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和声判断调性的技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通过和声判断调性的技巧研究

黄金城[1]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6

[摘 要]斯波索宾的和声学体系共60章,非常庞大,这给曲式学习中的调性判断带来不小的挑战。本文紧密结合作品分析实际,围绕曲式分析中最为实用的通过和声判断调性的技巧进行了讨论,使得曲式中的调性判断显得不再困难。

[关键词]和声;终止式;调性判断;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中,经常会涉及到对调式调性的判断。除了判断乐段,或者是整体曲式结构的主调,比较考验分析者功底的是判断整首作品的调性布局,包括内部离调、转调所涉及到的所有调性轨迹。

一、通过和声判断调性的理论根据

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2]

在传统调性音乐作品中,我们常常通过下列几个方面来判断一个调式的成立:1、调号;2、调式音阶;3、和声进行。

通过调号或调式音阶来判断一个调,属于基本乐理范畴,此处重点讲解通过和声进行来判断一个新调的成立。这也是曲式学习中,经常要运用到的一个知识技能。

一般当乐谱中出现了一个调的D-T或vii-T(D和VII包括三和弦、七和弦,也包括原位、转位),我们就判断一个新的调性成立了。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两个级数的和弦进行在传统调性作品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这两个级数也已经包含了所在调性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自然音级。

谱例1

二、通过和声判断调性的分析实践

谱例2:贝多芬《G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Op.14,No.2) 第二乐章,MS1-16

这个乐段节选自贝多芬《G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Op.14,No.2) 第二乐章的第1-8小节,根据调号和整首作品末尾的终止式,我们判断出这首作品的主调是C大调。只看这个乐段前两个小节的和声设计,我们也可以判断出这个乐段前2小节的调性为C大调,因为这两小节和声设计为T-D34-T6-D6-T-II6-D,反复出现了C大调的D-T,一个调式变化音都没有。

其后的调性布局,就主要看和声进行了。第3-4小节,出现了 a小调的D34-t;第4-5小节,出现了C大调的D-T;第6小节,出现了G大调的D34-T6;第7-8小节,出现了G大调的DDVII7-K46-D7-T并全终止结束。因此,这个短短8小节长度的乐段,就设计了C-a-G三个调性。C大调和a小调属于平行关系大小调,在音响效果上,获得大小调式色彩的对比,C大调和G大调属于相差一个调号的一级关系调,G大调是主调C大调上方五度的属方向大调。

如果分析者感兴趣,将贝多芬这首作品前16小节的调性全部分析出来,将会看到贝多芬在这个短短的16小节中,做了非常丰富的调式调性变化的设计。

三、舒曼《梦幻曲》的调性布局分析

谱例3: 舒曼《梦幻曲》

舒曼的这首《梦幻曲》为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主调为F大调。第6-7小节,出现了d小调的D7-t;第7-8小节,出现C大调的DDVII56-D7-T;第9小节为单三中段的开始,回到了F大调;第10-11小节,出现了g小调的D7-t;第12-13小节,转到了降B大调;第14-15小节,出现了d小调的D7-t;第16-17小节,回到了单三再现段,出现F大调的D7-T,转回到了F大调;第22-23小节,出现了C大调的D7-(S46)-T;第23-24小节,出现g小调的D-t;第24小节,结束在F大调的D-T上。

第12-13小节那个降B大调,第12小节最后半拍那个D和弦并没有出现完整的和弦结构,省略了一个五音,但此处结合前后的和声、调性环境,尤其是和第9小节材料的回头,仍然将其判断为降B大调。

第22-23小节那个C大调的D7-T中间插入了一个下属的S46和弦,但根据前后的和声、调性、音阶环境,将其解释成C大调仍然是行得通的。

统揽全曲,舒曼的这首《梦幻曲》所有调性轨迹为F大调-d小调-C大调-F大调-g小调-降B大调-d小调-F大调-C大调-g小调-F大调。24个小节的再现单三,调性一个变化了11次。并且,这11次调性的变化全部在主调F大调的一级关系调(近关系调)范围以内。所以,这一类作品在听觉上能够获得丰富的调性体验。

结语

通过本文所探讨的判断调性技巧,我们可以判断曲式学习中的绝大部分调性。有时,我们可以将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判定,以保障调性判断的准确性。曲式分析中调性判断所涉及到的和声知识,其实主要就是终止式的判断,尤其是D-T、K46-D-T这类极其常用的终止式。从分析的角度,实际上就避开了类似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所讲述知识结构庞大的和声体系。简言之,只要你能判断出作品中D-T、VII-T的和声设计,你就能应对曲式分析中绝大部分调性的判断。

【备注:该论文为成都大学2020年度教材建设项目“乐段的种类”阶段性成果。】

  1黄金城,男,1980年11月生,艺术学博士,副教授,硕导,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分析。

 2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05.P68


[1]  黄金城,男,1980年11月生,艺术学博士,副教授,硕导,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分析。

[2] 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05.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