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研究

周,岩

江苏省苏核辐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日趋成熟,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并要结合有效的监测工作内容,以提高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水平。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等进行调查、观测、分析,从而获得与之相关的动态检测数据,为制定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措施提供依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虽然多,但是能完整地反映出水土保持的现状及治理成效,方便后期水土保持措施的制定。所以,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要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并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及时创新、改进监测技术。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引言

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从设计到施工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纳入主体工程建设之中,建立了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职能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整个项目实行了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质量保证体系。LNG应急储备中心项目自全面开工以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严格遵守施工规范,按照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落实各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有效控制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注重水土流失防治。

1测钎法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监测人员在原点位或就近坡面补设监测点,进行土壤侵蚀情况的继续监测,但是新的数据和原数据之间缺乏连续性,无法综合反映具体测点在监测期间的实际侵蚀程度。监测人员就这种情况的误差,结合坡度情况,延测钎轴向对测钎杆进行刻丝标记,并以刻丝标记处为全部量测部位,进行测钎读数位置的统一,同时将刻丝位置设置在沿坡面向的上下面,同时测量两侧数据,以降低因重新补测而引起的随机误差,保证观测结果的可靠。为克服常规量测过程对测钎的影响、扰动和破坏,减少量测工作量,保证监测精度,紧贴测钎竖立直尺,在观测时借助数码相机进行监测点处地上部分拍摄,量测结束后应用Photoshop或Auto-CAD软件测定照片上测钎出露长度,并按照照片上所显示的长度与真实长度的比例,进行照片中测钎出露长度计算。在不扰动测钎底部的基础上,准确测量测钎出露段长度,保证量测精度。与此同时,将激光测距仪顶部与测钎顶部对准,使激光发射器位于刻丝位置,根据读数得到测钎顶部和地面之间的实际距离,这种处理能有效避免人为量测对测钎的扰动,且无需后期处理,内外业工作量均显著减少。

2 3S技术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到目前为止,我国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已经越发严重,这种越来越失衡的情况不仅对当地的林业、畜牧业和林业造成严重的危害,让生态越发失衡,让经济持续遭受到破坏,同时还将大量的泥沙等物质带入到当地的河流中,也使得水库中的水容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对于河流来说,让其逐渐成为地上悬河,持续性降低当地水利设施的调节能力和自然界中河道的抗洪能力,增加了河流下游的洪涝等自然灾害,给整个河道的防洪和治理造成了巨大的难点。

2.1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3S技术中处于信息处理中心的位置。在所有能够对水土流失造成影响的因素里,地形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坡度带来的相关影响。以前技术人员在进行坡度图勾绘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工序,且其精准度不高,若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坡度图勾绘,则需要非常长的周期。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DTM和DEM模型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扫描装置和数字化仪器将地形输入到系统中,通过对数据进行矢量化,利用DTM和DEM系统模型进行运算,就可以得到全省甚至全国地域面积内的坡度分级数据图。

2.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在对水土保持的动态进行实时监测时,遥感技术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此进行处理,有时候地面的情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遥感技术处理后得到的影像上并不能得到及时的呈现,而这时就可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此进行及时的矫正和数据的补充。例如在特定的区域,一段时间之内发生了毁林、开荒的情况,且其面积较大,而利用遥感技术得出的影像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在毁林开荒事件发生之前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对其进行定位,及时地掌握地区内情况的动态变化,且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就将新遭到破坏的地域进行精准的测绘,并且将其对应到相应的具体空间位置,这样就能够对遥感技术所生成的数据进行及时的修正和充分的补充,让技术人员能够及时、精准地获取其地理位置的相关数据信息。

3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县城,塑造“一廊一城”绿色生态家园

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按照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空间格局,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明确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管控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结合“一户一块田”“一企一块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节水、抗病虫能力强、林种混交的新农田林网;按照“一路一景、一街一品,打造花城、水城、绿城、休闲之城”的生态建设思路,以国家生态园林县城创建为抓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生态恢复、草原生态保护恢复、森林湿地保护、林草产业培育、产业园区绿化、砂石料坑整治等“六大工程”,确保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着力打造绿色生态走廊。积极争创“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乡村”,构建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相融共生的生态系统。

4水土保持监测成效

(1)项目选择了适宜的水土流失工程防治措施及严把质量关,一是加强了材料质量检验,保证工程的质量。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处理,工程措施质量达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要求。二是采用适宜的水土流失工程防治措施体系,各项措施布局合理,质量可靠,防治效果明显,矸石临时堆置场也采用了浆砌石挡墙,同时实施了截排水措施。(2)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结合建设单位高标准的要求,对工业广场区、矸石临时堆置场和道路两侧等实施了各项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选择了适宜的草种、树种,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美化,各项防治措施有机结合,重点突出。通过加强植被措施的管理和养护,提高植物措施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巩固植物措施的防治效果。(3)从技术、措施、管理等方面非常重视临时防治措施。采用了临时纤维布苫盖、密目网覆盖、草袋挡护等措施,有效保护了场区环境,最大限度的控制了施工过程中的人为新增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结语

综上,监测工作能够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提高重视,并且采取有效对策予以改善,提升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杰.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公共服务[J].写真地理,2021(3):393.

[2]高瑞峰.水土保持监测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与措施探讨[J].农家致富顾问,2021(4):252.

[3]李延强.无人机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运用方法及分析[J].陕西水利,2021(1):129-131.

[4]托尔巴衣尔.关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在新疆新能源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与装饰,2021(5):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