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3

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陈梅

南京市第二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3

摘要目的:分析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COPD)患者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5月至10月某院收治的50例COPD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两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同时为研究组患者联合震动排痰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运动耐性指标、生活质量、肺功能状态和呼吸困难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高于干预前,且两组中研究组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5STS低于干预前、6MWT高于干预前,且两组中5STS较低、6MWT较高(P˂0.05)。干预后,两组CAT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研究组中CAT评分<10份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CAT≥30份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干预后两组PFSDQ-M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常规护理期间实施震动排痰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受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阻肺震动排痰运动耐受生活质量

慢阻肺(COPD)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在2018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中被定义为可防治性疾病,高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发病率约为13.7%[1]。全球范围内,COPD的发病率高达4%~10%,患者死亡率高达17.6%。我国相关临床研究表明COPD患者极易合并其他并发症,其中36.37%患者可合并血管相疾病、20.95%可合并呼吸衰竭,导致其死亡率升高,因此临床上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研究较为丰富[2-3]。临床上要求COPD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过程中需接受康复训练,以提高其呼吸肌弹性,进而达到提高肺功能的目的。但COPD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罹患该病后常存在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影响康复锻炼的开展。因此,在此类患者护理干预期间,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不仅可以保持呼吸道通常避免肺部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患者康复锻炼效果,增加肺功能[4]。为提高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洁效果,本研究在常用排痰干预的基础上,联用震动排痰干预,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5月至10月某院收治的50例COPD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纳入标准:(1)患者病情符合2019年颁布的COPD全球防治倡议指南(GOLD)[5]中相关诊断标准;(2)病情稳定时间≥3个月;(3)年龄≥18岁;(4)具有一定读写能力。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病史;(2)合并其他类型呼吸系统疾病;(3)合并其他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免疫系统功能障碍;(4)同时参与其他临床研究。本研究通过临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研究组有男占76.0%(19/25)、女占24.0%(6/25),年龄50~78(62.91±5.22)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占64.0%(16/25)、中专及以上占36.0%(9/25);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分别占4.0%(1/25)、8.0%(2/25)、16.0%(4/25)、8.0%(2/25)、4.0%(1/25)。对照组有男占72.0%(18/25)、女占28.0%(7/25),年龄51~78(63.08±6.03)岁;受教育情况:高中及以下占60.0%(15/25)、中专及以上占40.0%(10/25)。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分别占8.0%(2/25)、4.0%(1/25)、20.0%(5/25)、4.0%(1/25)、4.0%(1/25/)。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立即安排患者完成各项临床指标检查。然后为患者安排病房并协助医生为其输液、发放口服药物等。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住院要求及住院期间所需物品准备工作。同时,为患者实施常规排痰干预,如叩击胸背部、辅助完成物化雾化吸入治疗等。

研究组联合震动排痰护理,选用G5震动排痰机。方法为:(1)实施前,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震动排痰相关知识,着重讲解排痰干预的重要性、震动排痰的优点及效果,以增加其对该护理的认知,提高对护理的理解及依从性。(2)对患者的病情与耐受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调整排痰及工作参数。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以从上到下、从内而外的顺序进行排痰震动。10~15 min/次,3~5次/d。整个排痰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询问其感受,不断根据患者具体机体感受调整震动频率。(3)震动排痰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将痰液清除干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呼吸道相关炎性反应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肺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等机构编写的《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中相关标准,于干预前及干预后使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的肺功能仪测量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FEV1/FVC。(2)运动耐性。通过5次坐立试验(5STS)及6 min步行试验(6 MWT)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情况。实施5STS方法为:在室内放置一张带有扶手的座椅,患者双臂环胸坐于座椅上,在护理人员指导下以最快速度完成5次“起立-坐下”系列动作,并记录患者的用时。实施6MWT方法为:根据美国胸科协会(ATS)于2002年制定的《6 min步行试验指南》开展,试验前患者保持静息状态,选择一条约30 m长的无人、平坦路段,嘱咐患者以最大速度来回行走,6 min后停止行走记录患者步行总距离。(3)生活质量。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估患者病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该量表包括咳嗽、咳痰、胸闷等8项条目,每项条目评分范围为0~5分,总分为40分。CAT影响程度等级划分:轻微影响<10分、中等影响10~19分、严重影响20~29分、非常严重影响≥30分。(4)肺功能状态和呼吸困难评分。采用肺功能状态和呼吸困难问卷-修订版(PFSDQ-M)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及呼吸困难程度。该量表包含活动受限(0~100分)、活动后呼吸困难(0~100分)和活动后疲乏(0~100分)3个维度,分数越高表明患者不良感受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干预后,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高于干预前,且两组中研究组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FEV1(L)

FVC(L)

