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穷养不如有教养——班主任与家长谈有效管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富养穷养不如有教养——班主任与家长谈有效管教

肖彬彬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第一小学  

【摘要】

教养,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影响以及个人修为的结果,举手投足间事事皆关乎教养,家长如何有效管教,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家长需要一直学习和思考的问题。有效管教,家长要树立榜样意识、紧迫意识和放手意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长要不断学习,用心培养,行在当下,让孩子有教养,他便必定会迎来自己美好的未来。

【关键字】

教养;榜样;自信;责任感

教养,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影响以及个人修为的结果,有爱心,举手投足有分寸,温文尔雅,真诚磊落……与有教养的人同行,如沐春风,万般美好。

各种闲聊场景中,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真服了如今的新生代!所谈到的两类“服气”:一类是他们聪明、能说会道,会生活,艺高人胆大,这是钦佩;还有一类便满是纠结: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我行我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陪人小鬼大的“他们”一起成长,担忧焦虑无用,选择在正确的时间正面引导,恰当管教,他们就更有可能成就正确的未来。

有家长认为:自然学校是干教育的,那教我的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殊不知,孩子成长路上,老师最多就是个过客,家长才是启蒙老师,是一路陪伴的人,如果家长不负起育人责任,孩子在学校一日复一日,一星期复一星期,老师的谆谆教导只能是5+2=0。

用心陪伴。富养穷养不如有教养。

举手投足间事事皆关乎教养: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别人说话不插嘴,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嘴,吃饭时不发出响声,不在盘子里挑拣,……《说文解字》中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家长如何有效管教,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家长需要一直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一、有效管教,家长要树立榜样意识

刚上一年级不到一学期,小文在操场上追着不认识的六年级大哥哥喊“傻×,傻×”,见大哥哥看了他几眼没搭理他,得寸进尺,跟上前去扯着 袖子边拍边继续喊,大哥哥忍无可忍,打了他一耳光。接下来就是校园事件的模式了,小的哭,老师参与调查,老师教育平息后联系家长,放学回家,晚上家长电话联系不高兴了,心疼孩子被打,责任全部丢给高年级那孩子……

这个事例引起老师关于家庭教育的很多思考。

家长的认识程度决定孩子的高度。比如:如果你觉得上学无用,考上大学照样不好找工作,那你的孩子多半不喜欢学习;你天天打牌上网无所事事却叮嘱孩子好好学习,他心里是不平衡的;孩子面前你如果口无遮拦,出口成“脏”,他一定会上行下效。相反,如果你喜欢阅读,在氛围熏陶下你的孩子一定会博览群书,你积极进取,孩子在你的潜移默化下一定活泼阳光。“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身教重于言传,记住:你就是孩子的影子。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由此,一定要注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氛围不融洽,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难以形成爱心和责任意识。在孩子面前,家长不能居高临下,抱抱孩子,摸摸小脑袋,拍拍小肩膀,温暖陪伴,互相尊重,彼此相信,家长做好榜样,孩子就会充满正能量。

二、有效管教,家长要树立紧迫意识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就看家长怎么去雕琢。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性格、行为形成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一阶段,那么青春期之前的这个阶段你势必要抓住,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一定要舍得时间,要耐心陪伴,精心引导,帮他们磨圆扎人的棱角,教给他为人处世的教养。

独生子女时代,拿一些爷爷奶奶的话说:都是稀儿缺女的,理应得到上下几代人的呵护。特别是农村,父母大多外出务工,于是无尽的牵挂就衍生了“只剩下钱的爱”的补偿,孩子在家吃好穿好不生病不受委屈,在家照顾孩子的祖辈也就功德圆满。

可是,任何家长都想让孩子长大后被社会欣然接纳,自己将来也才会老有所养。事与愿违,捧在手心里长大的这些“小祖宗”肆无忌惮,唯我独尊,不礼貌,没规矩,是一个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孩子大了,“理直气壮”地不停肇事,家长泪流满面地不停做着各种善后工作。孩子大了何来的清福,只怕尽是一个接一个的早生花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熊孩子”呢?与家长缺位或者教育观念的参差不齐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孩子做错事时,有的家长会立刻冲出来解释:

“哎呀,他还是个孩子啊,你至于吗?”

“我的孩子我就是教他不能吃亏!”

还有的家长片面理解尊重孩子的天性,任其自由生长,“现在他还小,以后长大了就对了!”

树大不一定自然直,为避免今天的问题以以前积累的结果,教育孩子就要珍惜每一个当下。

孩子天生就会“察颜观色”,有时他们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和你“较量”,所以不要一味为孩子铺设康庄大道,要舍得亮红牌。从小给孩子立规矩,各个年龄段都有自己能做的事,该自己撞的放手让他去撞,出去碰碰壁,吃点苦头,受点约束,知道一些行为必须付出代价。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经历过,学习如此,做人也一样。

三、有效管教,家长要树立放手意识

孩子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把成长的机会归还给他们。

教孩子整理物品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教孩子处理事务的方法,学会把责任还给孩子,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绝不包办,学会为自己的一切负责。

当孩子不会做或违反规则时,家长不老是絮叨,不打骂,不以大人的眼光去揣摩孩子,从尊重出发,启发孩子总结原因,帮助反思践行,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会让他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不会为讨大人满意而养成避免逃避责任、撒谎敷衍等消极行为,让孩子更容易获得价值感和归宿感。

当孩子为满足自己的愿望,用撒泼、泄愤等企图让父母屈服时,不要以家长的身份居高临下,因为每个行为的背后都会有它潜在的目的,他的不良行为可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委屈或想寻求关注,所以,这时候家长坚定自己的态度就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究竟需要什么,反应是什么,保持温和,冷处理,用理解和同理心去陪伴,让孩子体验到关爱和不放弃,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待孩子冷静下来再沟通。这样,就会在孩子的自我疗愈,自我接纳中和家长一起解决问题。

当孩子得到别人帮助或别人包容时,应该让他对别人表示真诚地感谢,不要让孩子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懂得感恩,孩子与人交往就会友好和谐。在家里也是一样,所有家人的付出不是天经地义,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分担的要分担,家长可以表现出很累了或生病了,启发孩子做家务或寻求他的帮助,孩子从中会体会到责任感和自身价值。

教育是一场单程旅行,人生没有回头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妈妈给支持,爸爸给力量,浇不浇,庄稼都会长,教不教,孩子都会大,但得到的结果是不会一样的。因此,请亲爱的家长,请不断学习,用心培养,行在当下,让孩子有教养,他便必定会迎来自己美好的未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