态检测,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维护和保养。一旦相关设备出现了故障问题,就需要马上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手段。这样才可以避免电网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因设备方面的故障问题,导致整个线路出现瘫痪。例如,在晶体管的检修过程中,往往需要全面的排查故障问题,壁管进行检测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逐点进行排查,从而保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进行维护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工作的顺利进展,可以基于当下实际的设备情况,制定设备的养护制度,这样在工作人员开展维护工作时,才能基于相关制度对设备进行针对性检测与评估,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在设备的维护过程中,要保障每个重要的机械设备,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负责。同时,为了保障养护工作的开展,可以制定出一个长效的管理制度,能够定期地对设备进行详细的评估与检测,特别是在长时间运行之后,及时地对设备状态和运行质量进行评估。同时,日常检测以及维护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确保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进行定期的总结分析。一旦出现问题,利用记录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掌握故障发生的一些规律,基于实际出现的情况,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措施,从而极大地提升相关设备的维护工作效率。

3.2做好水电站系统架构的优化

促进水电站的系统架构优化是提升运行检修效率的关键,也是管理水电站运行检修工作的核心要点。针对当前电力传输和电力应用的特点,系统架构优化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消弧线圈的选型和使用上。要建立不对称电压原样储存原理的应用体系,在整个水电站的重要节点和关键部位设置大功率阻尼电阻,建立水电站消弧装置,消除电力系统工程运行中存在的谐波干扰,有效降低有害驻波和感应频率和强度。要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先进设备,准确计量整个水电站的电容和电流,提高消弧线圈安全运转水平和能力,在减少和控制电力系统工程谐振问题发生概率和幅度的前提下,提升架构的合理性,为高质量的水电站运行检修创设结构性、功能性基础。

3.3设置应急待命点并安排应急待命人员

应在电站附近通信可靠、交通便捷、距离适中的地点设置应急待命点,在电站运行出现异常情况或需要应急处理时,应急待命人员能在10分钟内到达事发现场。应急待命点应配置计算机监控系统监控终端、电话、语音报警等设备,应急待命人员随身携带应急专用移动电话,满足日常信息查询、事故紧急处理等的需求。

3.4采用新技术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机械设备的更新和更新,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目前,一些水电站由于购置时间较长、设备陈旧、技术水平较差,出现较高的事故概率,从而对整个水电站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水电站必须贯彻落实有关的政策和措施,及时更新水电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淘汰落后的设备,从而提高电站的工作质量,为水电站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提倡水电站运行检修管理的策略化、规范化是当前重要的目标和方向。应该在管理结构、维度、层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和继续研究,以便使电力系统工程运行检修管理更加系统化,进而为安全、高效的水电站运行提供支持和保障。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是保证其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企业的重要技术支持和费用支出,是各级设备主管部门的首要工作。综合上述分析,认为设备的正常运转,必须对设备的维修方法和维修策略进行持续的研究,使其达到最大程度的节省运营费用,并持续改进决策,使设备长期安全可靠地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国俊.电厂发电设备维护检修标准化管理探析[J].电气技术与经济,2019(06):71-72.

[2]朱志斌,赵伟.浅谈电力设备检修及运行维护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J].山东工业技术,2018(24):186.

[3]李刚.基于电力运行检修的技术管理探讨[J].科技视界,2013(3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