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装备维修人员队伍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航空装备维修人员队伍建设研究

谢新华 ,米达 ,张帅

空军航空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维修保障是航空装备的生命线,而保障人员则是保持和延续装备生命的根本力量。面对航空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装备保障人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术,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岗位胜任力,与装备发展相适应。

关键词: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队伍

随着航空装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维修保障水平也要随之进步,对维修保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装备保障过程中,还存在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专业化人才匮乏、正规化培训缺失等问题。为了充分保证装备的作战效能、节约保障资源,装备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维修保障人才的重视力度,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岗位任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以“紧贴实战、为战育人”为使命,分析传统保障模式中人才培养建设的不足。结合本单位实际,立足装备发展变化及专业岗位需求,以培养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人才培养策略。

1 当前维修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素质复合型装备保障人才不足

随着航空装备跨越式发展,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与强度不断提高,使得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的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对装备维修人员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高端装备施训、高强度的战训、复杂的战场环境等保障条件下,维修保障人才,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装备保障人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愈加突出,开展新型装备维修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1.2业务培训机制不健全

当前,虽然装备管理部门比较重视保障人员的业务培训,也制定了比较明确的新人培训计划,但总体看来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没有专门的业务培训部门,新师和新员上岗前培训主要靠个别干部带教,进行业务理论学习和装备维修实训。但是带教的干部往往没有教学经验,表达能力不足,技能经验也不全面。同时,整个业务培训过程还存在组织不够严密、管理不够规范、制度不够落实等问题。二是平时训练任务重,军事训练和维修保障是重点工作,繁重的训练任务使保障人员没有太多精力去做其它工作,导致业务培训在时间和精力上很难保证。另外,由于培训资源的限制,培训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只能通过教材进行理论教学或通过实装进行实际操作,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或辅助教学系统。

1.3 人才任用机制不完善

目前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在任用过程中没有科学、规范、合理的考评和奖惩竞争机制,使得维修人员对业务学习和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导致其维修水平和保障能力与装备发展水平不匹配。在各别单位保障人员不想进步、只想平平淡淡混日子,甚至出现无人想当领导骨干的现象,进一步限制了复合型维修人才的培养。

维修人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2.1立足岗位需求开展精准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需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一是装备指挥型人才培养。指挥型人才要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这是提高航空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基于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重要支撑。航空装备越发展,科技含量和信息化越高,对航空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管理能力要求也越高。只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才能在新装备技术保障中“挑大梁”、“唱主角”,符合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同时,指挥型人才应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航空装备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对可靠、有效的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一支会使用、会管理、会维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使武器装备始终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这就要求保障人员不但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二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装备保障人才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养成一种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应该善于并发现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其次要有创新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洞察力和想象力,能够敢于提出新主张。最后要有创新能力,能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新形式上,要实现从学习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主要精力用于分析研究疑难故障、制定预防措施和技术创新上,快速提高保障能力和维修水平。

2.2 建立健全人才任用机制

航空装备维修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完善、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这是确保人才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一是人才选用机制。人才选用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尤其是在装备管理等重要岗位的保障人员,必须严格细化人才选用条件,规范选用程序,建立科学的人才选用机制。要大胆任用德才兼备、具有领导才能的新型信息化人才,对高素质人才选用要不拘一格,尤其应打破论资排辈的陋习;二是人才竞争机制。维修保障人员要实行执证上岗、竞争上岗,营造一个鼓励竞争、崇尚竞争的良好氛围,以激发人才的创造性,增强争先创优意识;三是人才激励机制。为激发人才的争先创优意识,必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优者上、庸者下,实行末位淘汰。人才激励机制,重在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保证装备保障人才始终具有强劲的工作动力和进取心。激励机制要和职称晋升、评功评奖等形式挂钩,激发人才的进取意识,调动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维修保障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是分析其岗位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了维修保障人员的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专业技能、个性特质、水平认知以及行为特征作为二级评价指标,并对每个指标进行了具体的细化,形成18个三级评价指标。其中,专业技能主要是指机务人员对航空装备的保障能力和维修水平,是使装备发挥作战效能的关键;水平认识则是指机务人员自身的学识能力,直接决定了对维修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个性特征是一个人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反应了心理活动水平,对于完成保障任务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而行为特征则是指一个人完成某件事的动机和能力,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分配,量化各因素对综合素养的影响,最终实现保障人员岗位能力的评价。评价结束后,根据每个保障人员的评价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教育和培训,进而全面提升保障人员的维修水平和综合素养。

图1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3

总之,人才是装备保障的重要因素,再智能的装备也需要人才来驾驭,没有高质量的人才作保障,航空装备就不能得到跨越式发展,就无法有效发挥其战斗力。因此,应该立足现有装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支善钻研、精业务、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尹富.基于岗位任职的航空装备人才晋职培训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 160(22):142-143.

[2]刘江陵,苏波.论航空装备发展与人才培训模式创新[J].继续教育,2013,27(06):31-32

[3]曾波.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J].科技资讯,2019,17(06):203.

[4]崔若昆,刘亚东,张文军.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培训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20(21):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