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段学习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1

语文中段学习习惯的培养

李艳丽

黑龙江省桦川县创业乡中心校 

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个人觉得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孩子们语文习惯的培养,对于很多家长和孩子们来说,语文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尤其是当下国家重视语文学科的大前提下。那么,面对语文中段的学生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着力培养呢?

一、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要有方法。

  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语文教师对孩子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都会有一定的要求。在语文课上我会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其中朗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分自然段读、男女比赛读、自读、同桌互读……,这些朗读方法都是有不同的效果的,其中分自然段读可以让多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个人朗读展示,还可以让其他同学思考老师布置的阅读问题。每当到男女比赛读时,男生和女生们就会各不相让,准备PK。比赛完后,获胜方就会流露出自信的神情,在这一天内获胜的孩子学习劲头都足足的。学生自由读可以给孩子大量的时间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读出自己的理解,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来有目的地去阅读。而指生读是最富有挑战性的,必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要指导好学生读好课文的语速、停顿、重音等。其实语文的朗读方法还有很多,只有教师在每一节语文课上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慢一些,多读几遍,学生就会学会朗读,喜欢上朗读。

二、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有技巧。

小学中段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他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字、词、句的学习基础,只要在中段时期把语文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继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在到高年级学习语文时也能得心应手。

1、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部分老师和家长抱怨孩子的语文概括能力比较差。我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的同时,让其他学生也带着学习任务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了什么?你都读懂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地去阅读,有目的阅读是新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之一。然后让学生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可能一开始孩子们会不敢概括或说得语无伦次,结结巴巴的不全面。老师可以利用课件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物在哪里都干了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概括起来就轻松多了。随着汇报次数的增加,孩子们概括的内容会更加的全面和有逻辑。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们就学会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结合起来,平时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求孩子先打草稿,把自己要写的主要内容提纲先罗列出来。然后再进行有一定逻辑顺序的组织串联。长此以往地训练,孩子们就会发现提前罗列出来的提纲其实也就是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以后当孩子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也就学会了标记关键词和重点词句。既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2、教师对于语文思考方式的培养。

   新编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很有代表性的,更加侧重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课时要讲出它的特色,但是教师在讲课时,除了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特别之处,更需要老师培养学生把学到的内容进行实际的运用,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和这篇文章相似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一写续写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改写,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写作思路,更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想一想自己想对文章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其实这样的拓展内容是很多的,但是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是需要拓展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去拓展,让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地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备好课,把课文需要挖掘的地方挖出来。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性、整合性才能被开发出来。

    以上便是我对小学语文中段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几点看法,我想我在我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的努力让自己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果,这样小学语文中段的学生就会对中段语文充满兴趣的学,让学生更加的有学习语文的动力。

来源期刊

中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