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学法在中职心理教学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1
/ 2

戏剧教学法在中职心理教学的应用

周嘉敏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新形势下,本文通过中职心理教学实例,分析戏剧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激发中职生对心理课的兴趣,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增进学生对他人及自我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字:戏剧教学法;中职心理;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戏剧这一形式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创新和突破,它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安全、接纳、有趣、放松的课堂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戏剧教学法的引入,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戏剧教学法的概述

(一)戏剧教学法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把文学、表演、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戏剧通过呈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以感性直观的形式再现现实,使观众获得作为生活事件目击者的异常生动强烈的感受。戏剧教学法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将戏剧作为教育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在教学中突出和强化戏剧的教育功能,以戏剧为载体来传递教育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的教学方法。戏剧教学法包括创作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游戏、模仿等方式。实践表明,戏剧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戏剧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1.导入阶段:首先由教师设置跟教学内容有关的戏剧故事相关的热身游戏,并根据情景需要设立问题;然后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设备、教学资料;最后教师通过游戏、问题和道具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戏剧课堂中,进而引出主题。

2.转换阶段:首先通过一个事例或者故事把学生引入到所要扮演的故事情景中,在扮演和思考过程中进入故事体验。

3.工作阶段:通过故事的引出故事的矛盾和冲突问题,学生进行演绎、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4.结束阶段:戏剧故事演绎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沉淀反思,总结戏剧角色扮演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并让学生进行分享。

二、戏剧教学中职心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案例:中职二年级心理课程《认识挫折,积极应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4)》中关于中职生意志品质的内容为背景,并选择以情绪ABC理论为依托,具体关注其中的“积极解释风格”与“消极解释风格”两个板块。中职生通过探索挫折应对的方式,增强其应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学会用好积极解释风格这一工具。

(二)教学对象分析

部分中职生带着中考失败的阴影和自卑来到学校,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不及时开展挫折教育,这些学生可能一蹶不振,就此消沉。另一方面,中职生处在青春期,情绪与心理不稳定,这个年龄的学生面临着专业学习的压力、职业选择的烦恼、情感的困惑、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等问题,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惑和困难。所以对中职生进行挫折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为将来做一名合格的技能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对中职学生进行相关指引有其需求性。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体会挫折的影响,辩证看到挫折的双面性。

2.情感目标

感受不同解释风格在应对挫折带来的变化,增强积极应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3.技能目标

探索积极应对挫折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体会不同解释风格在应对挫折带来的变化,探索应对挫折的积极解释风格的特点,并运用于实践。

)教学过程

1.准备阶段

准备角色卡、翻页笔、活动单等教具。

2.实施阶段

本课共分为四个阶段:

(1)导入阶段——初识挫折。本阶段通过“手势舞比赛”的导入,在引发学生思考后带出挫折这一主题。

(2)转换阶段——探索挫折。本阶段通过“小A的故事”,结合戏剧范式让学生角色入戏,进而探索挫折,从中感受到消极解释风格带来的影响。

(3)工作阶段——积极应对挫折。本阶段通过“抗压天使”活动,启发学生找到应对挫折的积极解释风格,体会积极解释风格带来的改变,小结两种解释风格的特点。

(4)结束阶段--反思挫折,呈现小A的原型--美发冠军聂凤的故事,引领学生对解释风格进行反思,通过“聂凤积极应对挫折”的案例原型深化挫折应对的积极解释风格,增强学生积极应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促进行动实施。

三、教师在戏剧教学法运用中的指导作用

(一)明确学生所要学习的目标

教师要对戏剧教学的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包括问题设置,预告学生在戏剧角色活动的学习目标,提醒学生在活动中不要偏题。 

(二)对戏剧角色扮演者提出的要求

要向戏剧角色扮演者详细描述角色的基本规则,包括角色的表演方式,所强调的阶段重点内容,大概的时间安排,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说明。

(三)戏剧角色扮演分享后教师应及时总结

学生角色扮演分享后,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组织针对性的点评,包括课堂总结,促进学生作进一步思考, 并鼓励学生将所学所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纠正。

四、戏剧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学生可能难以进入角色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对挫折的理解不一样,对所戏剧原型的角色理解不同,可能有部分学生难以进入角色,这个时候教师要充分借助道具和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进入到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如果部分学生还难于进入角色,教师可通过热身导入阶段的分享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二)戏剧教学过程中组织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戏剧教学过程中有可能会陷入无组织的混乱,有一些干扰因素会影响学习环境,学生讨论环节变成聊天,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等,最终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 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中适当地进行提示和点拨, 但需注意的是引导过程中不要提供明显倾向性的提示或结论, 以免对学生思维产生限制。

五、总结

综上所述, 对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而言, 戏剧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心理教师在应用戏剧教学法时,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戏剧教学法理论和技术丰富多样,心理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 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

参考文献:

[1]徐俊.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的明日之星.基础教育[J].2011(3):68-74.

[2]刘长海.戏剧化班会:在主题班会中应用戏剧教学法的一种尝试.华中科举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J].2017(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