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防医疗救护工程建筑设计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探究人防医疗救护工程建筑设计要点

蒋媛

城邑(北京)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医疗救护工程是防护工程体系中重要的构成之一。战时城市遭受空袭打击后,将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大量伤员急需抢救、治疗、护理。在城市规划时结合些项目情况考虑设置一定的人防医疗救护工程,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人防建设的配套完善,人防医疗救护工程建设的数量逐渐增多,设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基于此,必须对人防工程建筑设计进行优化,做出比例协调、布局科学、功能齐全以及平站转换措施健全的人防工程建筑设计。

关键词:人防;医疗救护工程;建筑设计;要点

1、人防医疗工程的等级划分与相应任务

现代战争条件下,医疗救护工程分为三个等级:中心医院、急救医院和救护站。根据《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居住小区人防医疗救护工程应以救护站为主;医疗卫生建筑应优先落实城市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确定的医疗救护工程,所以在人防地下室设计中经常会遇到救护站设计;而救护站主要是对伤员迸行检伤、分类,然后按伤情、伤类进行紧急救治或转送急救医院和中心医院。

2、前期规划与选址

根据用地性质、建筑功能和周边情况确定战时功能及工程规模。居住用地主要配建人员掩蔽工程、专业队工程、医疗救护工程、物资库工程。医疗卫生用地按照医疗机构的分级,配建中心医院、急救医院或救护站。

人防医疗工程应根据城市的人防工程规划以及地面建筑规划,地上地下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宜设置在交通方便且地面开阔的地方。考虑到人防医疗工程的专业性要求战时中心医院宜配建在三甲类综合医院规划用地内,可以起到合理使用医疗设备,充分发挥医疗设施的作用,满足对伤员进行较完善的医疗处理和专科治疗的要求。战时急救医院宜配建在市辖区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规划用地内,满足对伤员进行早期治疗的要求。战争时期在大规模空袭之后,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伤员等待抢救和治疗,作为战时紧急救治伤员的场所,救护站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伤员进行分类、诊治和护理。救护站宜结合城市社区医院、卫生院的规划根据城市战时留城人口的分布情况合理布局。

3、人防医疗救护工程建筑设计要点
  3.1区域划分

第一密闭区:主要担负受核武器及生化武器袭击的伤员在来不及完全消除身上沾染的条件下紧急抢救和手术的任务,所以该区可能有一定的程度的沾染,但可以利用通风换气不断降低其浓度。设计时室外采用坡道(楼梯)和第一防毒通道等口部相连,以分类厅为中心,需要布置:急救观察室、诊疗室、污物间、男女厕所、盥洗室与污泵间。应考虑担架进入,在通行路径上的所有门洞不小于1.2米宽度。
  第二密闭区:位于清洁区域,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第二防毒通道、洗消间等口部与第一密闭区相连。该区功能房间应遵循避免人流交叉感染然,便捷快速进行救治原则。依次布置医技部、手术部、护理单元、保障用房几大功能区域。另外在平时楼梯处设置战时次要口部,即送风空调机房。麻醉室、手术室、X光机室、石膏室、隔离病房、饮水间、污物间、所有厕浴室、水泵间尽可能临近战时排风机房。公共走道净宽不小于1.8米,净高不小于2.6米。

3.2出入口和洗消设计
  人防医疗工程根据其规模等级不同对出入口数量的要求也不同。中心医院至少设置3个出入口,且其中至少有2个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作为战时第一、第二主要出入口。战时第一主要出入口设计时应按通行担架设计采用坡道式,且易按通行救护车设计。急救医院和救护站至少设置2个出入口,且其中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作为战时主要出入口。战时第一主要出入口应按通行担架设计,宜采用坡道式。