FEV1/FVC(%)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25

1.01±0.14

1.66±0.31*

1.50±0.45

2.29±0.20*

67.33±3.84

72.49±5.26*

对照组

25

1.00±0.15

1.49±0.29*

1.52±0.43

2.17±0.18*

65.74±3.60

68.04±5.07*

t

0.243

2.034

0.160

2.229

1.510

3.045

P

0.808

0.047

0.873

0.030

0.137

0.003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2.2 两组运动耐力测试结果的对比

干预后,两组5STS低于干预前、6MWT高于干预前,且两组中5STS较低、6MWT较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耐力测试结果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5STS(s)

6MWT(m)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25

12.61±4.25

9.52±2.16*

312.61±22.69

395.67±28.43*

对照组

25

12.73±4.12

10.96±2.24*

310.58±30.67

368.51±27.39*

t

0.101

2.313

0.266

3.439

P

0.919

0.025

0.791

0.001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受疾病的影响情况

干预后,两组CAT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研究组中CAT评分<10份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CAT≥30份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中各级别CAT评分患者比例的对比

组别

例数

CAT评分

不同影响程度占比[n(%)]

<10分

10~19分

20~29分

≥30分

干预前

研究组

25

21.03±5.14

5(20.0)

5(20.0)

8(32.0)

7(28.0)

对照组

25

21.67±4.83

4(16.0)

4(16.0)

9(36.0)

8(32.0)

t/2

0.453

0.135

0.135

0.089

0.095

P

0.652

0.712

0.712

0.765

0.757

干预后

研究组

25

13.06±3.72*

13(52.0)*

8(32.0)

3(12.0)

1(4.0)*

对照组

25

15.18±3.55*

5(20.0)

9(36.0)

5(20.0)

6(24.0)

t/2

2.061

5.555

0.089

0.595

4.152

P

0.044

0.018

0.765

0.440

0.041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2.4 两组肺功能状态和呼吸困难评分的对比

干预后两组PFSDQ-M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PFSDQ-M评分的对比

组别

例数

活动受限

活动后呼吸困难

活动后疲乏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25

62.73±8.14

85.79±5.61

41.82±4.58

74.11±4.39

50.39±4.28

81.92±5.33

对照组

25

61.28±7.92

78.36±5.41

41.29±5.02

69.05±4.20

51.23±4.03

75.91±5.18

t

0.638

4.766

0.389

4.164

0.714

4.043

P

0.526

0.000

0.698

0.000

0.478

0.000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3讨论

COPD虽然具有可逆性,但该病病程较长、致死率较高、易合并高血压、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共同存在,对患者病情得控制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目前,目前圈内范围内成年人COPD的发病率约为1%,并仍在持续上涨中,该病得致死率已上升至全球致死疾病得第三位,有学者认为该病发病率、致死率的升高与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烟草销售量升高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COPD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尤其>60岁以上群体,其COPD的发生率为27.0%,该病发病率得提升推断也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大环境及老年人易罹患多种老年慢性疾病有关[6]。COPD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其发病率及致死率不仅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患者生活环境得影响。目前,临床研究发现尽通过药物控制,难以完全抑制COPD患者的病情发展,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呼吸道中可分泌出大量脓性痰液。基于该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其肺功能逐渐降低,无法自行有效排除痰液,大量痰液堆积于呼吸道,不仅有阻塞支气管及呼吸道导致通气功能及肺部换气功能受损得可能性,还会增加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甚至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7]。一旦COP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其生命健康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其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程度也会随着呼吸衰竭的发生及进展进一步加重,严重的缺氧症状及大量二氧化碳潴留会对患者的心肌细胞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心脏骤停的发生,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8]。综合考虑,可见为COPD患者做好排痰干预的意义重大。

邓惠英等[9]在研究中指出,在COPD患者护理中施行振动排痰,不仅可以改善肺其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还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王文娟等[10]也通过研究表明,振动排痰操作在改善COPD患者运动耐性、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加速患者机体恢复速度。本研究从肺功能、运动耐性、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呼吸困难程度四方面评估震动排痰护理对患者带来的积极作用,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研究数据显示均优于干预前,且两组中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提示震动排痰护理对COPD患者均可起到促进改善的效果,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充分证实了震动排痰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为COPD患者选用振动排痰仪进行排痰护理,不仅可以提高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加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性,还可以将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一步降低,改善其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燕萍. 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比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2):323-324. 

[2] 赵永祥,姚惠青,谭烨,张春霞,巴迎莹.青海地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调查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1,013(009):12-22.

[3] 陈华萍,甘志新,刘刚,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析[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1,14(4):417-421.

[4] 左文芹.整体性护理应用于COPD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对排痰效果、血气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3):144-145.

[5] 李正欢, 张晓云, 陈杨, 等. 基于2021年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非药物管理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131-138.

[6] 冯兵,史静琴,杨斌,等. Bio Master虚拟情景互动康复辅以组合式呼吸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恢复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21,37(5):681-685.

[7] 邓丽娟,王洪州. 不同通气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0,26(3):52-55.

[8] 郭俊宏,肖顺琼.理痰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21,021(023):119-120.

[9] 邓惠英,陆柳雪,农彩梅,等. 慢阻肺患者护理中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42):238-239.

[10] 王文娟,成凤霞,周春梅,等.振动排痰护理干预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9):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