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分析

刘峯骏

四川兴蜀工程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会对能源形成过度的需求,甚至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存在必然会引发不良影响,所以需要从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入手,以先进的技术更加全面地把控地质环境,降低需求对于资源形成的破坏。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工环;灾害;地质勘察技术;

1水工环地质勘察的重要作用

1.1能够对地勘信息予以即时反馈

在资源开采过程中,会因为现场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岩土条件、场地地形、周边环境、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引发地质灾害问题,将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相关单位在进行开采时,应该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选用合适的技术手段,有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在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对开采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针对具体的勘察信息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不过,在以往的地质勘察中,时常会受到信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勘察信息无法实现即时传输,这样就会降低信息的时效性,并降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效率,增加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若是将水工环技术应用其中,不仅能够获取到精准的地质勘测信息,还会对地质勘察信息予以及时传输反馈,使得相关地质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有效的地质勘察信息,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了解地质的具体情况,并且能够快速制定出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产生几率或者是危害程度。

1.2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果

在针对地质环境情况,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形、地势、水文等等,若是依旧使用传统的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很难满足当下防治工作的需求,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而对水工环技术进行科学应用,则能够改善地质灾害防治现状,还能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目标。现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工环技术水平,数字化、信息化以及自动化等多项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水工环技术的功能作用逐渐增强,在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可以利用水工环技术扩大地质灾害的监测范围,而且监测信息也不仅限于相应的波长数据信息,还可以获取关于地质环境的图像信息,这也提高了地质环境勘测数据信息的全面性,使得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部门能够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这样也能够对环境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分析,进而对地质问题予以掌握,针对具体问题,提前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准备工作。比如,若是发现某区域的地质结构存在坍塌风险,则可以应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改善地质结构,增强其稳固性,这样也能够降低坍塌几率,进而保障安全。

2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及应用

2.1GPS技术及应用

借助GPS技术,技术人员了解到观测点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借助交汇法获取精准参数,保证勘察工作的稳步推进。除此之外,GPS技术中包含两大技术要点,分别为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遥感技术。所以,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技术人员既可利用遥感技术明确精准定位,同时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数据,客观分析环境,保证勘察的有效性。其中,遥感技术简称为RS技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原理为基于外层空间接收地球表层地理信息,而后对这些信息加以适当的扫描传输与处理,从而更好的判断地类物质的状态,对其加以控制,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遥感技术多用于自然灾害预防工作、植被资源调查工作以及作物产量估测工作。但由于这些工作在本质上与水工环地质勘察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2.2 RTK技术及应用

在具体工作中,利用该技术以及相关设备,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接收数据,并处理在波观测值数据方面存在的差异。而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利用RTK技术,技术人员可及时接收载波信号,并利用技术的自动分析功能,求差解算所测区域,进而转化判断相关坐标。相较于以往工程中技术人员常用的静态测量技术、快速静态测量技术以及动态测量技术来说,RTK技术的优势会更加的明显,具有较高的自动性、实时性及精准性,无需事后在进行大量的简算。甚至在野外范围内利用RTK技术,技术人员也能够实时精准定位坐标并获得较为详细的高层数据。除此之外,利用RTK技术技术人员可以有效增强工程方向工作的整体质量,为后续工程任务的稳定开展,提供有效支撑。利用RTK技术开展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时,可以参考如下流程(图1)。

图1 RTK技术勘察工作流程图

2.3电法技术及应用

第一,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激发极化法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可辅助技术人员测量参数,并且不会轻易受到地形起伏不均匀或为沿电性不均匀的影响,有效保证整体的工作质量。第二,针对于高密度电法,技术人员需利用高密度电法研究地下介质体的电阻率差异,而后通过高密度布点的方式测量电阻率,达到有效的勘察效果。相比于普通电阻率法来说,高密度与其之间的相同点主要在于原理相同,并且高密度电法共包含两大要点,分别为电剖面法以及电测探法。但两者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差异在于,高密度电法的观测点会更加的丰富。在进行数据采集时,所设定的密度会更大,对于断面电性异常的形态规模及产状所形成的反应,效果会更加的直观。利用高密度电法推进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技术人员可一次性完成电极的布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控制客观因素造成的故障以及不良影响。并且,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合理的选择并调整电极排列的方式,更加全面地把控地电断面信息,维护人员安全,增强工作效率。第三,针对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主要以大地电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为发展基础。利用该技术进行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时,技术人员需要合理地选择信号源。相比于其他技术来说,这一技术的应用频率并不高,操作难度相对较高,但精准性比较强。第四,针对于瞬变电磁法,又可被称为TEM技术。该技术于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被研发出来,研发之初主要应用于航空领域。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如今TEM技术逐渐融入到我国,并在工程勘察环境、勘察领域,展现出了一定的应用优势。该技术的主要应用原理为,技术人员通过向地下发射电磁脉冲的方式,根据所反馈回的信息,对地质条件加以勘测以及评定。该技术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周边环境做好适当的调整,辅助其能够更加全面地对周边干扰因素形成防御,增强勘察精准性,并且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TEM的应用可辅助技术人员有效延长勘察发射时间,并进一步了解地质与水质的动态变化,增强整体勘察工作的稳定性、实用性。TEM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突破环境造成的影响,所以即便水工环地质勘察的环境比较复杂或比较恶劣,该技术也能够形成有效的处理。

结论

综上所述,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价值逐渐提升。其既能够增强工程质量以及工程安全性,同时也能够降低工程对于环境及能源造成的不良影响,切实缓解能源紧缺的问题。因此,相关行业从业者需要重点关注这一技术种类,应用技术,切实发挥其整体的价值。现如今,行业中比较常见的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具备一定的多样性。如GPS技术、RTK技术、TEM技术、RS技术以及电法技术等。技术人员需要综合掌握,合理应用,促使工程及行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勤.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4):130-132.

[2] 王凯,张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1(20):102-105.

[3] 杨胜波.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20(20):112-115.