主要出入口需设置防毒通道。防毒通道最主要的防毒措施是通过洗消作用降低毒剂及其他放射性毒剂沾染的浓度,在防毒通道处设置洗消间进行人员洗消。防毒通道只能降低染毒空气浓度,阻止染毒空气进入密闭区,但人员皮肤上的毒剂和放射性灰尘只能靠消毒剂和水冲洗进行去除。人员皮肤染毒后,应立即用相应的皮肤消毒液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在消毒或擦拭时,应注意不要扩大染毒面积,如果人体染毒面积较大,在用消毒液消毒后宜淋浴,以清除皮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和生成物。消除皮肤上的放射性灰尘只能用水、肥皂或洗涤剂冲洗。用水冲洗,一定要摘掉面具后进行。可在进入防毒通道之前或之后使用消毒液。
  洗消间是供毒剂感染人员通过和消除全身有毒物质的房间,通常由脱衣间、淋浴间和检查穿衣间3部分组成。脱衣间是洗消人员脱去个人防护器材和各种染毒衣物的房间,内设密闭柜(密闭袋);淋浴间是洗消人员进行皮肤消毒和冲洗的房间,内设淋浴器和洗脸盆;检查穿衣间是洗消人员检查合格,换上清洁衣物的房间。
  人员从室外进入第1道防毒通道,在通道内停留,做好进入洗消间的准备工作;这时设备通风换气,降低空气中的毒剂浓度,防化人员检查通道内毒剂浓度是否在允许浓度以下。开启防毒通道一侧的洗消间门,进入脱衣间,脱掉身上的染毒衣物、防毒面具等,并将其装入塑料袋内。进入淋浴间进行全身洗浴,后进入检查穿衣间检查。


  如果在检查穿衣间内检查合格,即换上清洁衣物,由第2道防毒通道进入室内清洁区。如果不合格,再次进入淋浴间洗浴。由第2道防毒通道进入工程内部的清洁区。洗消间的设计有许多严格规定,应注意以下要求。
  (1)洗消间应设置在防毒通道一侧,采取换气措施,与防护工程的排风口结合设计,使空气中毒剂浓度始终在允许浓度以下。
  (2)在第一道防毒通道内应设置脱衣间,从防毒通道进入脱衣间的门一般采用普通门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脱衣间和淋浴间之间的门则必须具备较强的密闭性,而淋浴间到穿衣检查间之间仍设置普通门即可。另外,检查穿衣间的出口不能设置在第一防毒通道内,而必须设置在第二防毒通道之内,这两者之间设置普通门进行阻隔。
  (3)淋浴间内淋浴器的布置应避免洗消前人员与洗消后人员足迹交叉。
  (4)地面和墙面应光滑,以便冲洗。洗消间应有相应的给水、排水设备和水加热设备。
  若工程防化等级较低,可采用局部洗消。洗消间可不必分隔为脱衣间、淋浴间、穿衣检查间,合并在一起称为简易洗消设施,并可与防毒通道合并设置;当带简易洗消的防毒通道不能满足规定的换气次数要求时,可单独设置简易洗消间。
  3.3平战转换设计
  平战使用功能完全不同,造成临战转换工作量增大,对平战转换工作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医疗救护工程战时使用的各类功能性房间多为小房间,而平时作汽车库使用,要求是敞开的大空间,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空间形态之间的矛盾,使得这类工程不仅要完成大部分平战结合人防工程都要进行的各人防人口部房间的临战转换,而且还要完成敞开大空间向小空间的转换。

3.4疏散设计
  人防医疗救护工程规范中的中心医院要求至少设三个口部,第一主要出入口应按担架通行设计楼梯间梯净宽1.65米,其它二个出入口部每个梯净宽1.3米。虽然规范对人防战时疏散距离没有要求,但在设计中还是要注意以下几点:尽量减少端部走道的出现,或者在端部附近设置供疏散的人防口部;内部走道尽可能直线布置减少转弯,这样也方便中心医院的使用,人防口部位置应均匀布置。

结束语:

伴随人防医疗救护工程建设水平的逐渐提升与完善,不但可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而且还可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为了能够高效设计人防医疗救护工程,设计人员需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设计方案,通过这样为人防医疗救护工程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钟群星.人防医疗救护工程建筑设计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

[2]人民防空医疗救护工程设计标准.中国计划出版社发行,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